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全國吹響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沖鋒號,多措并舉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千方百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東風浩蕩,催人奮進。陜西提出,要加快構建支撐有力的科技創新體系,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做優創新生態,努力在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上爭做西部示范。

高校是中國科技力量和國家創新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三個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陜西是科教大省,科教資源富集,創新綜合實力雄厚。《陜西省教育廳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陜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試行)》《中共陜西省委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等政策陸續出臺,不斷推動著全省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

在這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政策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風。去年3月以來,全省在75家高校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全新體系,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推動21794項科技成果單列管理、2139項成果實施轉化,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愈加活躍。可以說“三項改革”正成為陜西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然而,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即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9%。所以高校科技成果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走向應用,高校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要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還需加快加大步子打通堵點。因此本刊本期展示陜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出的新模式,觸及新政下遇到的新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思考和建議,以助力各方找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更優路徑,實現高校、企業和社會共贏發展。

◆ 策劃:《陜西教育》(綜合)     ◆ 統籌:馮麗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