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是一部關于中國歷史的航標,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歷史,讀懂中國。同學們要把它繼續搬上你們未來的講臺,傳播給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沙武田說。

由湖南衛視、芒果TV、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等聯合主辦的紀錄片《中國》第三季高校巡回交流會近日在陜西師范大學舉行,獨特的故事敘述方式、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感染力十足的音樂、使人產生共鳴的文本,深深震撼著現場觀眾的心靈,觀影結束后學生們踴躍向主創團隊提問。現場的專家學者也對該片給予了極高評價,認為紀錄片《中國》以貫通時代、打通歷史線索的邏輯,整體而宏觀地講述歷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紀錄片《中國》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課題下成功“出圈”,第三季更是以當代視角回溯五千年歷史,探索隱藏于歷史深處的力量之源,全景式地探源了中華文明。

交流會上,不少同學對《中國》第三季選擇用神話故事作為開篇感到好奇,對此,該片總導演李東珅表示,“《中國》第三季的前三集就像是整個紀錄片《中國》的引子,我們把第一、二季的中國古代歷史和第三季后九集關于創世、生死觀、理想,投射進一個個神話故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們不會把神話當成歷史,但神話在一定程度上講述著我們的古人究竟是如何理解自己從何而來。”第三季總撰稿人周艷分享了團隊文本創作的經驗:“我認為解說詞不外乎信息、故事、情緒、表達四種不同的語言方式,我們合理調配不同的比例和出現方式,最終形成結構。”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