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蘋果紅。

陜西軒樂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任志強最近心情很好,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市洛川蘋果試驗站專家的指導下,他們的560畝果園去年掙了300多萬元,今年更是能掙450多萬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從試驗站引種的30畝易于矮化密植的“秦脆”蘋果新品種,不僅解決了喬化果園管理費時費力的難題,而且果實脆甜多汁。

自去年10月以來,西北農林科大在蘋果新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種源創新、肥水高效利用、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黃土高原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幫助黃土高原尤其是革命老區實現果香、民富、農業強,深受群眾好評。

育得良種助民富

“世界上居然有這么好吃的蘋果!”洛川縣老廟鎮聚豐蘋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文慶,至今依然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邂逅“秦脆”的情景。

2019年,他到西北農林科大延安市洛川蘋果試驗站參觀學習,看到矮化密植的滿樹“秦脆”蘋果,忍不住摘了一個吃,又脆又甜的口感讓他終生難忘,當即決定把自家果園的60多畝地改種“秦脆”。如今,果園收益連年增加,今年平均每畝收入8萬多元。

“秦脆”是西北農林科大延安市洛川蘋果試驗站首席專家、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馬鋒旺教授團隊2016年審定的蘋果新品種,今年被列入農業農村部主推的蘋果品種,目前已在陜西、甘肅等地推廣近30萬畝。近年來,馬鋒旺教授團隊審定蘋果新品種10個,其中“秦玉”“秦霞”等5個品種為今年審定。新品種的成熟期、顏色各不相同,且抗逆性強、品質好,有利于促進我國蘋果品種結構的進一步調整。

今年與“秦脆”一起被列入農業農村部主推蘋果品種的,還有西北農林科大白水蘋果試驗站首席專家趙政陽教授團隊的“瑞雪”蘋果新品種。近年來,團隊陸續選育出“瑞陽”“瑞雪”“瑞香紅”等新品種,在全國推廣40萬畝,增加效益5.13億元?!白屩袊O果裝上中國‘芯’,填補中國蘋果品種品牌在世界上的空白?!壁w政陽說。

示范推廣見成效

“我覺得發展到現在,果園土壤問題最關鍵,希望專家們能繼續圍繞土壤方面的問題開展科學研究。”

……

近日,一場圍繞蘋果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的座談會在洛川蘋果試驗站進行,馬鋒旺主持座談會并與團隊師生交流、謀劃下一步發展。會議還特別邀請地方政府部門、企業、果農代表參加,聽取他們的建議和訴求,便于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解決問題。

一年來,圍繞種源創新、肥水高效利用等,洛川蘋果試驗站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種源創新方面,對砧木楸子開展了染色體加倍處理研究,結果表明,由2倍體變成4倍體后,楸子的抗逆性更強,矮化作用更明顯。圍繞制約我國旱地矮化密植栽培的“卡脖子”問題,以楸子為核心親本開展了砧木雜交選育,已經區域試驗20多個抗逆矮化的砧木優系,有利于在山地、旱地果園推廣矮化密植。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主要種植紅富士,今年也引種了600余株“秦脆”樹苗,成活率在95%以上。

“這種無性化的樹苗不僅長勢整齊、易管理,而且掛果后果型正、顏色好,豐產、品質佳,適合山地蘋果發展?!甭宕ㄌO果試驗站副站長、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延安綜合試驗站站長鄒養軍教授說。

此外,試驗站在克服蘋果園土壤重茬障礙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老果園改建基本可以實現秋季挖改、春季建園,而過去則必須要輪作3年以上。

校地合作譜新篇

日前,位于延安市黃陵縣橋山街道辦蘇家險村的西北農林科大蘋果示范基地里,農業農村部蘋果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負責人、西北農林科大楊福增教授團隊研制的六臂蘋果采摘機器人在進行蘋果采摘試驗。

“相較于雙臂蘋果采摘機器人,六臂蘋果采摘機器人采摘效率更高,同時新增了夜間作業功能?!睏罡T稣f,團隊將繼續優化、完善蘋果采摘機器人,盡快讓科研機變成商品機,解決農機“卡脖子”問題,助力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2年以來,西北農林科大不斷加強與延安市合作,助推延安蘋果種植面積由285.3萬畝發展到331.7萬畝,產量由260萬噸增加到400.5萬噸,鮮果產值由76.6億元增加到219.1億元,農民人均蘋果純收入由5250元增至9688.6元,延安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今年,校地雙方續簽了合作協議,校地共建蘋果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站就是其中一項內容。

今年5月,西北農林科大“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旱作適水改土與產能提升技術模式及應用”團隊的師生奔赴延安各地果園,圍繞土壤貧瘠、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問題展開研究,探索實施果園油菜綠肥還田等技術,助推延安山地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在品種選育推廣、現代栽培模式等方面持續發力,助推黃土高原地區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讓紅蘋果繼續成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金蘋果’。”馬鋒旺說。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