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指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和小學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以幫助兒童實現(xiàn)從幼兒教育階段到小學教育階段的順利過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過程。2021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幼兒園與小學的“雙向銜接”,這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落實全面育人的重大決策。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幼兒園教學經(jīng)驗,簡要分析了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科學銜接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供同仁借鑒。

一、問題的提出

《指導意見》針對幼兒園和小學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目前,幼兒園和小學在銜接工作中更多體現(xiàn)了單方面銜接,沒有真正使小、幼、家聯(lián)動起來。

二、幼小雙向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單向性

當前,部分小學教師認為幼小銜接與小學無關,部分小學會以各種入學考試為升學做“準備”,導致銜接一邊倒。《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小學要強化銜接意識,將入學適應教育作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因此,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關鍵在于雙向銜接,小學要主動向下銜接。

(二)知識取向銜接的片面性

幼小銜接是全方位的,它不僅包括知識的銜接,還包括適應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銜接。《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強調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而是如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要以幼兒為本,把重點放在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上,幫助幼兒輕松愉快地進入小學教育中。

(三)家長教育銜接的偏差

部分民辦幼兒園的家長會要求園所開設幼小銜接課程,以應對某些學校新生入學考試。這種“雞娃式”教育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家長的升學焦慮和就業(yè)焦慮。筆者認為,家長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充分認識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幫助幼兒順利融入小學生活。

三、家園校合作,推動雙向銜接

(一)學校層面:建立幼小合作伙伴關系,科學實施銜接工作

雙向銜接意味著幼兒園要了解小學,小學也要與幼兒園統(tǒng)籌聯(lián)動,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梯。一是建立幼小合作伙伴關系。幼兒園和小學可以分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調查多數(shù)畢業(yè)生、新生的目標學校,達到精準合作,有效促進雙向銜接。二是成立聯(lián)合教研組,整合銜接課程。幼小教研團隊可以共同研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建立幼小學段教學體系,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教師層面:幼小教師雙向聯(lián)動,形成銜接教育合力

幼小銜接應注重銜接教育的價值認同,且行動方向要一致、同步,且優(yōu)勢互補。一是幼小教師共同學習研討《幼小銜接家園指導手冊》,要以這項工作為重點,提前了解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二是幼小教師雙向走課,了解幼兒園游戲課程和小學教學活動,了解幼兒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尋找適合的引導方式。三是定期開展幼小教師研修會,讓幼小教師在分享、交流中共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促使幼小銜接工作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家長層面:幼、小、家協(xié)同育人,推進入學適應教育

家長是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重要紐帶,面對家長的種種困惑,幼兒園和小學應該積極向家長介紹入學準備的內容、途徑等。一是幼兒園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家長會等途徑了解家長的困惑,并結合《幼小銜接家園指導手冊》,為家長發(fā)放圖文并茂的幼小銜接手冊,將這些困惑點直觀地呈現(xiàn)給家長。二是幼兒園可以利用多媒體建立自主交流平臺,邀請大班家長成立“家長助教團”,通過真實案例幫助家長走出超前教育的誤區(qū)。三是幼兒園可以開設家長沉浸式體驗課堂,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單純聽讀—看圖觀察—動手探索等體驗活動,讓家長直觀地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

(四)幼兒層面:注重幼小交流活動的整體性

一直以來,幼小銜接交流活動大多停留在大班幼兒參觀小學、小學生給幼兒分享經(jīng)驗等形式化的“銜接”層面上,筆者認為,幼兒園和小學應注重幼小交流活動的整體性,促進深入交流,要制定幼小交流整體計劃,在交流之前、期間、之后設定多層次的交流目標,開展學習擴展活動。還要提高交流的頻次,增加交流的深度。此外,幼兒作為幼小銜接的主體,幼兒園和小學要鼓勵其勇于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幼兒的需求與困難,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