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四維”推進產教融合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19 11:00:00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近年來,陜西省從“強統籌、搭平臺、拓領域、促規范”四個維度精準發力,縱深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推動區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對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培育“武農”“職院”兩個系列10個優質小麥品種
強統籌:提升產教融合政策供給效能。自2019年起,陜西省連續印發《陜西省構建全鏈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推進路線圖。一是提出了“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格局,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提升人力資源質量,推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二是積極實施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認定的企業給予“項目+金融+稅收+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鼓勵吸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三是發揮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認定23個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建設開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實訓基地,建立覆蓋主要專業領域的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持續建設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四是引導各市區加大政策供給,西安市印發《西安市深化產教融合實施方案》,推動產教融合與“6561”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咸陽市構建了“1135”的產教融合發展格局,即組建1個產教融合戰略聯盟,打造1條產教融合創新走廊,共建3所產教融合示范高校,建設5個產教融合產業板塊,其他地市也積極推進,形成省市兩級產教融合發展新局面。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3個項目落地陜西秦創原總窗口
搭平臺:提升產教供需匹配度。積極推動陜西職業學校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和自身發展優勢,積極對接產業園區、行業企業,建成一大批職業教育聯盟、職教集團、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市域產教聯合體、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等,形成了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支持各高校在優化專業布局、校企聯合培養、校企組建集團聯盟、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等方面搭建校企合作管理、技術平臺,為企業和學校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務。一是積極對接陜西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每年支持各高校圍繞產業鏈、需求鏈、創新鏈及新興產業調整優化專業設置。二是堅持發布年度就業質量報告、教學質量報告,通過招生計劃調整,擴大符合產業規劃和貢獻力強專業規模。三是支持組建了19個行業性職業教育集團、4個區域性職教集團,建成6個骨干職業教育集團,基本實現了每個市、主要行業均組建了職教集團,每個院校至少參加了1個職教集團;全省高職院校入選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9個、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12個,3所院校入選國家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著力促進教育、科技、產業要素相互融合。四是在職業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等改革試點,鼓勵校企合作設立“訂單班”、共建實踐中心,共同開發課程、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和技術研發等。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支援肯尼亞鐵路建設培訓專家代表團
拓領域: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陜西職業教育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一是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陣地作用,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退伍軍人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培訓1324.7萬人次。2020年,印發《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產教融合為原則,以“四計劃、一工程”為抓手,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互動、高質量發展。二是服務技術創新,貢獻科技力量。高職院校面向中小微企業廣泛開展應用技術開發、科技成果推廣等,2022年度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達到9371.05萬元,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到61978.915萬元;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3個項目落地陜西秦創原總窗口,獲得“春種基金”資助100萬元;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培育“武農”“職院”兩個系列10個優質小麥品種,在黃淮麥區陜、豫、鄂、皖、蘇、魯、冀7個省進行了區域生產試驗,2020年底已通過國家審定,累計推廣8000多萬畝,實現農民增收48億元;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項成果入選秦創原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會精品項目;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與西咸新區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軌道交通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和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研發中心,專業教師進站助力16號線軌道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參與制定陜西省地方標準3項,開發全自動線路應用場景88項,解決現場實際工程問題上百項,為西安市開通運營首條全自動運行城軌線路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三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提供陜西方案。陜西高職院校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探索海外辦學模式,在坦桑尼亞等國家設立5所海外合作辦學院校,26個專業教學標準與293個課程標準被國(境)外采用,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服務;積極落實中國-中亞技術技能提升計劃,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在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吉爾吉斯共和國教育科學部與“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簽署了《構建SRVE-國際標準化體系諒解備忘錄》,推動在中亞國家開展“秦嶺工坊”合作項目;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肯尼亞鐵路學院,蒙內鐵路運營公司共建“魯班工坊”,主持參與開發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6套,輸出中國鐵路技術,培養本土化鐵路技術人員5.1萬人次。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一帶一路”“中文+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戰略框架協議
促規范:推進校企合作走深走實。在管理機制方面,2023年,印發《陜西省教育廳關于職業學校校企合作規范管理的實施意見》,通過完善管理機制、規范工作程序、強化過程管理、嚴格經費管理、加強監督檢查等措施,進一步推進全省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工作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實習管理方面,2022年,省教育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陜西省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細則》,重點對職業學校學生到企業實習等進一步規范,對于推動校企雙元育人,維護學生、學校和實習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2023年印發《陜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工作實施辦法》和《陜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加快推進陜西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注重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突出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考察,引導職業學校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數量充足、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