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小號吹奏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個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課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的繁榮,音樂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小號是一種獨特的管樂器,吹奏方法獨特,發音激昂,音色響亮,具有很高的音樂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但是就當前我國高校在開展小號吹奏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策略的實際成效來看,由于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不當導致學生對小號吹奏掌握不準,未能實現對小號吹奏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校  音樂教學  小號吹奏  教學策略

引  言

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同時也是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發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著較好的幫助作用。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開展針對性的音樂教學指導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能力。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小號吹奏是按一定排列順序組合起來的一種能引動人情緒的藝術形式,從情感表達的層面來說,小號吹奏是傳達情緒和畫面的一種方法;小號吹奏連續的聲音,是連續的情緒和畫面,是能被人感受到的萬物的情緒。但是小號作為一種外來引進的樂器,在我國的發展以及相關的研究歷史較短,在實際吹奏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導致學生對小號吹奏掌握不準,影響具體的作品展示。因此,應當對當前高校在小號吹奏中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有效教學策略,幫助提高學生的小號吹奏技巧,以更好地完成相關曲目的演奏。

小號吹奏教學的藝術功能

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小號吹奏進行教學是當前我國綜合型大學課程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小號吹奏獨有的演奏及表達形式展現出曲目的深層次情感,使得整個演奏(唱)變得更加完善。小號吹奏教學的藝術功能是較為完善的一種,通過小號吹奏不僅能夠演奏出激昂高亢的音調,同時也能吹奏出優美的歌唱旋律。因此,將小號吹奏有效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中具有較強的藝術功能。例如,我國著名音樂家創作的小號協奏曲《萬年歡》,主要是取材于昆曲,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與管弦樂巧妙交織,烘托出了“東方遇見西方”的氛圍,得到了音樂界的一致好評。小號吹奏《嘎達梅林》中,小號吹奏主要是集中于第二主體部分,通過吹奏的形式能夠表現出嘎達梅林在號召人民起義時的英勇氣概,展現出人民群眾反抗時的氣勢。因此,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進行小號吹奏教學本就具有較強的藝術功能,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專業技能與整體素質發展的融會貫通。

高校小號吹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小號吹奏體制化教學較差

小號作為一種引進的樂器,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以及研究中還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加上小號吹奏時對于樂手的專業技能的掌握要求較高,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吹奏的技巧,同時還要注重曲目的整體流暢感。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個健全的教學制度,確保教授工作的正常開展。但是通過分析當前我國高校在開展小號吹奏教學的實際成效來看,由于受到教學制度體系建設不完善,并未形成規范化的教學體制的影響,很多教師只能進行簡單的教學內容劃分。這種按照模塊化教學的模式,導致學生對小號吹奏無法進行深入性的研究和探討,容易出現吹奏技能掌握不足的問題。其次,學生在吹奏過程中由于并未對曲目的情感表達以及創作背景等進行了解,容易出現吹奏效果差的問題。因此,為更好地解決高校學生在小號吹奏中存在的這類基礎性問題,應當重視對小號吹奏體制化教學的建設。

2.學生心理素質建設較差

小號吹奏屬于一種技巧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演奏項目,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對學生吹奏技能的指導及培訓,同時還應當將重心放置于吹奏技巧的表演方面。但是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部分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訓指導的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對于小號吹奏的技巧掌握,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部分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吹奏技巧,但自身心理素質的建設力度較差。當遇到大型演奏場景時經常出現怯場或是緊張焦慮的情況。這部分學生的吹奏技巧掌握較好,但臨場應變能力較差,心理素質的建設還存在較大空間。甚至部分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出現手腳發抖、情緒緊張的狀況,無法順利完成后續的吹奏工作。而小號吹奏作為一種全身協調性較強的演奏模式,學生需要利用到手指、嘴部的肌肉,如發生緊張怯場等情況,可能會導致吐音不清晰、氣流不暢,甚至吹錯音等現象。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3.小號吹奏者藝術視野較狹隘

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借助自身的音樂底子以及教師系統化的訓練和培養較好地完成任務。但是通過分析當前我國絕大部分高校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來看,還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教師教學時認為小號演奏就是對吹奏技巧的把握,在實際教學中對作品的意境、曲子情感、相關的文化背景等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向學生進行詳細的介紹,使得很多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十分膚淺,更遑論對小號發展歷史和小號演奏家的基本素質的把握了。而造成這一教學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自身對于相關曲目作品的認知和架構不足造成的。即使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對小號吹奏技巧的掌握吹奏出流暢的作品,但細細聽來則會發覺演奏情感不夠充沛、演奏韻味不足,導致吹奏的整體藝術價值不高。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小號吹奏有效教學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小號吹奏的技巧,同時還應當深入了解曲目的創作背景以及情感表達,不斷豐富自身的吹奏藝術性。而這也是當前高校相關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學難點及痛點,影響了我國小號演奏事業的健康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小號吹奏教學的有效性

