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好課堂提問的作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筆者以小學語文為例,探討當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與之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更好地優(yōu)化語文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課前預設問題有效性不足

教學中提問應當講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果教師的提問過于隨意,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激發(fā)出來。從實際情況看,許多教師在提問時都沒有做好課前預設工作,提問比較隨意,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配合度比較低,學生難以被教師提出的問題所吸引,導致提問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二)提問時語言表達準確性不足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語言表達恰當與否會直接影響提問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會經(jīng)常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但在提問期間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不注重提升自我提問能力與素養(yǎng),語言表達過于復雜,部分教師在提問時所使用的語言比較單一,準確性、趣味性不足,這會降低學生的探究欲。

(三)預留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不足

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個人學習能力、知識儲備及智力水平等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后,要想提問效果最優(yōu)化,就需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思考。但實際上,教師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并不是很充足,這對學生顯然是不利的。

二、解決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一)做好課前預設工作,準確評估學情

課堂教學中,為了保證提問質(zhì)量,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自我能力與素養(yǎng),對提問的模式及方法進行改進。課堂正式提問之前,教師需要提前進行預設分析,立足于所教內(nèi)容,分析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問題,明確提問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面臨的阻礙等。

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問題串”式提問,讓學生思考逐步深入課文之中。如在課文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爬山虎”的一些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一種什么植物,在大自然中有沒有見過,然后再進一步導入正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題。在正式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也需要做好問題的預設,比如說學生無法順利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當從何入手進行引導。此外,教師還應當認識到學生知識的能力水平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在提問之前需要先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評估,避免問題難度大,學生無法順利回答。

為了使提問效果最優(yōu)化,在預設環(huán)節(jié)教師還應做好教材分析工作。教師不能只簡單分析某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還要做好小學語文系列教材分析,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小學語文知識體系,保證問題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及新穎性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知識性呈現(xiàn),還必須增加對問題趣味性和新穎性的關注度。比如可以把一個微型游戲納入問題當中,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開展找一找小游戲,讓學生表演課文內(nèi)容,并詢問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為何會把其他動物錯當成自己的媽媽。對學生而言,小蝌蚪變成青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而角色扮演游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之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此外,教師要想辦法提升問題的新穎性、多元性,比如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網(wǎng)絡語言變換提問的方式,以保證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充分吸引。

(三)深入學生群體進行分層提問

實際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應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qū)W有所得,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比如針對古詩詞情感的分析,對理性思維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學習這些知識需要調(diào)動他們的感性思維,因此學習難度相對比較大,學生只能通過某些特定的意象進行學習和情感分析。因此,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分層設計問題。比如可以讓學生從意象角度入手,分析自己在學習某一首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意象,相關意象有何特點,其內(nèi)涵是什么,借助意象營造了何種意境。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想切實有效發(fā)揮提問的效用,教師一定要積極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教學技能,優(yōu)化提問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   陜西省鎮(zhèn)安縣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