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教育局:“四個堅持”辦好群眾滿意教育 扎實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發布時間:2023-11-28 21:50:47 來源:渭南市教育局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渭南市教育局始終把“四下基層”作為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專項整治、堅持實干導向,聚焦教育熱點,解決群眾需求,不斷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堅持群眾路線,積極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在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始終立足于“下”,從全市范圍內遴選優秀思政課教師組建全市教育系統“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校園”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兩個宣講團,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實現各級各學校全覆蓋。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各支部書記帶頭開展講黨課活動,黨組書記、局長為市直教育系統“一把手”講黨課,其他黨組成員為所在支部、市直單位黨員干部講黨課,先后講授黨課19次。深化全市思政課創優行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思政教學創新示范校”創建活動,全市共遴選84所中小學校為市級“思政教學創新”示范校創建校,并與渭南師范學院聯合組建專家指導團,深入學校開展聽評課活動,精準指導,用以打造典型、形成示范、以點帶面、引領全市思政課程深入推進。
堅持問題導向,找準教育發展問題短板。緊盯基層師生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問題,帶著問題下基層、找方法、謀思路,真正把問題找準、措施做實,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通知》,針對教育領域最突出最迫切的難點問題,聚焦義務段學校課后服務、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等社會關注度高的“小切口”,精準選題、精心調研、精細查擺、精確發力,市直教育系統共確定調研課題14個。堅持“四不兩直”調研方式,先后深入基層一線、基層學校開展調研75次,訪談1092人次,發放調查問卷2612份,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42個,制定整改措施50余條,目前已解決27個(其中現場研究解決9個)。
堅持專項整治,解決反映強烈教育熱點。圍繞群眾關切教育問題,深入推進教育領域專項整治。著力鞏固“雙減”成效,堅持校外減負與校內提升并舉,開展常態化校外違規培訓檢查排查,先后開展聯合執法337次,查處違規培訓136家,處理退費94萬余元,勸退學生1321人,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校內持續深化“三個課堂”建設,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和能力提升,全市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97.77%,學生和家長對校內減負滿意度95.58%。積極整治校園及周邊安全,深入開展控輟保學、安全隱患、重點人群“三個排查”,全面夯實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監管責任和校園長的安全主體責任。截止目前全市專項督查、聯合督查467次,整改安全隱患346處,安全教育宣傳768場次,新建制度31項,修訂完善制度24項,切實保證學生安全。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師德第一課”組織開展師德師風培訓教師21萬余人次,警示教育290余場次,受理投訴線索137起,通報6起。重拳遏制教育亂收費現象,著力查處強制學生購買教材教具、違規收取補課費等亂收費行為,先后通報2起、查處7人,處理退費48525元。陽光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積極設立并公布省市縣學生營養改善投訴舉報電話,規范了學生營養改善公開公示的項目、內容、要求,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9月底啟動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強化“營養改善計劃”學生信息化建設,有效防止膳食補助專項資金跑冒滴漏。
堅持實干導向,努力建設高質量教育強市。始終把建設教育強市作為中心任務,系統推進九大工程、35項具體任務,突出抓好校園建設、“三名+”建設、“三支隊伍”全員培訓三項重點工作,筑牢教育強市基礎。校園建設補學位,連續三年把校園建設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十件民生實事”重點內容,今年13所建設任務全面開工建設,已投用6所,新增縣城以上城區學位12560個,進一步緩解城區學位壓力。“三名+”建設促均衡,堅持以“名校+弱校、新校、農村學校”實現“同上一節課”,先后組建市級121個,縣、校級194個,參與學校1625所,逐步縮小校際間差距。緊抓關鍵“少數”,組建“名校長+”發展共同體和“名師+”研修共同體,組建了“名校長+”發展共同體266個、“名師+”研修共同體3318個,開展各類研修研討活動2.1萬余場次,推動了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員培訓促提升,堅持以重在全員、重在經常為目標,做到縣不漏校、校不漏人,全員參與,緊盯新入職教師、新晉骨干、“三名”負責人、班主任、管理干部等關鍵群體,多層面、全方位、常態化、高質量實施“三支隊伍”培訓,全市累計培訓教師16.5萬人次,有力提升了全市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為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