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財務管理行業的發展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新政策規范不斷出臺,財務工作技術也發生明顯變化,財務部門在企事業單位中的作用,由單純的財務核算轉變為管理決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的變化要求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必須要深化對應層面的變革。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分析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對應的改革路徑,以期為相關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為提升人才培養成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  高職教育  財務管理

課題: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評價體系建設探索》(課題編號:2021YX031)。

當前,在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實踐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等培養模式,已成為人才培養體系轉變的重要指導方向,推動教育體系向多元化發展。財務管理作為企事業單位運營的基本組成部分,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對企業財務管理運行、財務風險控制等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人才培養體系中,高職院校必須認識到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導向作用,據此系統推進教學改革,確保人才培養成效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研究與認識

1.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含義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是由美國學者霍華德·加德納(H·Gardner)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指人類社會思維和認識方式是多元的。在該理論體系中,智能被認為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運行環境中,解決問題或創造產品的能力。也有學者提出,智能是文化知識在人類大腦中的積累,是生理和心理的潛能,通過多種因素影響,使得智能的價值以不同形式體現出來。多元智能結構理論提出后,對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影響,已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論支撐之一。

2.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發展

在多元智能結構理論中,最初是將人類的智能劃分為語言、音樂、空間、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知、數理邏輯等類別,后續又增加了認識自然分類,形成被廣泛接受的八種智能體系。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提出,是以不同智能要素發展規律和最佳發展期理論為基礎的,認為不同智能之間難以實現有效遷移。隨著多元智能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相關學者又提出不同個體之間的智能組合方式有明顯不同,多數社會個體在某些智能結構上會有部分強智能,也存在弱智能。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個體智能發展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教育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發展過程中,外部條件變化會對不同智能要素發展產生對應影響。教育活動是智能水平最為直接的影響要素,在教育活動中,應將學生的學習、實踐、交流、創新及社會適應能力作為主要目標,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和教育活動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優點與長處,提升學生的智能水平。

3.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應用意義

企事業機構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主體,財務管理負責機構運行成本控制和效益目標實現。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日趨復雜的背景下,財務管理在企事業項目決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對經營發展目標可持續實現的影響更加顯著。隨著人才需求環境的變化,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也應隨之轉變,以新型教育理論為指導,深入推進財務管理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多元智能培養。首先是新型財務管理運行模式的變化,要求財務人員認真、細心、理智,能夠找準團隊協作的位置,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根據學生的特征完善其性格和心理素質培養。其次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需要財務人員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實現部門之間的協同運行,這就要求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再次是財務管理在企業決策中的地位提升,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較強的數學邏輯分析能力、較好的創新意識,這同樣是當前高職學生智能結構的薄弱環節。高職院校可依托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分解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要求,優化教學目標,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導向下高職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問題

1.教學目標的固化限制

教學目標是組織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活動的基本指導,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更為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對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產生積極正向的引導,準確分析個人智能結構方面的不足,更好地把握課程學習重點,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但是在當前的高職財務管理教學體系中,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視程度不足,多是沿襲傳統模式,簡單地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層次。在設計知識目標時,直接套用教輔資料或往年教案內容,沒有考慮到教材變化、財務理論研究變化和財務管理技術變化帶來的影響,使得目標設計與教學內容之間產生偏差,對教學活動組織產生錯誤引導。在能力目標設計中,僅從字面上提出學生應當達到的能力要求,沒有考慮當前教育方式、教學方法改革的滯后性,更沒有考慮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使得能力培養要求空洞化。在素質目標設計方面思想認識不足,片面拔高思政素養培養目標,思政元素挖掘與高職學生思想認知水平有偏差,使得思政教育的導向作用難以實現。固化式的教學目標設計方式,造成目標體系流水化,無法對教學活動開展和教學改革起到應有的導向作用。