1.強化小號吹奏教學制度化建設

制度化模式及體系的建設是確保高校小號吹奏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性保障。只有結合本校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制度,才能確保小號吹奏教學能夠順利實施,減少因傳統教學而存在亂教、亂奏情況的發生,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吹奏水準,因此,建立小號教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教學工作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直接從零基礎的教學出發,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吹奏技巧的基礎上綜合了解演奏曲目的創作背景及文化背景,不斷提升學生對小號吹奏的認知。其次,在學生掌握小號吹奏基本技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深入的吹奏技能提升。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創新制度化的教學可以保證小號教師按照一定的標準實施教學活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系統化地了解小號演奏,包括演奏技巧和小號演奏文化。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音樂文化的輸入。由于音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利用貫穿講解的模式使抽象化的教學內容更加具體,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系統地展示曲目的創作背景,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對后續吹奏的興趣。最后,教學制度化建設需要在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中完成,教師應當正確借助高校管理部門這一優勢,形成科學完善的教學計劃。在后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解決,使之形成一種完善的教學體系。

2.解決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心理問題

強大的心理素質是小號吹奏者能夠順利吹奏的重要保障,以此來應對各類突發狀況,體現出吹奏者良好的素質。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吹奏技能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具體的改進方式可以通過在課程結束之后讓學生進行登臺演奏,學生吹奏結束之后教師結合學生吹奏的實際情況進行中肯的點評,針對學生取得進步的部分進行夸贊,并及時指出不足的部分,指導學生改進。通過這樣的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自身在小號吹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其次,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進行登臺表演,鍛煉膽量,激發信心。

3.提升人文素養,構建合理的知識架構

與其他藝術類學習模式相似,小號吹奏者想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及核心技能,應當重視對于知識架構的建立。縱觀世界上優秀的音樂家身上的特質可以看出,音樂家不僅具備較強的技藝,同時也擁有強大的氣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想準確而又完美地將一首曲子演奏出來,靠的不僅是演奏者本身的演奏技巧,還在于演奏者的知識架構。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識架構,才能在原有的吹奏基礎上更好地演繹出高質量音樂作品。因此,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文素養可以通過長期積累獲得,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積極向學生講解優秀音樂家的生平事跡,將這種人文素養滲透進小號吹奏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吹奏質量。其次,可以通過綜合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日常吹奏中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知識,不斷豐富自我,以達到較好的滲透作用。

4.重視吹奏技巧及細節的教學

新時期背景下教師需重視教學過程中對持號、手指專項訓練、小指勾放等方面的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吹奏能力,筆者結合自身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

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指導學生小號吹奏時對持號角度的掌控。小號在吹奏過程中想要確保能夠吹奏出音色好、質量高的作品應當重視號手持號的角度。以大學階段小號吹奏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持號過程中主要是以雙手持號位于胸前,號口朝下,演奏時雙手持號,將號平舉的姿勢為主。吹號時兩腮要收緊,不要鼓腮,號嘴要擺正,放在上下嘴唇的中間部位,持號的手不要過于用力,以適當放松的姿態進行吹奏方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其次,正確的發音是嘴唇通過氣流發生振動,高音嘴唇緊,氣流急,出氣少;低音嘴唇松,氣流緩,出氣多。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發音的標準將其簡記為:高音緊、急、少,低音松、緩、多。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吹奏的力度,使得吹奏的力度能夠適應曲目的實際表達,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發聲技巧。

第二,加強對學生手指的專項訓練。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手指指向的把控,保持放松的姿勢,減少演奏過程中出現動作不協調情況的發生。一般來說,標準的手持小號動作應當保持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筆直,第三關節應當靈活,以便于尋找發聲位置。在進行演奏時手指應當快速按孔、快速收起,盡管演奏曲子主要用到第三關節,但是只要姿勢正確,把握好手指的吹奏動作,就會減少手指勞累的情況。教師在指導學生專項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對演奏技巧的掌握。

第三,吹奏過程中還應重視小指的勾放問題。吹奏時用右手按鍵,小拇指勾住小勾指環,左手放在按鍵管處,小指勾住調音指環,身體自然放松,挺胸抬頭,雙臂自然分開,將號嘴放在唇部,演奏中切勿身體拘謹,發力點為腹部發力支撐氣流,保持身體自然放松狀態。同時,吹奏過程中吹奏低音時嘴唇放松,吹奏高音時嘴唇也保持放松的狀態,確保吹奏的音色。最后,學生在吹奏的過程中應當確保氣流在任意部位的傳導暢通無阻的狀態,特別是口腔及喉部的調整很關鍵。喉部和口腔需要保持打開的狀態,尋找一種“打哈欠”的感覺。

