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是克服職業倦怠與提升教學質量的法寶
作者:■文/胡逢春
發布時間:2023-12-05 10:27:20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教學,會讓很多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如何克服職業倦怠,讓教育生涯永葆青春與活力?如何提升教學質量,為新高考賦能,培養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解決教學中反反復復、層出不窮的老大難問題?我們把問題當課題,開展課題研究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最好的辦法。下面,筆者向大家介紹自己在咸陽市某中學擔任高中英語教師時從事的一項課題研究的故事。
一、研究背景
眾所周知,聽力是高中英語必須掌握的語言技能。研究表明,聽是語言初學者與中級學習中最重要的技能,同時也是最有壓力的,聽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說。而聽與讀的重要區別,就是它轉瞬即逝的特點使其成為多數學習者共同面對的挑戰。在教學中,我們都想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但是大部分教師只會要求學生“多聽、磨耳朵、多練”,很少有教師對學生開展聽力策略的指導。國內外有學者研究發現,在聽力教學中運用學習策略開展教學活動,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高效的聽者,更擅長運用推理的學習策略幫助自己理解知識內容。所以,無論是對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把學習策略融入聽力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現實意義。
二、研究過程
中小學課題研究也屬于教育科學研究,這并不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總結。為更好地推動研究工作,使研究成果具備更高的信度,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百度學術、谷歌學術等文獻平臺,以“學習策略”“聽力策略”“聽力教學”“外語教學”“英語教學”為關鍵詞,搜集了從1985年至2019年共188篇文獻,撰寫了約8000字的文獻述評,了解了國內外學者在外語(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學習策略的研究成果與現狀。通過研究評述,筆者發現過去的研究中,很少有學者將“學習策略”應用于“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實踐研究,尤其是關于如何在聽力教學中應用學習策略來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以及聽力自信心,由此我們確定了研究課題——運用學習策略提高高中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應用研究,并設計了四個研究問題:(1)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2)在聽力教學中開展策略訓練,總體上對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有什么樣的效果?對各層次學生(后進生、中等生、學優生)具體效果如何?(3)在教學實驗后,學生是否顯著排除聽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4)在教學實驗后,學生能否顯著提高對聽力學習的自信心?
為了科學開展課題研究,筆者以信息處理模式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學習策略理論作為研究指導理論,并確定了四個研究內容:①對高中生在英語聽力理解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進行調查與分析。②運用學習策略教學后,排除高中生英語聽力理解過程中的困難,并進行調查與分析。③運用學習策略教學后,對不同層次學生聽力水平的變化進行研究。④探討提高高中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教學模式。其研究方法有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2020年4月,筆者邀請了六位同事一起組建課題組,在科研處領導的精心指導下于2020年6月申報了咸陽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于2020年9月順利立項。經過近兩年的研究,2022年12月,課題以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正式結題。
三、研究成果
(一)研究論文
課題組成員堅持“先理論后實踐、邊實踐邊反思、實踐完再總結”的指導思想,積極撰寫研究報告與研究論文,主動與廣大教師分享研究成果。一年以來,課題組成員緊密圍繞學習策略在提升高中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方面的話題撰寫研究論文,共撰寫文獻評述一篇,研究論文十篇。
(二)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
課題組在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蘇遠連教授設計的“3P2E”學習策略教學模式與國外學者Grenfell & Harris 的學習策略“六步循環”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研究對象實際,設計了“高中英語聽力策略六步訓練模式”。該教學模式從調查學習策略運用現狀入手,包括調查學生的聽力水平、聽力自我效能感、聽力困難、對現有聽力策略的評價、還需要哪些聽力策略六個方面開展;第二步為確定要訓練的聽力策略;第三步為編制聽力策略訓練計劃;第四步從兩個方面開展策略訓練:一是控制性訓練,包括“一般訓練與模擬訓練”兩類,教學共五步——準備、示范、練習、評估、鞏固;二是個性化訓練,主要是解決學生存在的個性化問題,開展個別化指導;第五步為評價策略訓練效果;第六步為修訂或完善策略訓練計劃,決定是否再開展一輪訓練,直到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高效的聽力學習方法。該教學模式經過課題組15周的教學實驗,發現操作性強、學生喜愛,經過教學實驗開展前后的聽力水平測試,發現五個實驗班的聽力水平均有顯著提高,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也有了顯著提升。課題組成員按照該教學模式,撰寫了對應的教學設計。這些教學設計從“了解聽力策略的好處”開始,指導學生如何運用“選擇性注意”“做筆記”“遷移”“推測”“概括”“翻譯”“遷移”“歸納與演繹”“克服焦慮”“計劃”“監控”“評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十三個聽力策略開展聽力訓練。
(三)專題報告與公開示范課
為將研究成果更好地宣傳推廣,助力更多教師提高聽力教學質量,以及學生提升聽力學習水平,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課題組在英語教研組內、年級部、全校以及兄弟學校,通過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共做報告八次。為了將研究成果可視化,便于教師更好地學習與借鑒,課題組成員精心打磨六節示范課,供其他教師觀摩學習。
(四)推動相關研究的開展
2022年,課題組成員成功立項了兩個相關課題。一是“英語學習活動觀背景下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實踐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種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效聽說課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更好地培育高中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二是“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語料庫建設與研究”,旨在通過組建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語料庫,從“真實性、互動性、邏輯性、規范性”等方面,分析教師特征,總結出優秀教師課堂話語的特征,以及存在的典型問題。
(五)獲得學生好評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算研究成果。教的目的是為了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教師的認可。通過教學實驗開展前后對實驗班學生開展《聽力困難調查問卷》與《聽力自我效能感問卷》,我們發現學生在接受了15周的教學后,對課題組開展的聽力教學滿意度特別高。如在《聽力困難調查問卷》前測中,72%的學生認為“無法記住所聽到的內容”,選擇的解決辦法是“沒辦法”“猜答案”,后測下降到了15%,選擇的解決辦法是“快速做筆記”;前測65%的學生認為“在聽的過程中常常走神”,選擇的解決辦法是“好好睡覺”“不玩手機了”“沒辦法”,而后測下降到了8%,選擇的辦法是“手、眼、耳都用起來”“眨幾下眼睛”“搖一下頭”;前測52%的學生認為“語速太快”,選擇的解決辦法是“沒辦法”,后測該項下降到了12%,選擇的解決辦法是“反復聽”“學習閱讀聽力策略”等。又如在《聽力自我效能感》問卷中,第一項“我有獨特的方法來提高英語聽力能力”前測只有77%的學生選擇“同意”,而后測上升到了98%。第三項“我相信我的聽力水平很快就能提高”從前測的56%的學生選擇“完全同意”,后測上升到了92%。這充分說明了本課題研究顯著提高了實驗班學生的聽力學習自信心與對實驗教學模式的認可度。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