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機智:教師智慧之所在
作者:劉文靜
發布時間:2023-11-07 16:51:02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什么是教學機智?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教授在其《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它是不可以事先計劃的,它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形成的一種教學修養,是教師的人生閱歷、文化修養、個人學識長期積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門教學的藝術。
在本書中,范梅南列舉了一些平日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教育時機或情境,來說明教育即成年教師和父母與年幼兒童或學生之間交往生活過程。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都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合適的教育時機,運用教育智慧,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教學機智是對兒童的一種尊重
“把他人看作主體,而不要看作客體。”在范梅南教授看來,教學機智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尊重學生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有這么一個深刻的教學比喻:為了學習到新知識,學生需要跨過一些障礙才能來到老師身邊,真正理解老師教授的知識。那么,老師該怎么做呢?我想,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了解學生跋涉的艱難,主動走向學生。教師尊重學生其實也不是什么難事,當學生病了,我們用手撫摸孩子的額頭;當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候,我們傳遞過去一個鼓勵的微笑;當學生違反紀律的時候,我們真誠地感化、引導他們;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做孩子們真誠的好朋友……有了學生的信任,很多師生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聽評課中,我經常贊嘆、羨慕其他教師表現出的“教學機智”,認為笨拙如我不會有此反應,但是讀了本書后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機智表現為克制,表現為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表現為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表現為‘潤物細無聲’,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表現為臨場的天賦。”“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傷害,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使好的品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而且教育智慧也可以通過學習來積累,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反思,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機智是對自我的不斷反思
反思是用批判性的眼光回顧和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范梅南教授將如下四種反思形式進行了解釋與說明:行動前的反思、行動中的反思、交互作用的教育時機、追溯性的反思。范梅南教授認為:“充滿智慧的反思能夠發現事物,而未經反思的行動是缺乏智慧的沒有機智的。”
在平日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習慣于憑著“自以為是”的經驗機械化地進行,繁忙瑣碎的事務常常讓我忘記了思考,忘記了回顧和反思。有一次,我在課堂上批改作業,發現有一道題大多數學生都做錯了,但是我清楚記得這道題我在前幾天的課上講到過,我越改越生氣,最后懷著怒氣把學生批評了一通,又把這道題講了一遍,學生們嚇得大氣也不敢出。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孩子們在極度緊張和害怕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效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數學課上,有一名平日學習較好的女生偷偷看課外書,我批評了她并收走了課外書,她哭著說書是同學的,我沒有理會,要求她中午來找我說明原因。那節課上,看到她非常痛苦,我心里也很不舒服。回到辦公室平復了心情后,我開始反思這件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的做法有些欠妥當,于是,我決定改用溫和的態度對待這件事。
“我想,你一定是個很愛讀書的孩子,是嗎?”談話的第一句,我打破了僵局,那位女生有些詫異。沒等她開口,我接著說:“一定是這本書強烈地吸引著你,以至于你實在忍不住,看來還是老師的課堂不夠精彩,我還需努力呀!”“對不起老師,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本書是借來的,我急著還,就……”孩子著急地解釋道。“哦……那我原諒你了,今天中午給你開個小灶,在辦公室把書看完再回教室午睡。”“真的嗎?”孩子不可置信地沖我一笑。我知道,短短幾句溝通,換來的是師生間溫暖的理解和信任。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未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讀,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改進之。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好運角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