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是核心與關鍵,它的成敗關系著語文教學的成敗。群文閱讀是誕生于我國本土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重慶樹人教育研究院依托十幾項國家級和省級課題研究和其他國內外與之相關的教研成果,創生了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這是在新課改環境下誕生的卓有成效和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解決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瓶頸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及促進基于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有著重大的意義,目前已然成為全國教育界廣泛采用的一種語文教研活動。群文閱讀教學中三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教師、學生和一組結構化文本,“結構化文本的數量選擇要根據篇幅長短和理解難易程度確定為三篇到八篇,它們以一個或多個議題為核心線索,學習過程要注重師生的集體建構”。

2023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提出“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落地實施。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教研活動在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一、數字化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0世紀90年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誕生后出生的一代被稱為“數字土著”,這些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往往優于他們的長輩,過度的限制只會增加他們的反感甚至叛逆,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讓教師、同學在線交流確定議題、選擇文本,并以音視頻式呈現閱讀重難點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一方面,要確定議題。教師可以事先確定幾個備選議題并通過問卷調查加以統計分析,最終將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議題定為群文教學的議題。例如議題可以是“親近自然 熱愛生活”“朱自清寫景散文的情景交融和詩情畫意”“從《一些印象》了解老舍對濟南的總體印象和他的散文特點”“曹操詩歌‘慷慨悲涼’的美學內涵”等。

20231128164335589-57-719aa.jpg

另一方面,要選擇文本。文本的選擇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參與方式為課前線上交流、討論與問卷調查等。比如議題是“親近自然 熱愛生活”,文本則可以選擇本單元的所有課文,另外還可以增加1~2篇課外文本,比如《后花園》(蕭紅)和《積雨輞川莊作》(王維)等,課外文本一定要緊扣教材。又如議題是“朱自清寫景散文的情景交融和詩情畫意”,文本可以選擇朱自清的部分散文名作五篇左右。再比如議題是“曹操詩歌‘慷慨悲涼’的美學內涵”時,文本可以選擇曹操耳熟能詳的部分名作《觀滄海》等。

  二、拓展閱讀環境,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開始取代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新課改以來教研教改的成果層出不窮,但均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群文閱讀作為近年來頗有影響的語文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也不例外。

群文閱讀教學時,文本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呈現,節約時間和紙質資源,增加文本與學生的親和度。對于學生普遍理解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以圖片、音頻和視頻的形式呈現,視聽結合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理解的難度。

群文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倡導者為了方便一線教師操作,提出了“群文閱讀課型”的概念。群文閱讀課型分為三大任務,每個任務下都有2~4種具體課型,這讓廣大的一線教師普遍感到很實用,可觸可摸,為群文閱讀的落地實施和開花結果奠定了基礎。

數字化賦能群文閱讀可以優化議題選擇,實現教師主導下的議題選擇,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傳統教學環境下教師備課很難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但在數字時代,師生可以通過微信、釘釘和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實現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也可以采用微信小程序、問卷星等調研學生的相關需求,從而使備課更加精準高效,實現需求驅動下的課堂教學。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有海量的資源供師生選擇,根據已確定的議題師生不僅可以從已擁有的紙質資源中獲取資料,而且可以從網上搜尋下載。教師可以從中選取學生關注度高而且有特色的文本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素材,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主體地位。

例如在探究議題“親近自然 熱愛生活”時,課本所選文本均是古今名作,因此我們可以采用“美文賞析式課型”,引導學生在感受文章中所描寫的美好情景時,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并就此寫一篇寫景散文,提高語言運用和審美鑒賞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探究議題“朱自清寫景散文的情景交融和詩情畫意”和“從《一些印象》了解老舍對濟南的總體印象和散文特點”時,也可以采用上述課型。而在探究議題“曹操詩歌‘慷慨悲涼’的美學內涵”時,課本文本選擇了曹操的部分名作,可以選擇“審美賞析任務下的審美體驗式課型”。通過欣賞曹操有代表性的詩歌,引導學生感受一代英豪的雄心壯志,體味“建安風骨”的詩歌美學內涵,在雄奇壯美的詩歌意象中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進一步認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優化群文閱讀,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提出,低階思維是記憶和理解,高階思維是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國內外教學研究與實踐均表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有助于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響,數字化賦能有助于優化群文閱讀,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邏輯思維,促進創造性思維。

群文閱讀為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其探究性閱讀過程是高階思維生成的保障,開放空間是高階思維生成的土壤。群文閱讀教學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注重綜合性與實踐性,預示了語文教學的新方向。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之間的關系,讓群文閱讀可觸可摸可感可控,更具實踐操作性,更易于推廣普及與落地實施。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如何讓數字化賦能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育工作者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精益求精,發揚工匠精神。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教育信息視域下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3]GHB104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寺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