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完學校舉辦的毛澤東詩詞系列師生活動后,我被老師、家長、孩子們的精彩展示深深觸動。臺上臺下的我們,一起在詩詞中感受偉人的精神氣魄,體悟家國情懷的力量。”延安實驗小學學生家長薛成志的媽媽動情地說。在學生和家長眼中,毛澤東詩詞誦讀活動、分年級項目式學習、詩詞競賽等活動讓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元、精彩有趣。這是對延安實驗小學“立德樹人·毛澤東詩詞課程”長期開展和實踐的積極回應,也是學校在用“延安精神”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理念指引下的學科實踐成果,更是一群小學教師對如何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學科探索和有力回答。

從問題出發,找尋學科特色育人突破口

“延安實驗小學在2012年建校初,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學生素養亟待提升,辦什么樣的學校、帶什么樣的隊伍、育什么樣的學生成為辦學育人的關鍵。”延安實驗小學校長孫郡霞介紹道,在學科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路徑應如何規劃?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課程內容該怎樣落實?這些問題成為延安實驗小學教師們追求品質教育路上的必答卷,而他們也以問題為導向,在調查研究和思考實踐中找尋到了突破口,“立德樹人·毛澤東詩詞課程”就是該校以語文學科為主的學科特色育人的探索實踐。

第一課堂(教師在課堂中講解毛澤東詩詞)

第一課堂(美術課中的詩配畫作品)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戰斗生活了13年,延安人民對他的感情很深,他的詩詞豪邁大氣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加之延安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開展毛澤東詩詞課程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置相應的活動內容,學生樂于接受,課程效果也很好。”延安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白婷說。

延安實驗小學教學處主任劉海琴告訴記者,2022 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革命文化”主題與載體形式中明確提出:“圍繞偉大建黨精神,確定革命文化內容主題,注重反映理想信念、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斗爭和英勇無畏等革命傳統。主要載體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們生平事跡的傳記、故事等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革命的偉大歷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新課標還指出,“學校要整合區域和地方特色資源,設計具有學校、區域特色的語文實踐活動,落實學習任務群的目標要求,增強語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課程實施的開放性。”

毛澤東誕辰紀念活動日

“已經實踐探索了11年的‘立德樹人·毛澤東詩詞課程’是非常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劉海琴說。她談到,學習和開展毛澤東詩詞教育,使語文學科學習路徑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主題學習中,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開展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對優秀詩文、祖國語言文字的審美鑒賞和運用能力,感悟革命領袖的偉大精神和人格魅力,開闊學生文化視野、挖掘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底蘊,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目的。

傳承紅色基因,做自信豪邁的中國少年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清晨的延安實驗小學上空,回蕩著一陣陣詩詞誦讀聲。2014 年春,學校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過程中,堅持每天誦讀經典。按照年級經典誦讀內容,在四年級開展了“毛澤東詩詞”項目式學習。同時,將毛澤東詩詞的學習滲透在四年級各個學科之中,開展全員學習毛澤東詩詞的各類活動。

課本劇《恰同學少年》

課本劇《長征》

2015 年春,在四年級項目式學習的基礎上,延安實驗小學將毛澤東詩詞的學習,從一個年級延伸到 3—6 年級,依據學科屬性,將詩詞內容融入在語文教學中,傳唱在音樂課堂上,展現在美術書法中,落實在家庭親子閱讀里,呈現在經典詩詞競賽活動中,描畫在手繪畫紙里,由學生全員演出的課本劇《恰同學少年》《長征》更是“詩史合一”的美育盛宴……多樣豐富的課程形式,形成了全員學詩詞的濃郁氛圍,使毛澤東詩詞學習內容更加充足豐盈,學習路徑和載體更加便捷科學。

“疫情居家學習期間,我和家人每天看學校推送的毛澤東詩詞微課講解,一起親子共讀毛澤東詩詞,像《七律·長征》這樣的詩讓我體會到了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精神,我認識到面對困難要更加樂觀才能取得勝利。”六年級六班馬博陽說。

