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衍生工具是伴隨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現實需求而派生出的高校金融學專業核心課程。OBE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目標導向教育。應用型本科高校一直以來非常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以及操作方面的培養,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從課程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與賽教融合、考證與教學融合等方面,設計了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體系,希望對同類型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OBE教學理念  金融衍生工具課程  教學改革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高校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陜西省體育局2023年常規課題《關于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課題編號:2023311)。西安歐亞學院金融與數據科學學院“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引  言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為OBE,是成果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的簡稱,1981年由美國學者Spady等提出,目前在我國也被很多學校作為實施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理念。該理念主張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基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在講授課程中以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進行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設計,并細化到每一節課、具體的每一個知識點,旨在達成預期教育教學成果。

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是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講解遠期利率協議、遠期外匯協議、外匯期貨、利率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權、利率期權,股票指數期權、利率互換以及貨幣互換的合約內容、使用場景、交易機制等。大多專業教師在授課時基于課程教學任務,按照傳統授課形式,會采用課堂講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完成教學,但是從培養目標來看,應用型高校應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所學金融衍生產品的應用能力,以及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上,所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迫在眉睫。而設計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高校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體系,就是要根據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反思如何在金融衍生工具課程中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與更新,最終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化人才。

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特點

金融衍生工具作為大學本科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伴隨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現實要求產生的,課程不僅涵蓋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礎知識,還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交易機制、定價原理等知識。金融衍生工具課程一般開設在大二第二學期,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一般已經修完金融學、證券投資學等專業基礎課程,這為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需要學生具備數理統計等基礎學科知識,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相關理論及實踐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成果,為學生踏入相關金融單位工作利用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幫助。

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內容包括金融遠期交易、金融期貨交易、金融期權交易和金融互換交易四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涉及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機制、交易策略和定價原理。由于這些產品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再加上實際交易的風險較大,操作場景受限制,傳統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在授課時,一般常用講授法、分組學習法、觀看視頻以及案例分析法等開展教學。而課程本身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即使掌握了課程的理論知識,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還是會有挫敗感。因此,本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金融衍生工具的課程設計,旨在提高學生對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理解能力,鍛煉其綜合應用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設計

1.轉變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傳統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盡管授課教師會使用案例、觀看視頻等輔助手段,但往往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一般是教師擅長的或者在自己研究領域的就多投入課時,這樣就偏離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整體教學目標。因此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高校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設計,首當其沖就是要設計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應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息息相關,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再設置課程每一模塊的教育教學子目標,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的關聯性,如表1所示,金融衍生工具在培養學生的金融知識應用能力、金融投資與風險管理能力方面提升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告訴。課程中的期貨交易模塊會講解外匯期貨交易、利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交易,這些交易起源于國外市場,在教授這些課程的時候要從國際市場講到國內市場,并且需要考慮到全球資產的相互影響,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增強了學生的國際視野。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教學目標由低到高具體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和綜合五個方面,基于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目標,如表2所示。

20231110100451829-56-bb95b.jpg

20231110100451830-54-613e3.jpg

2.重構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內容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金融風險日益增長,金融衍生工具在整個金融領域的所占份額逐年攀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科發展,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保留并講授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傳統知識,例如遠期合約的套期保值策略、利率平價定理、期貨交易的規則、外匯期貨、股指期貨、利率期貨、期權交易的分類、互換的起源、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等,還需在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利率期貨、股指期貨的實踐,具體重構的教學內容,如表3所示。教師可以利用當下較為常用的實驗教學軟件,模擬真實市場,讓學生對股指期貨交易、利率期貨交易的合約內容、交易流程、雙向交易制度、漲跌停板制度、交易限額制度有真實的體驗,進而讓學生掌握當下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方向和就業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專業基礎,為學習學科內其他知識提供幫助,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0231110100451829-54-4f766.jpg

