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又開始了新的挑戰,研發鐵道車輛超限自動檢測裝置。

孫文豪展示智能便攜司控器檢測儀

高職生也能搞研發?當然能!西安一所職業學校的師生團隊,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他們在工作生活和實習實訓中主動發現行業技術問題,在創新工作室里通宵達旦地研究試驗,最終將研發成果成功應用于國內鐵路行業,改進了產品工藝,提高了生產作業安全性,實現了降本增效。他們成為西安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

用計算機代替人工檢修 既便攜又高效

司機控制器是機車的主令電器,相當于機車的“大腦”。就像人需要定期體檢一樣,司控器也需要定期保養。然而,司控器試驗臺體積很大,無法實現隨車檢測,且檢測方式為傳統的人工檢測,耗時長、效率低,還可能發生漏檢、誤檢等問題。

“為什么不能讓計算機代替人工來檢測呢?”孫文豪腦海中閃現出這樣的念頭。

孫文豪是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工作室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的學生。當時,他正在上大一,并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機車檢修段低壓電器檢修車間參加實習實訓?;氐焦ぷ魇液螅麑⑾胍邪l全新“司控器線路檢測儀”的想法告訴了工作室負責人史駿老師,史駿十分支持,并立刻帶領學生團隊將想法付諸實踐。

學生們一邊查閱專業資料,一邊對照視頻學習操作。從電路仿真到制作集成電路板,從控制程序編寫到設備實地調試,他們一步步摸索,最終經過樣品試制、功能完善、現場測試后,完成了產品的研發。

記者看到,他們研發出的智能便攜司控器檢測儀只有普通鞋盒大小,十分便攜。將檢測儀連接到司控器上,打開開關,司控器各項數據很快便出現在檢測儀的觸摸電子屏上,實現了故障判斷自動化,極大地提高了檢修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檢測成本。

全新的檢測儀在安康機務段真車上做過實車實驗,受到鐵路技術人員高度評價。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該創新產品獲得了主體賽一等獎。

“入校前,我從來都不敢想象自己作為一名??粕材芨憧蒲?,參加含金量這么高的賽事。雖然研發過程中,我們和老師熬了無數個通宵,太困了就在沙發、地板上瞇一下,但一切都是值得的?!睂O文豪表示,“創新工作室這小小的房間里,承載了我們大大的夢想,那就是發揮我們的專業技能和鉆研精神,為西安科技創新、經濟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p>

工作室像火種一樣

點燃了師生創新的思維

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號召,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隸屬于國家級軌道交通職業教育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環境支持和指導服務。

史駿回憶道,2017年工作室創立之初只有兩張課桌。“當時大家對它的前景其實并不明晰。但它卻像一個火種,點燃了我們創新的思維。”有一次,他去商場買鞋時,發現鞋子上沒有服飾類商品通常會安裝的防盜扣,他有點驚訝。在付款時才發現,原來鞋盒外包裝上貼了一個RFID射頻識別標簽,可以起到報警提示作用,取代了防盜扣。

回到工作室后,聯想到有人曾提出的“人工智能垃圾分類”,史駿覺得,可以運用RFID射頻技術,制作電子垃圾桶,如果把垃圾錯誤分類,射頻識別技術就可以發出警示。

于是,他帶著2017級學生一起進行研發,并帶著研發成果參加了當年的“互聯網+”大賽。雖然沒有取得好名次,但讓師生們的眼界和思路大開。從2018年起,他們的研發成果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中獲得省級一等獎,而后參加國賽獲得二等獎,師生們信心大增。

與此同時,學院也不斷加大對工作室的支持,工作室有了專項經費,購買了3D打印機等先進設備,為研發成果轉化成真正的產品創造了條件。

此后每年的省賽和國賽中,工作室的師生都會和全國名校的本科大學生同臺競技。此次研發的智能便攜司控器檢測儀,成功戰勝了國內頂尖名校競賽團隊的研發產品,獲得大賽一等獎第一名,這也是陜西高職類院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的首個一等獎,為陜西科創貢獻了西安力量。

助力中國鐵路

更好地“走出去”

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工作室研發的一些產品已經實現了實際應用。

鐵鞋又稱止輪器,是鐵路調車作業中的重要工具,被放置于停止的車輪前后,防止車輛溜坡。然而,傳統的鐵鞋是人工拿取和放置,有時會存在錯拿、錯放的情況。

鐵道車輛技術專業學生王琛皓在實習期間發現鐵鞋存在運用隱患,便萌生了組建創新研發團隊、優化鐵鞋設計的想法。在工作室老師和行業專家幫助指導下,最終研發出智能鐵鞋產品,能夠對鐵鞋的運用進行遠程監控。產品獲得了西安客車車輛段首席技師的高度認可。團隊還成立了公司,目前已與西安中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軌道裝備供應商簽訂了金額約280萬元的預銷售合同,并在中國-中亞峰會召開期間,與哈薩克斯坦薩特巴耶夫大學簽署了合作研發協議。

列車車輪的幾何參數,傳統方式是靠人工檢測和維修。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學生帖俊杰在實習期間發現,這種方式存在靈活性差、檢測效率低等問題。為了讓檢測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工作室團隊潛心鉆研,歷時1年完成“輪對不圓度檢測”產品研發,其核心技術已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查新認證,檢測精度遠超鐵路檢測標準,極大地提高了檢測效率。產品已申請國家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1項。團隊目前已通過與西安中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代銷售的方式,與烏魯木齊若羌基礎設施段、烏魯木齊供電段等單位簽訂預銷售合同418萬元。

“跟著項目學習專業知識,讓學習變得更容易、更有趣?!碧〗芨嬖V記者,他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眼下他們的目標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中國鐵路更好地“走出去”。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科技強國戰略的中堅力量。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的學生有思索、有追求,有著對‘創新’的敏感、對前沿技術的追逐之心,更能吃下做科學研究必須吃的苦?!笔夫E說。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