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深入實施“一院一市”戰略 將科技成果寫在三秦大地上
作者:李志如
發布時間:2023-11-24 16:07:02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自陜西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政策推行以來,陜西科技大學搶抓發展機遇、創新工作機制、聚焦改革內涵,以深入實施一個學院至少對接服務陜西一個地市和西安市的一個區(縣)產業發展的“一院一市”“一院一區”戰略為抓手,深度參與融入秦創原和各地市成果轉化分平臺建設,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創新工作機制,打通成果轉化綠色通道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在省上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實施方案下發后,學校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和校長任雙組長的“三項改革”領導小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陜西科技大學深度融入秦創原建設工作專班,圍繞學校優勢特色和中心工作主動謀劃融入秦創原平臺建設,與秦創原工作專班形成聯動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舉措。二是強化制度保障,學校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1+5”的政策體系。“1”指的是《陜西科技大學落實陜西省“三項改革”實施細則》,“5”指的是《“雙一流”建設科技成果與社會服務貢獻激勵辦法(試行)》《陜西省重點產業鏈成果轉化創新團隊組建實施方案》《社會服務及技術開發類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高等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實施辦法(試行)》《技術市場科研團隊管理辦法》,不斷激發教師內生動力。三是引人才,學校人才引進破除“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自2015年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來,學校引進人才526人,其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73人。四是強化平臺支撐,學校作為陜西省首批“三項改革”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先后與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理委員會和未央區人民政府共建2個“三項改革”綜合改革試驗區;依托學校技術市場建立秦創原陜西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場地面積4600平方米,入駐高水平成果轉化團隊13支;在灃東新城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建立陜西科技大學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場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與陜西糧農集團共建秦創原陜西糧農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與盤龍藥業集團共建秦藥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與西安翔騰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與微系統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與未央區人民政府、周至縣人民政府、延安新區投資發展集團、寧強縣人民政府、咸陽經開區管委會、宜君縣人民政府分別合作共建秦創原技術轉移分中心。此外,學校充分發揮學科科研優勢,圍繞陜西24條重點產業鏈,組建了新型顯示、乳制品、航空、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等11支成果轉化創新團隊,主動對接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推進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
二、聚焦改革內涵,推動成果轉化提質增效
1.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方面。學校所有專利技術和項目等職務科技成果全部由科技處(前沿院)進行單列管理,不再納入國有資產序列,徹底打消了教師“不敢轉”的顧慮。單列改革后,2022年下半年學校專利技術轉讓了148件,轉讓經費和數量分別比“三項改革”實施前增加了29.8%和35.4%。學校在“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榜單”中由改革前的第35名前進至第23位,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
2.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改革方面。學校新增了“社會服務型”職稱評審序列,重點把科技成果轉化成效作為重要考核指標,開通了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改革后,學校通過綠色通道晉升職稱的教師累計有19位,其中正高職稱9位,副高職稱10位,服務社會合同額達9000萬元。例如牛育華教授憑著“蘋果面膜”技術在陜西成功轉化并在秦創原平臺孵化企業,破格晉升為三級教授;青年教師王晨服務肯特催化材料公司等企業,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6.5億元,破格晉升為四級教授。
3.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改革方面。學校“三項改革”實施細則打通了結余經費創辦企業的通道,破解了缺錢轉的問題。改革后,相關教師利用橫向項目結余經費在秦創原平臺注冊成立公司17家。“三項改革”以來,學校簽訂各類技術服務合同1411項,合同總金額3.57億元。其中,余愿教授以水溶膠環境凈化技術,利用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同時融資5500萬元在秦創原總窗口成立了西安凈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營業額已達4500萬元,關聯合同金額近2億元。
4.改革成效。針對學校學科特色與科研方向,組建了成果轉化創新團隊93支,重點產業鏈成果轉化創新團隊11支,服務陜西省地方經濟發展。學校教師科研團隊與企業深度合作,共獲批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項目23項;17家科技型企業入駐秦創原總窗口。2022年,學校橫向到賬經費較6年前翻了4.5倍,專利授權增長近8倍,專利轉化金額增長近10倍,連續10年在全國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中進入前50強,專利轉讓居“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前30強。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陜西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省首批“三項改革”試點高校,西安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點高校,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改革發展走向深入
主要從三個方面推進改革。第一,進一步完善優化“三項改革”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簡化實施過程中的相關手續,確保“三項改革”走深走實。第二,進一步加強成果轉化團隊建設,在企業孵化過程中積極探索高效的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制度,加速成果轉化。第三,完善“一院一市”服務地方發展戰略的配套措施,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納入學校考核體系,調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四、政策建議
一是建議對中試產業化環節進行資金支持。目前大部分科技成果處于實驗室小試階段,如果將這些科技成果進行工業化,到達商業產品階段,中間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中試產業化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教師沒有資金進行中試產業化,企業因為這些科技成果前景不明朗,風險太大,不愿意出資。
二是建議省財政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平臺運行資金扶持力度,高校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能投入到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平臺的人力物力有限,根據實際情況對學校“三項改革”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運營予以一定資金支持。
三是建議科技獎勵、人才評定、職務職稱晉升等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導向或者單列科技成果轉化類別,制定相應的政策,加強對相關政策落實的跟蹤反饋和政策修正,形成政策制定、落實、跟蹤、修訂、再落實、再跟蹤的螺旋式管理通道。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