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有這樣一門課程——這門課的100位主講教師不僅是思政課教師,還是校友、是學長學姐、是型號總師,更是同學們心中的“明星”。這門課,就是西工大創新設置的百名總師校友講思政課。

長期以來,西北工業大學在國防科技領域自主培養了眾多卓越領軍人才,涌現出一大批型號總師,為國家“三航”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學校大力弘揚總師育人文化,不斷完善“大思政課”工作機制,持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共有9個項目獲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

2021年,西工大啟動百名總師校友講思政課,先后邀請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ARJ21飛機總設計師陳勇、C919基本型總設計師韓克岑,以及空警-200、空警-500預警機總設計師歐陽紹修等50余位杰出校友來校講課,總學時超過150學時,受益師生萬余人次。學校已將百名總師校友講思政課列為本科生、研究生階段選修課,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為每節課均設置提問和互動環節。該課程入選陜西省“大思政課”建設試點項目。

用好大資源,匯聚大合力,構建大格局。近年來,西工大不斷加強思政課課程群建設,開設了大國三航課程,由9個學院的18名老師共同授課。同時,推動“大思政課”試點學院建設,加快構建“馬院+專業學院”的“大思政課”建設共同體,培育5個“大思政課”建設試點學院,找準思政教育與學科專業“結合點”,推動思政課程與各類課程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為更好傳承和弘揚總師育人文化,西工大通過強化文化育人頂層設計、打造校園文化精品、提升校園顏值等舉措,持續提升思政工作針對性與實效性,先后創作了《尋找師昌緒》《融水謠》《大國之藍》等原創文化作品,并加強校史館、博物館等場館育人功能開發。據介紹,西工大校史館被列為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4月22日,西工大原創校園話劇《大國之藍》在長安校區翱翔學生中心首演。這部話劇以學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自主水下航行器團隊的故事為素材,由學校各專業在校學生擔任演職人員??廴诵南业墓适虑楣潯⒕噬鷦拥奈枧_表演、風格獨特的舞美設計,創造性展現了科技工作者們潛心科研、矢志報國的故事。

“讓科研報國深入內心,由舞臺傳遞給更多青年學子?!洞髧{》的創編排演是學校以戲劇教育涵養家國情懷、推進藝科融合的生動實踐。學生演員在學科背景與話劇藝術的交融過程中,提升了審美力、創造力,更深刻領會到身為科技工作者的時代責任?!薄洞髧{》制片人、文學策劃孫瑜說。

西工大還有這樣一組數據:超過80%的畢業生論文選題來源于大飛機、探月、深海等重大科研項目;超過80%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來源于國防軍工領域;超過80%學生赴國防科研單位開展實習實踐和科研工作。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始終是西工大不變的追求。今年暑期,西工大師生登上享有“功勛訓練艦”稱號的海軍鄭和艦,開展了為期6天的體驗式航海實習。實習期間,師生們觀摩體驗艦上日常事務、學習海洋相關課程、參觀海軍裝備設施等,與艦艇一道乘風破浪、挺進深藍。同學們還先后赴甲午戰爭博物館、某型潛艇及軍史長廊等參觀學習。

為引導青年學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西工大將各類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等優勢科研資源作為科研育人的重要載體。學?!镑扔啊睙o人機科研育人團隊帶領學生跑遍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區,將其設計研制的無人機使用到高原生態保護中;“微小衛星”科研育人團隊帶領學生成功研制、發射包括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在內的翱翔系列微小衛星。

“眾多優秀校友是學校寶貴的資源。學校將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創新人才培養,充分利用學校優勢科研環境,把優勢科研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實際成效,為國家培養造就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蔽鞴ご簏h委宣傳部副部長全家悅說。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