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新”背景下教師勝任力的提升
作者:文曉琴
發布時間:2023-11-28 16:50:3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22年9月陜西進入新高考,使用新教材。新的形勢對教育發展、教師能力提出新的挑戰,那么教師需要怎樣的勝任力呢?
一是解讀與執行力。說到“雙新”,首先要探究一下“新”在何處。2014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從這一年國家開始分批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高考錄取方式與“3+1+2”新考試組織模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這種新方式,使得高中階段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要具備對國家教育政策的解讀能力與執行力。這是一場自上而下、全面系統的改革,事關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執行中必然會遇到困惑、不解、困難,但是抵觸與懶于變革是不可取的。政治站位、政策解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適應新變化的關鍵。接受培訓、借助各種媒體及“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主動學習,思考探討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意義,選擇設計自我執行的路徑有助于提升教師勝任力。
當前,信息技術的融合、信息渠道的多元都迫使老師要設計出獨特的課。讀懂教材,二度開發教材是教師必備的能力。單元內部的整合,單元之間的關聯需要教師有自己的策略,對教材有自己獨到解讀,這樣才能落實好教材,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實現思維的進階。
二是引領發展力。高考從原來的文理分科到不分科。表面看是考試科目組合方式的變化,但實際是教育理念的變化。“選”是高考政策變化的突出特點之一。有12種科目的組合,但是選哪一種組合,考哪些科目,在什么時候考試都完全由學生自己做主,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但同時也對學生的自我決斷力提出挑戰。學生如何用好這個選擇權,怎樣選擇才是科學的?教師對學生生涯規劃的指導及學校對生涯規劃課程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會學生認識自我,引領學生了解高校相關專業信息,感知國家未來發展戰略都是新高考下教師需要提升的能力。
三是組織管理力。選課走班的實施,對教師與學校的管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統整來看:選課是關鍵,走班是形式,課堂是核心。因此課堂教學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走班與行政班雙規并行,老師人人都是班主任角色,特別是教學班的老師,對不固定教室、不固定時間的學生的學習怎么進行科學管理呢?學生走班不便于班主任行政管理,也不便于任課教師學科管理,學科教師需要制定學科班學生管理的新模式。小到對人數的清查、作業的收交,大到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學科生涯規劃指導、家庭教育的指導等都需要細致、科學的統籌規劃與安排。這是對教師管理與協調力的挑戰。
四是設計創新能力。選課是對學生差異的尊重,也是對學生決斷力的考查,更是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考查。而學生的這種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日積月累地培養。新教材與新高考一脈相承,大單元教學理念的提出正是對新高考理念和國家育人政策的具體實施。那么大單元“大”在何處?整體、整合、進階是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思想。教師備課首先要站在整個單元的角度進行整體考慮,其次要在單元內容主題與任務群之下進行整合,最后在整合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情境化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達到思維的進階。這其中,教師的創新能力和獨到的思考力是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
五是自我規劃的能力。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對好多行業提出了挑戰,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但我們稍作思考就能認識到,無論人工智能多么智能,它也是機器。人工智能開創與發展的初衷是機器為人服務,而不是替代人的工作。因為人工智能有的是“芯”,而人有的是“心”。人類的行為、思維、情感可以被模仿,但是永遠不會被超越,不過未來需要的是有更高級思維能力的人,有更真誠的愛與情感的人。分析判斷、整合創新、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時代的標配。所以對教師而言,不僅要對學生生涯規劃進行指導,而且要有持續提升發展自身專業的規劃能力。
未來已來。無論是自主解讀能力、引領發展能力,還是自我創新能力、自我規劃能力,所有的能力歸根結底都是隨著時代發展需要自覺進行自我革命、自我創造的能力。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