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打開了雷夫·艾斯奎斯的《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路上,我被理解并尊重著。有雷夫老師這樣的同行者,我并不孤單。

從這本書中,我第一次了解到卓越教師也有的困擾:既為教學所困,又經常被學生傷了心,還需要對抗人事紛擾,同時也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總之,“不管你入行幾年,教書都是一樣的辛苦”。這時候,我們需要像雷夫老師一樣,找準目標后不懈努力,要做一個戰士,哪怕傷痕累累,也不能輕言放棄。也就是說,要堅持走自己的路。

同時,我也被雷夫老師理解著、激勵著,他用自己三十幾年的教書生涯告訴我:“老師經常被大小打擊擊倒,就算頂尖的老師也無法幸免。”這句話簡直像是給我說的,讓我知道自己不是“個案”,極大地撫慰了我在教育路上受傷的心。雷夫老師還說:“不過我也清楚,拍拍屁股站起來應戰,就有機會成為頂尖的老師。”他還告訴我們,教育的問題就像拳擊擂臺的鈴聲,同時他也提醒各位老師準備戴好手套,因為學生們需要協助。確實如此,要不是被孩子們渴望被尊重和敬愛的眼神所吸引,我也不會一直“戰”到如今。

當下的教育環境很不樂觀,很多一線教師面對來自各方面不小的挑戰,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人僅僅把教師這一職業當成糊口的工作。可我不想這樣做,因為很早以前我就下決心把教育當成自己一生的志業來做。于是,我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地教學、備課,與此同時還要有余力排除教學干擾。可就是這樣,也免不了受到學生的傷害,以至于一度認為自己不適合當老師。即便如此,我還是選擇了“手心向下幫助他人”的教育之路。

身邊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你看起來總是活力滿滿呢?”我只有一個答案:“因為我有教育理想——讓身邊的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然而,即使時刻謹記著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也必須直面并回答一些難搞的問題:學生踏進我的教室,可以學到什么?可以帶走什么?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花了好幾年時間,終于明晰了身為一名專業的數學教師的使命:1.思維得到提升。數學被譽為“思維的體操”,好的數學課應該指向思維品質的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科本體知識、教育教學專業知識、人類學知識等方面多儲備,在教育教學方面多下功夫,最終“把信送給加西亞”,讓學生感受到思維成長的快樂。2.打造學習共同體。我想要組建這樣一種學習共同體,這里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知識的偉大魅力,而且他們身上有堅毅沉穩的氣質,自信滿滿但絕不得意洋洋。3.成功無捷徑。要始終明白,要進入學問或者成功的殿堂,非下苦功不可,誰都不能例外。只有我們投入可觀的時間和精力,創造出團體的韌性和耐力,任何障礙和困難都將灰飛煙滅。

于是,在十幾年的帶班過程中,我始終幫助學生們養成他們所欠缺的“追求完美的學習態度”,并在大大小小的事中進行強化;我把閱讀看成學生最重要的課程,以圖書漂流、好書推薦、閱讀心得體會交流、課本劇表演等形式千方百計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我還特別重視學生藝術、體育以及綜合實踐方面的成長,形式多樣的班會課上綻放出來的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就是最好的明證。我深知:閱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讀書樂趣,書本再精彩都不如大人的熱情,在家指導孩子看書也是如此。于是,我先后發起教師讀書會、家長讀書會、學生讀書會,迄今為止,我所發起的榆林市教師讀書會“塞上杏壇讀書會”已經發展出了好幾個讀書分會,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的確,人生或許有諸多不如意、不公平,但是世界依然是充滿希望和驚喜的,希望大家絕對不要放棄探索的意愿。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要有理想,只要隨時懷抱希望,就能發揮無窮的潛力。于我而言,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要始終做一個行動著的理想主義者。我要一直愛我所愛,并苦中作樂。既然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就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才能抵達彼岸。我想這也是雷夫老師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我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畢竟,成功無捷徑。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