3.設計基于OBE理念的靈活適宜的教學方式

OBE教育理念強調目標導向教育或成果導向教育,要基于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梳理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在達成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面的主要貢獻,并以此設計課程教育教學內容。但是設計基于OBE理念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教學教學改革體系,需配備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讓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真實落地到學生身上。傳統課程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由于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本身比較抽象,實踐性比較明顯,單純依靠教師講授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應用能力這一教學目標。而由于課程的性質,如果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交易,可能會有很大的交易風險,就有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達成課程的預期目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交易的全過程,并且可以反復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課程中的外匯交易、遠期利率合約、股指期貨交易、利率期貨交易、股指期權交易一般門檻較高,進行真實交易的風險較大,學生通過虛擬仿真技術來體驗這些金融衍生交易的交易規則、交易過程、交易機制、交易策略,可以規避傳統教學的弊端,讓學生直觀感受交易的過程,鍛煉他們對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知識的理解。針對學生在仿真交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利用教材、教輔書以及網絡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或者通過教師的引導來達成對問題的解決,把問題交給學生,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設計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方式

圍繞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學習目標,授課教師應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此考核方式不應該是單純地從一份期末試卷來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杜絕出現平時不學習期末用用功就能簡單通過一門課程的現象,應該關注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觀測,同時考什么測什么都應圍繞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學習目標來設計。由于我們在教學方式中融入了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考核方式中也應有所體現。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所以應加大對過程考核的力度,通過作業、測試、熱點話題討論、虛擬仿真實驗達成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整體考核,如表4所示,包含了作業、測試、課程實驗、課堂發言四個環節,每一環節都有5個考核頻數,每一個環節賦值都不太高,增加了過程考核分數的可獲得性,這樣設置,加強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環節的考核,從制度上規范了課程考核的完整性。

20231110100451833-96-cc814.jpg

5.多渠道鍛煉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掌握

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包含期貨交易、期權交易等方面的金融學科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參加相關課程大賽,使其不僅在本校,而是在全國范圍內和金融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同臺競技,與全國金融類專業學生一起進行交流和學習,比如參加各種金融模擬交易大賽。競賽可以補充課堂教學缺乏利用測試檢驗學生學習實際效果、缺乏實踐模塊知識檢驗的弊端,通過參加課程競賽,達到促進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同時,教師在講授期貨模塊知識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融入期貨從業資格考試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的過程中參加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很多高校針對畢業證都有必須至少考取一個專業資格證書的要求,通過學習該課程剛好可以讓學生參加行業資格考試,學生可以在學中考試,以考試的契機鼓勵學習,在考試中遇到的問題又可以反饋回課堂,這樣反復鞏固和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6.科研反哺教學

當今社會,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技術創新與市場的變化。高校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應用型高校要想講好課程、教好學生,必須要有科研的支撐。金融衍生工具授課教師應關注與課程內容相關聯的科研項目,有些科研項目不僅是研究項目,更是很好的教學案例。例如,授課教師承接地方企業橫向課題,為企業提供決策咨詢,通過帶領學生參與實際研究項目,學習學科前沿技術,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以科研成果豐富課程內容,突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局限,倒逼課程內容與方式的革新,提升課程的專業性和趣味性,達到課程培養的目標。

結  語

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高校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通過設置與培養目標相符的課程教學目標,采用靈活適宜的教學方式,增加虛擬仿真實驗實驗環節,設置科學合理的全過程考核方案,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考取行業資格證書,鼓勵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教學為科研培養人才,科研則為人才培養提供學術思維鍛煉的平臺,最終達到反哺教學的目的,授課全過程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教師一定會收獲較好的教學成果。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也一定會收獲滿滿,但是實踐過程中需要學生的全面配合,也需要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但在此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挑戰,所以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仍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周楠.基于虛擬仿真和THEOL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探索——以“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4):17-20.

[2]李貞彩.基于OBE模式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研究[J].科教導刊,2021(20):93-95.

[3]牛似虎.加強金融專業碩士應用能力課程建設的思考——以“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1(17):99-101.

[4]崔昊.基于“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在線教學實踐[J].科教文匯,2021(21):75-76.

[5]許令儀.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過程性考核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時代金融,2020(20):160-161.

[6]徐云鵬.高校金融衍生品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4):83-85.

[7]曾小艷,郭興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45-46.

(張培:西安歐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