高校小號教學的創新教學措施

1.統一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決定教學的最終走向,高校小號教學需要重新建立正確的培養目標。以個性化、全素養的培養目標,取代重技能、輕素養的培養目標,樹立培養素養、挖掘天賦的人才觀念。以全新的目標、優化的觀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工作,調整教學實踐方向,改善教學實踐模式和方法,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和互動,邁出消除以往固化教學形態的第一步。

在教學理念上,應該注重啟發、探索、合作,通過教學引導,啟發學生的天賦力,產生自主性,去完成獨立探索任務,或是進行交流合作,共同理解小號相關知識,共同發現小號的多種演奏形式和技巧,并嘗試實踐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音樂天賦。此外,也要注重課程情境的打造,強化課堂教學的體驗感,引導學生發展樂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理解優秀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情感,實現對自我技能的提升和啟發,以強化自身的小號演奏表現力。

2.開展創新實踐,豐富課外活動

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小號教學上,也要改善標準統一的機械模式,開展分層教學、分層訓練、分層實踐,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學習目標、合理制訂學習計劃,并積極參與不同層次的小號實踐活動,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在教學中,教師更需要注重對天賦、熱情、興趣的啟發,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并通過拓展教學內容,引入人文性強、感染力強的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的思想和體驗;通過豐富的小號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對音樂曲目不同的理解,大膽分享自己個性化的演奏方式,構筑對小號學習的自信心,并形成互動討論、思辨深研的學習氛圍與交流環境,帶動學生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并在其中獲得啟發和激勵。

3.建設師資隊伍,豐富評價方式

教學理念的改善、教學模式的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進,都需要教師資源的支撐。因此,我們需要組織高校小號教師參與相關培訓,尤其要強化教師的思想觀念,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引導教師就“小號教學內容的體系化”開展教學研究,深入探討當前小號教學體系,并予以改進,同時發展教師的專業技能。

科學的教學評價是對教學的最后保障,因此,要避免教學評價的分數化、機械化、形式化,要強化其診斷性、導向性、激勵性。我們不妨突破傳統評價方式,引入多元評價模式。除考核、教師評價之外,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或是互評,也可以參考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學校實踐活動收獲的評價,以及產生的積極作用,從而完善最終的評價結果。

結  語

小號是高校音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銅管樂器,憑借其自身擁有的獨特音色與表現力,在各類音樂作品,如交響樂、爵士樂或流行音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表演小號吹奏的過程中應當對氣息、吐音、節奏、裝飾音等進行熟練的掌握,結合演奏曲目的情感表達等技巧進行演奏,以提升整個演奏的層次感,演奏出高質量的音樂作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小號吹奏教學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專業能力提升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于自身教學理念以及方法的創新。通過強化小號教學制度化建設,重視學生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不斷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并重視吹奏技巧及細節的教學,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助力學生小號吹奏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綜上所述,開展新時期高校小號吹奏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可以促進當代音樂教育的發展,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實力,為推動國家音樂文化事業的繁榮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昊.小號吹奏的高音技巧研究——評《一學就會演奏系列:小號演奏技巧》[J].新聞愛好者,2018(5):99.

[2]范衛剛,楊承帆.美聲唱法與小號演奏的相互借鑒——論在小號教學中“美聲”的應用[J].四川戲劇,2016(4):173-176.

[3]邢一林.小號演奏技巧在日常訓練中的運用探究——評《布爾姆小號/短號練習曲》[J].中國教育學刊,2020(1):114.

[4]孫嘉琦.小號演奏中高音吹奏方法探析——評《新小號高音吹奏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9(3):115.

[5]徐唯佳.小號在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中的吹奏技巧及演奏心得分析[J].戲劇之家,2022(13):86-88.

[6]王鯤.爵士大樂隊與管弦樂隊的精妙結合 羅爾夫·里伯曼《爵士樂隊與交響樂隊協奏曲》的配器研究[J].音樂創作,2021(5):138-155.

[7]胡秋巖.中國戲曲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的融合——陳其鋼小號與樂隊協奏曲《萬年歡》的音樂與演奏分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20(3):131-140.

[8]李錁,楊琛.談古代題材電視劇中音樂場景出現的常識問題——以《延禧攻略》第20集的西洋樂隊場景為例[J].音樂傳播,2019(Z1):171-176.

(劉昊:西安音樂學院管弦系)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