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絢爛陽光,正是學習成長時; 時光清淺,歲月嫣然,恰是互研蛻變日。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10月26日——29日我們有幸參加了“名師之路”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九節示范課,九場講座,多角度,多元化地詮釋了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數學課堂。專家名師各具風格,他們輕松、幽默的教學氛圍,深受學生喜愛;生活化、藝術化的教學理念,讓我們受益匪淺。

20231113095656848-41-78ab1.jpg_scale.jpg

專家們的課堂上自始至終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以學生為主體” 在她們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我們見到的不是一位諄諄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使人泛起思想漣漪的老朋友。她們隨時關注學生的發展,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她們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使學生們感受到鼓舞和激勵。抽象的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妙趣橫生。

20231113095721437-18-d5eec.jpg_scale.jpg

在一次又一次的贊嘆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讓我有了深刻的感悟:

一、務必精研深修新課標

每次開學,學校都要強調認真學習新課標,在讀懂新課標的基礎上理解教材。但看著苦澀難懂的文字,從來都沒認真讀完過。回想自己的教學歷程,都是拿著課本我行我素,聽了徐斌老師的講座,才發現,原來新課標如此的重要,我們在教學當中,也會根據自己的意圖改編例題,有時候看著自己改編的題和例題很相像,細細想來,其實已經背離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比如例題“學生做操有3個方陣,每個方陣有10行,每行有8個人,問一共多少人?”用圖形和用文字呈現出來所培養孩子的能力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若是文字,孩子們只需要根據文字解決問題即可,但是如果用圖形的方式呈現,學生需要先讀懂圖形,從中提取信息,理解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交流想法。前者體現了原課標中的雙能,而后者則涵蓋了新課標的四能,所以例題的改編一定要以讀懂讀透新課標為基礎。2022版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國家層面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教師層面是能上課到上好課的變革,讓我們所有教育人,攜起手來,做研師,做明師,把功夫下在每一堂課中。

20231113095721558-32-f006f.jpg_scale.jpg

20231113095721520-36-bbab4.jpg_scale.jpg

二、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這類課程,平常在教學過程中要么簡單地讓學生了解一下,要么直接讓孩子們記結論,從來沒有當成重要的課程來讓孩子自己體驗。聽了徐斌老師的講座,才發現原來這些課程的綜合性和過程性是最強的一部分,它是以問題為導向,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可以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問題,學會科學合理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克服困難,是積累數學活動 經驗,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載體。而我們的忽視白白錯過了對孩子們各種能力的培養,今后要把這部分內容當成一個重要內容讓學生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體驗中獲得結論。

向外探尋,向內思考,向下扎根,向陽生長。干貨滿滿的學習讓我們接受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狼吞虎咽下的知識還來不及“反芻”,培訓為我指明了一條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的風景。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