小學語文古典名著單元的教學策略研究
作者:■文/張軍花
發布時間:2023-12-12 09:32:03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古典名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隨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小學生的閱讀方式有了較大改觀,相對生澀難懂的名著閱讀內容,很難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他們審美能力的提升,教師應探索高質量的古典名著單元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本文立足小學語文古典名著,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從三個方面研究古典名著單元教學策略,旨在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古典名著教學內容,四篇課文按照由易至難的順序編排,揭開了古典名著的神秘面紗。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中國古典名著”,為了引導學生走進名著,教師要向其教授高質量的閱讀方法,從古典名著的語言特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閱讀,同時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文化素養。
一、細致解讀,因文定教
(一)由簡入繁,實現長文短教
古典名著教學是指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長文”或“難文”,學習名著中的文學知識。堅持由簡入繁原則,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學習,則可以實現長文短教,降低教學難度,提升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閱讀課文,再傳授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使之能夠掌握閱讀古典名著的高質量方法。
比如,在《草船借箭》教學中,本篇課文是名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經典故事,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介紹了諸葛亮識破周瑜計謀,并借助東風誘敵、借箭、立功的經過。首先,教師要解讀諸葛亮“借箭”的原因,播放《三國演義》相關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才出此下策,故意讓他造十萬支箭。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如果你是諸葛亮,你將怎樣應對周瑜?”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重點講解諸葛亮“借箭”的準備工作,再讓學生通讀課文,立足周瑜“心懷嫉妒”到贊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經過,找出課文中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之處。由此降低學習難度,實現長文短教,讓學生把握“明快、洗練、生動、準確”的詞語,感受富有表現力的古典名著故事情境。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不停頓、不回顧”的方式速讀課文,同時為其提供《火燒赤壁》《官渡之戰》等名著閱讀材料,讓學生快速閱讀材料,并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聯系生活經驗或上下文猜測詞語語義,按照故事情節發展走向進行敘述,使之通過“觀三國烽煙”,感受不同人物的形象。教師也可以將不必要的教學環節進行融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在閱讀材料的幫助下深入理解《草船借箭》的道理,體會諸葛亮的人格魅力,進而實現長文短教。
(二)難文淺教,培養閱讀素養
為了消除學生名著閱讀的抵觸心理,教師堅持難文淺教,引導學生集中精力閱讀關鍵部分,如此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使之能夠深入理解所讀名著內容。教師應設計契合學生實際學習規律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呈現有關名著的圖文資料,指導學生先閱讀前文,再嘗試猜測故事發展走向,調動其閱讀的積極性。
在《景陽岡》的教學中,本篇課文是名著《水滸傳》中的經典故事,用色彩強烈的口語化形式介紹了“武松三碗不過崗、打虎”的經過,字數較多,其中的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有一定區別,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京劇選段“武松打虎”視頻,減輕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引導他們集中精力思考武松打虎前所經歷的事情。其次,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閱讀《草船借箭》的經驗,速讀“三碗不過崗”部分課文,從人物特點的角度分析武松的豪邁形象。此時,要介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的部分名號,讓學生分析武松“行者”名號的來歷,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最后,重點解讀“打虎”部分,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敘述“武松打虎”的經過,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歸納,指導學生帶著對相關故事情節的疑問重新閱讀課文段落,不斷精練語言,運用合適的語言簡要概括“武松打虎”的經過,從不同人物的角度看待“打虎”事件。我們也可以以漫畫和流程圖的方式,為學生的閱讀提供精確指導,使之能夠多角度地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聚焦名著經典情節,提高閱讀素養,由此實現難文淺教,提升古典名著教學效果。
二、以學施教,循序漸進
(一)科學預習,掃清學習障礙
預習是閱讀的先導,可以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障礙,使之能夠初步了解所學內容,從而針對不同的問題展開研究,加深學習印象。教師在古典名著教學前,需要通過發放預習卡,指導學生先了解所學內容,梳理預習卡上的問題,按照正確的步驟閱讀課文,思考主旨,為后續的學習掃清障礙。
在《猴王出世》教學中,本篇課文是名著《西游記》中的經典故事,主要介紹了孫悟空自“誕生”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首先,教師要在課前下發預習卡,指導學生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交流和分享:①查找工具書,初步了解《西游記》以及作者吳承恩。②運用閱讀《草船借箭》《景陽岡》的經驗,讀課文《猴王出世》,讀準字詞、正確發音,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③分析《西游記》的主要任務——“孫悟空”的形象。④讀了《猴王出世》,你有何感受?其次,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開展“分秒必爭”速讀預習活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同時,為學生提供有關古典名著《西游記》的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名著概況和作者吳承恩。最后,教師要梳理預習卡上羅列的不同問題,根據實際學情以及學生的具體回答,回顧之前的古典名著學習知識,讓學生產生閱讀整本名著《西游記》的熱情,為學生了解“取經不易”埋下伏筆,逐步為其掃清學習障礙,使之能夠提高預習質量,對將要學習的課文《猴王出世》有初步了解,回顧所掌握的古典名著閱讀方法,結合教材注釋、插圖提示,聯系上下文理解故事主旨,消除學生對陌生學習內容的抵觸感。
(二)鼓勵聯想,激發閱讀興趣
在古典名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聯想,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構建出一幅幅奇特畫卷,激發其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回目,想象名著中的故事情節走向,潛移默化滲透章回小說的閱讀方法,提高古典名著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