2.教學內容桎梏較為明顯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心,對學生智能培養具有直接影響。當前的高職財務管理教學體系中,教材編寫存在幾個方面的明顯桎梏:一是教材版本更新較慢,在企業經營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財務管理教材沒有同步更新,相關教學內容只能由教師以微課、活頁等形式進行,這種教學形式必然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產生影響。二是教材內容編寫銜接不夠合理,片面追求模塊化架構體系,不同模塊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在財務管理日常工作中,諸多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織的,模塊化的教學體系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被人為分裂,無法達到綜合素養培養的現實要求。三是教材內容相對單一,未與相關聯的學科進行整合,導致學生跨學科應用能力培養受到限制,無法滿足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崗位工作要求。

3.教學方法的形而上

教學方法改革是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成效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當前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微課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等,都得以廣泛應用,為深化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陷入形而上的固化陷阱,沒有將教學方法的應用優勢呈現出來。例如在微課教學法應用中,只是將理論教學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或者直接從網絡上下載視頻,微視頻內容不夠形象、豐富,與傳統課堂灌輸式教學沒有明顯差異;在翻轉課堂教學法應用中,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動態了解不夠,分組形式不夠合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足,討論不夠深入,甚至會偏離教學主題,最終回到教師總結與指點的傳統方式,難以起到完善知識結構的作用。

4.教學實踐平臺構建滯后

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明確提出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必須強化實踐平臺建設,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銜接。校內實訓室和校企合作平臺是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可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基于教師層面的訪談顯示,校內實訓室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軟件系統更新較為滯后,財務管理實踐模塊與企業當前應用的軟件系統有較大差異。同時,校內實訓室實踐平臺訓練不夠系統,學生對新型財務管理平臺的操作不夠熟練,多數實踐操作都是淺嘗輒止,使得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企業仍需在培訓方面投入巨大精力,給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較大壓力。在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和運行方面,雖然學校不斷加大重視力度、優化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具有運行實效的平臺,但在實際運行中,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仍有待提升。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的利益訴求無法得到滿足,沒有能夠通過合作獲得企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實踐平臺構建滯后,還使得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存在應付心理,不愿意進行重復枯燥的訓練,更無從談及對財務管理系統的熟練操作。

5.教學評價改革深化不足

在高職財務管理教學體系中,教學評價是確保師生認識問題的基本導向,是分析學生智能培養薄弱環節的基本依據,通過更有針對性、更為全面的教學評價,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結構的薄弱之處,從而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優化改進。但是當前的財務管理教學評價體系較為固化,終結性評價依然占據主要地位。另外,教學過程評價中的學生互評環節基本處于空白狀態,互評內容較為淺顯,無法明確學習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教師在課堂和實踐環節中給出的評價,多以群體性評價為主,指出多數學生的共性問題,難以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教學評價改革滯后,使得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無法充分顯現出來,難以對教學改革推進起到促進作用。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導向下高職財務管理教學改革路徑

1.靈活設計課程教學目標

更為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能夠確保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把握重點和難點問題,優化教學方法應用形式,不斷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校應以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為導向,靈活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在具體設計中,可對傳統教學目標框架體系進行優化,劃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層次時,既要考慮不同能力培養的細化要求,又要考慮到三者之間的耦合關系,考慮到不同能力要素之間的耦合關系,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例如在“項目投資決策”章節教學中,傳統的教學目標設計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項目投資概念、分類及程序,熟悉現金流量概念及相互關系,理解項目投資評價指標含義及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具備運用指標對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能力。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對項目投資決策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概念層面,僅通過4~5個課時的學習達到對項目投資決策的深入了解和靈活應用必然存在較大難度。所以,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知識結構和實際應用能力的不足,進一步細化教學目標,利用項目教學法、小團體教學法相結合的優勢,引導學生圍繞具體項目進行系統性的投資決策訓練,通過對比發現不同投資方案的差異,分析決策方案存在的不足。同時,在目標設計中,還應當結合實際優化素質目標設計及思政素養目標設計,切實為教學活動組織提供明確的指導方向。

2.提升活頁教材的應用水平

教材版本更新滯后,必然對教學內容組織產生明顯的桎梏作用。高職院校應基于當前高職財務改革面臨的實際問題,確保學生的多方面智能得以有效培養。教師可通過合理應用活頁教材、靈活組織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在當前信息化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部分教師將微課、視頻教學放在更加重要地位,忽視了紙質教材的基礎支撐作用,使得學生的學習失去基礎支撐。基于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引導,在教學活動組織中,首先應當強化對教材重要性的認識,結合企業實際財務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流程變化特征,針對具體章節編制對應的活頁教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組織提供良好支撐。通過活頁教材與現有教材體系的有效結合,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科知識的關聯度,使相關學科知識點有效整合,培養學生跨學科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多元智能,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具有綜合素養的財務管理人才。