五年級一班學生郭子凡在學習筆記中寫道:“從毛澤東詩詞中汲取的樂觀、自信,是我前進的動力,鼓舞著我的斗志,昂揚著我的自信。所以,我愿做一朵向日葵,以樂觀積極的心態朝向那片明亮。”

講偉人故事活動

經典誦讀活動

“毛澤東詩詞是對國家基礎課程中革命文化題材教育資源的延伸補充,幫助學生了解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切實厚植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更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有效措施。”延安實驗小學教師南建明說。

詩詞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直接影響到師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面貌。孫郡霞談道:“經過對毛澤東詩詞的深度學習,學生的精神風貌更加陽光燦爛,教師的職業操守更高尚,大家也都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實踐中研究,課程建設中的拔節式成長

“毛澤東詩詞的原文原句,詩詞寫作的時代背景,特別是與作者、與黨史教育聯系緊密的時代背景,以及詩詞的人文教育意義,這三項內容是我們課程開展中缺一不可的要素。我們引導學生從原文原句中學習詩詞的基本知識,從時代背景中讀史識人,從人文教育中受到思想教育與熏陶。”延安實驗小學教師馮曉娟說。

毛澤東詩詞親子誦讀

毛澤東詩詞對話

為了保障課程順利有效實施,促使課程得以全方位的應用開發,除了“三項內容”,延安實驗小學還通過“學科融合”與“活動整合”的“兩條路徑”,以及“三個課堂”的陣地來全方位推動毛澤東詩詞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

劉海琴介紹道,“第一課堂”的“學科陣地”,意在立足各學科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將毛澤東詩詞的學習通過革命文化題材的課文展開拓展教學,采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或“項目式學習”主題形式完成學習內容。“第二課堂”的“活動陣地”,依托校園活動,通過德育活動、學科素養展示活動、各類競賽形式,拓寬詩詞學習的形式,增加詩詞育人的厚度、深度和廣度。“第三課堂”的“家庭陣地”,借鑒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形式,開展“小手拉大手”詩詞誦讀、親子閱讀、共讀一首詩、共讀一個人等主題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家庭教育的影響熏陶下,加強品德修養,堅定文化信仰,厚積文化底蘊,形成文學素養。

詩詞繪本

特色教育讀本

近年來,延安實驗小學在“立德樹人·毛澤東詩詞”課程實施基礎上,將課程形式逐步豐富。利用互聯網強大的傳播力量,讓課程學習載體更具時代特征,課程輻射影響力更深更遠。如2021 年,在建黨百年之際,成果負責人組織多名語文教師開發了集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為一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網絡課程——100 節毛澤東詩詞微課,形成“線上+線下”“文本+音頻”詩詞學習的時代特點。語文教學組還申報了省級規劃課題《小學語文課程中毛澤東詩詞教育實踐研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育人價值研究 》讓課題研究推動成果應用走向深入。

“在課程的開發與應用、完善與推廣的過程中,也促進了我們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研究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語文學科的教師有了拔節式的成長。”劉海琴說。據了解,該校語文學科自建校以來就培養了4 位陜西省語文教學名師,4位特級教師,6位陜西省學科帶頭人,16位陜西省教學能手,8位市級教學能手,多人在省市級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

學生手抄報作品

學生書法作品

經過11年的探索實踐,“立德樹人·毛澤東詩詞課程”成果得到不斷完善,課程育人功能顯著提升。談到對未來的規劃,孫郡霞介紹道:“在應用過程中,我們還需常更常新,在更多領域探索基于課內外相結合的課程內容,更多樣化地構建課內外相結合的課程結構,更深層次地梳理學科課程與綜合課程之間的關系,更全方位地探尋課程的育人價值。鑒于此,我們必當在教育實踐中,認真總結、不斷充實,使毛澤東詩詞課程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之路上持續發光發熱。”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