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有“舞臺” 活動有“內涵” 就業有“門路”
?陜西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多樣化平臺
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在西工大開賽
作者:呂揚 王志輝 賈晨 張家禎 郭妍
發布時間:2023-11-27 08:45:32 來源:陜西日報
全省中小學(中職)微課與信息化教學創新大賽明年1月開賽
11月20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全省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扎實推進全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省教育廳決定舉辦陜西省第八屆中小學(中職)微課與信息化教學創新大賽。
大賽面向全省基礎教育各類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及相關教科研人員開展。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教師進修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相關科研單位及研發機構均可參加。本次大賽設微課、學科系列微課程、創新課堂、數字故事、STEAM課程案例、課件六類項目,分學前教育組、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中職組五個組別。數字故事僅設學前教育組和小學組,其余項目每個組別均可申報。
大賽通過省、市、縣三級組織參賽,分縣區初賽、市級復賽和省級決賽三個階段逐級開展??h區初賽時間為2024年1月21日前,組織教師廣泛參賽,以縣(區)為單位開展評選表彰,推選優秀作品參加市級復賽。市級復賽時間為2024年3月17日前,在縣區初賽的基礎上,以市為單位開展評選表彰,按照限額推薦市級優秀作品,在省級人人通平臺上傳參加省級決賽。省級決賽時間為2024年4月。省教育廳將組織專家對各市推薦的市級優秀作品進行評審,評選出省級獲獎作品。決賽結束后,省教育廳對省級獲獎作品進行二次整合加工后面向全省推廣應用,并推薦參加相應的國家級活動。
陜西高校牽手中小學舉辦文化傳承活動
11月18日,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聯合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和西安城墻管理委員會,在西安城墻中山門舉辦“寫長安——高校牽手中小學校一體協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
此次活動通過書法問答、瓦當拓印、墨染杏葉、吟詠詩詞、塑封金葉和書寫長卷等環節,吸引大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參與者添筆成字,體會漢字結構之精妙;體驗拓印過程,重溫傳統藝術的浪漫;用浸染濃墨的筆尖,將墨香融入片片杏葉;于鏗鏘聲韻中,體會經典古詩文的魅力;在百米長卷上,共同書寫美好記憶。
活動將書法和銀杏葉巧妙結合,在弘揚漢字書法藝術的同時,為大中小學生和市民朋友提供參與書法活動的渠道,增強他們對軟筆書寫的了解,激發他們對書法的學習興趣。
紅絲帶青春校園行活動在西安舉辦
今年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11月21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青團中央權益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陜西省教育廳、共青團陜西省委員會等單位協辦,西安石油大學承辦的“美好青春我做主”2023年紅絲帶青春校園行活動在西安舉辦。
活動邀請紅絲帶健康大使鞠萍、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教授孫永濤、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防所所長任強進行訪談及互動。訪談環節,專家學者為學生詳細講解了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感染風險、預防措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艾滋病,共同維護健康和諧的校園生活。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紅絲帶青春校園行活動自2014年啟動以來,已走進全國28個省份的127所高校,覆蓋200余萬名師生,其中在陜西高校舉辦了7次活動。
47所學校獲評陜西省藝術教育示范中小學
11月20日,省教育廳公布2023年陜西省藝術教育示范中小學評估及復評結果,西安市昆侖中學、咸陽市秦都區天王學校等47所學校通過評估。
省教育廳同時對創建時間滿3年的7所省級藝術示范校進行隨機抽查復評,其中6所學校通過復評,1所學校未通過復評。未通過復評的學校被取消“陜西省藝術教育示范中小學”稱號。
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校扎實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以課程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支撐,充分發揮省級藝術示范校的示范引領作用。
陜西學前教育類畢業生聯盟招聘會提供4000個就業崗位
11月21日,2024屆陜西省普通高校學前教育類畢業生聯盟招聘會在西安舉辦。招聘會吸引省內外162家用人單位前來招聘,提供就業崗位4000余個,其中學前教育類用人單位近百家,提供崗位2500余個。10余所高校共計800余名畢業生到場求職。
此次招聘會由陜西省教育廳主辦,陜西省學生就業與留學服務中心、西安市鄠邑區人才交流中心和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承辦。除提供就業崗位外,招聘會現場開設了政策宣介、簡歷門診、考公考編、西部計劃、征兵入伍等就業服務工作站。
據悉,此次學前教育類畢業生專場招聘活動緊扣畢業生實際需求,為用人單位與畢業生搭建了雙向選擇的平臺。鄠邑區人才交流中心還組織開展了“公共就業進校園專場政策宣傳”活動,為畢業生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高校困難畢業生幫扶、就業見習政策宣講等服務,幫助畢業生以更高質量、更高滿意度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