3.靈活組合教學方法

新型教學方法可為教學成效提升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但是在具體應用中,還必須堅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明確學生積極參與的重要性,系統優化教學改革。在微課教學法應用中,教師應當結合課程內容、學生專業基礎認知水平等,自行制作視頻,視頻內容要呈現財務管理實際工作的場景,而不是簡單地將理論知識點以文字形式展現出來,將板書轉移至微課中。在翻轉課堂教學法應用中,要根據信息化教學平臺中學生回答問題情況和課前提問情況,把握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動態,對小組討論的具體內容進行優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和指導,對于問題設計難度較大、學生討論不夠積極的情況,可通過調整問題進行積極引導,推動小組討論不斷深入。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應用中,教師應當在后臺關注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如學習內容完成度、問題回答的情況等,關注學生線下學習的參與情況,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對接。在課堂教學結束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總結與分析,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使其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管理自己。

4.優化教學實踐平臺模式

針對高職財務管理實踐平臺運行中的問題,可以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為導向,關注如下方面:首先是學校財務管理實訓室的優化改進,尤其是配套軟件方面的改進,要緊隨行業發展趨勢,選擇當前應用較為廣泛、具有應用前景的實訓軟件,提升學生的技術適應能力,確保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快速上手。其次是在校企合作項目構建和平臺運行中,學校要基于企業立場考慮,明確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初衷,以及對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采用搭建企業導師隊伍、灌輸企業文化理念、優化實踐教學方式等,提升企業參與校企平臺建設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環節,應當由企業導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導,針對學生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進一步優化實踐訓練方式。對于共性問題,需要由教師分析教活動中不適應的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對于個性問題,則應明確學生思想態度的影響因素,對其開展針對性指導,以確保實踐訓練成效充分顯現出來。

5.深化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以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為基本導向,對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解,構建更為系統、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可實現人才培養的動態化評估。新型教學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應覆蓋學生財務管理知識理解水平、關聯學科知識能力、項目操作及評估能力、實踐平臺操作和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道德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教師可根據學校人才培養基本導向、校企合作運行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分別構建對應的二級指標,并合理確定二級指標權重。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優化分解,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多元智能培養的基本要求,主動分析自身知識結構、能力素養的薄弱環節,進而進行針對性改進。在學期推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設計和評價活動開展要求,合理組織評估活動,分析不同階段學情的動態變化特征,以評價結果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和實踐訓練方式,并將評估結果與期末成績相結合,對學生實現全面評價。在評價考核結構中,應當將定量評價結果與評語等定性評價方式相結合,對學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進行有效引導,實現學生多元智能結構的全面培養。

結  語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導向作用,能夠使教師更深刻認識當前高職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重點,認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薄弱環節,幫助學生提升對自身智能結構的認知。在教學活動組織中,應通過課程教學目標的靈活設計、教學內容的合理調整、教學方法的組合應用、教學實踐平臺的優化運行、教學評價體系的深層次改革,構建新型教學體系。在確保人才培養成效的基礎上,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知識結構完善、綜合素質強、智能結構優化的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為高職教育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為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軍.RPA技術在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中的教學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5):129-132.

[2]陳娜.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文化,2021(22):107-108.

[3]王柏香.高職財務管理教學中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應用[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1):79-81+96.

[4]李青萍.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對高職財務管理教學的啟示[J].科教導刊(下旬),2018(24):121-122.

[5]潘念萍,唐鋒.基于“雙創”理念的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3):91-93.

[6]徐彩紅.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在高職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6(20):188+201.

[7]董西紅.ERP沙盤對抗在高職高專財務管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教論壇,2016(23):60-62.

[8]亓春紅.工作過程系統化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建設[J].財會通訊,2015(4):50-52.

(吳寧寧: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