在《猴王出世》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通過電視劇了解的“孫悟空”形象,思考問題:“如果孫悟空沒有法力,會有怎樣的經歷?”由此引發學生產生聯想。在聽完學生闡述后,教師要出示“花果山”“水簾洞”等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分析石猴在發現“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欣喜狀態,思考“美猴王”稱號的意義。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聯想石猴與眾猴在水簾洞內的歡樂生活,聯想除了“美猴王”之外,還有哪些稱號適合石猴,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我們還可以適當利用《大鬧天宮》《美猴王》等影視資料,引發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關注,結合對“美猴王”形象的直觀了解來閱讀課文,聯想“石猴”的形象與可能發生的事件,使之能夠積極主動進行聯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學習課文,掌握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最后,教師要細致解讀課文中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讓學生反復閱讀“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聯想石猴的動作與神態,分析“食、飲、采、覓”等詞的意思,使之明白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促使其產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聯想“水簾洞”,并發揮想象構建一個能夠滿足石猴與眾猴生活需求的其他居所,為居所命名,提升古典名著教學的趣味性,深度激發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
(三)梳理內容,傳授閱讀技巧
梳理古典名著中的故事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故事主旨,掌握不同的閱讀技巧。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默讀、跳讀、精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搭建文本框架,適時播放不同的影視劇片段,直觀揭示文本中的故事道理,理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讓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技巧。
在《紅樓春趣》教學中,本篇課文是名著《紅樓夢》中的經典故事,主要講了寶玉和黛玉在大觀園放風箏的故事。首先,教師可以從作者入手,向學生介紹曹雪芹以及與《紅樓夢》創作的相關趣事,為學生呈現曹雪芹的生平經歷圖,讓學生了解曹雪芹堅韌不拔的毅力,知道《紅樓夢》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教師要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呈現有關“大觀園”的圖片,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簡單梳理課文結構,思考課文中提及了哪些種類的風箏,同時傳授學生默讀技巧,讓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品析寶玉的形象,使之能夠掌握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其次,要教授學生跳讀技巧,讓學生聚焦“放風箏”與“春趣”這部分內容,教師適時播放《紅樓夢》影視劇片段,組織學生進行全方位討論,使之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放風箏經歷,分別閱讀課文中關于描述“放風箏”的段落,讓學生學會梳理課文內容,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不同方法,加深對課文閱讀理解的印象。最后,傳授精讀技巧,從人物的角度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并引用名著《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情節,讓學生品讀不同人物的對話段落,使之了解人物描寫的重要作用,通過對話品味“春趣”,感受寶玉和黛玉“放風箏”的樂趣。
(四)聚焦回目,落實教學重點
聚焦課文回目,引導學生合理猜想,可以落實教學重點,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其閱讀整本名著的欲望。教師要解讀回目,帶領學生感受中國特色藝術的表現形式,聚焦重難點知識內容,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猜想和論述,從古典名著的回目中獲得啟示,以深入理解課文的重難點知識。
在《紅樓春趣》教學中,首先,為學生展示與課文相關的名著《紅樓夢》第七十回篇目,聚焦名著回目,讓學生猜測除了《紅樓春趣》課文內提及的內容,作者還會介紹其他故事,并出示導語:“兒女情長,風花雪月,盛衰變幻,人情冷暖,是《紅樓夢》的生動寫照?!弊寣W生聚焦回目,運用學習《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課文的經驗,閱讀名著《紅樓夢》第七十回篇目。其次,教師要圍繞重難點知識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原著的角度分析故事情節,厘清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聯系原著七十回篇目思考寶玉的人物形象描寫意義,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聚焦名著回目,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物與故事情節之間的密切聯系,開啟閱讀名著的大門。最后,教師要引出從“春趣”至“夢斷”的回目,融合課內外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名著《紅樓夢》,掌握古典名著的高質量學習方法。故而,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水平,教師要呈現名著中的不同回目與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紅樓夢》是“東方的偉大史詩”,進而有效落實教學重點,促進古典名著單元的教學質量提升。
三、知識遷移,培養習慣
古典名著單元的教學,教師要立足單元整體,把《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課文視為古典名著閱讀的起點,幫助學生通過知識遷移,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明確不同課文的學習價值以及古典名著的正確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本著欣賞、品味的原則進行拜讀,同時指明知識遷移的方向,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學什么,如何學,怎樣檢驗?”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三個古典名著單元教學的問題。為了開啟學生古典名著閱讀之門,教師應立足學習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在知識的遷移中感受古典文學魅力,汲取名著中的文化力量。首先,我們將《草船借箭》《三國演義》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遷移設計,引導學生領會“三國爭霸”背景下的雄才偉略,對古典名著有感性認知。然后,融合《景陽岡》與《水滸傳》,重點圍繞人物以及故事情節展開教學,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名著閱讀方法,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其次,在《猴王出世》與名著《西游記》之間搭建起“橋梁”,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降低他們對古典名著學習的抵觸感。最后,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古典名著的文化力量,并體會閱讀的樂趣。由此,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遷移活動,產生閱讀整本名著的欲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按照正確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可持續發展積累寶貴經驗。
古典名著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激發其主觀學習能動性,使之能夠積極地進行感悟、理解,從文本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閱讀中發展語言素養。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名著閱讀習慣,教師還應實現閱讀方法的內化,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平臺,使之能夠進一步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體會其中蘊藏的深刻道理,掌握不同人物、細節的描寫方法,以落實學科素養的基本要求,實現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余寨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