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現實中,我沒有見到教師成為工程師的樣子,卻見到有一些教師時刻帶著職業標簽(打眼一看,就知道他是教師)。其主要原因是教師的穿著打扮簡單大方,言行舉止得體有禮,為人處世身正為范。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思想單純、言談天真,為人處世,文氣有余、地氣不足,充滿理想主義。這樣的教師,孩子氣十足,仿佛“真空人”,一直沒有長大。教師應如何避免自己變成“真空人”?筆者以為以下幾點值得嘗試。

學會熱愛

首先是熱愛工作。人要向陽而生,才能保持陽光自信。教師必須學會熱愛工作,否則將痛苦萬分,度日如年。其實,教育教學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滿挑戰。即使我們的學校沒有變化,同事總是在流動;即使同事沒變化,學生總是在換屆;即使所教學科沒有變化,聽課對象總是在變化;即使所帶學生沒有變化,每天的教學內容總是在變化;即使教學內容沒有變化,每節課的教學方式總是有所變化,等等。只要有變化,就會有美好存在。其次是關愛學生。教師的職業因為愛學生而更加有高度、有溫度。每個學生因自己的天性而與眾不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學習成績、行為習慣等,都不應該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每個老師都喜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又有幾個呢?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我們贊賞他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推廣他的學習方法;擅長運動的學生,我們贊賞他堅強的意志,吃苦的精神;藝術天分好的學生,我們贊賞他們帶給同學的美感,鼓勵他們有更多的藝術創作;對于沒有學習特長的學生,我們贊賞他樂于助人的品質,誠實善良的品格,甚至樂觀向上的態度等。作為一名教師,只要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孩子都是新的。

堅持閱讀

閱讀是教師精神放松的最好藥方。在閱讀的過程中,人完全沉浸于書籍中,精神是安靜的,可以暫時放松身心,忘卻煩惱和痛苦。閱讀經典名著是與大師對話、與主人公談心,那種美妙,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閱讀是教師增長才干的最佳途徑。對于個人成長來說,課堂學習和教師教授往往是有限的。大部分的知識和才干來源于個人的閱讀理解與實踐探究。閱讀社會科學類書籍,可以積累常識,增加生活經驗;閱讀哲學歷史類書籍可以改變認知,提升思維能力;閱讀時事政論類書籍,可以了解大政方針,明辨努力方向;閱讀教育專業類書籍,可以提升理論水平,學習先進經驗。閱讀是教師涵養氣質的最大溫床。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人敢說讀書就一定能夠記下書中的內容,但是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飯一樣,都會成為你血液中的營養,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蹦出來,為你提供能量。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精辟詞匯,會讓教師的課堂語言更加準確;頓悟的名言警句,會讓教師格局視野更加開闊;參透的思想主旨,會讓教師道德情操永葆高尚,浮華世俗隨之褪去。

勤于寫作

說起寫作,大多數人都會搖頭,感嘆:“我沒有那個能力,我的文字更沒有文采。”或者說:“我很忙,沒有時間寫。”孫權曾經勸呂蒙學習時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意思就是希望呂蒙能夠博覽全書,了解歷史,并不希望他一定要研究經書成為學官(掌管教化的官職或官學教師)。類比推之,筆者所說的寫作,不一定是練習筆頭成為作家,不一定是要把文章寫得像名家的經典作品一樣,而是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教學反思是寫作,可以為以后的教學提供案例,積累經驗。堅持寫一年教學反思,也許看不出有多少長進,但是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至少可以成為自己的教學專家,總結自己的教學見解和教學主張。寫教育敘事是寫作。教師將教育轉化學生的故事記錄下來,并分析得出教育成功的經驗,這既是對教育案例的分析總結,也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更是對成功經驗的推廣與分享。寫心得體會是寫作。讀了一篇好文章,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生活實際,發表幾個觀點,抒發幾句情感,如果能夠與志同道合的人思維再碰撞幾下,無疑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寫隨筆雜文是寫作。教學中、生活中,有一點小的想法,隨手記錄下來,能寫多長就寫多長,能寫多深刻就寫多深刻,不在乎篇幅,不在乎文采,它只是內心的一種宣泄和舒緩,也是精神減壓的一種方式。

積極實踐

這里所說的實踐是指社會實踐。許多教師在校園呆久了,朋友會越來越少,社交圈子也越來越小。有的教師簡單到了“兩點一線”,上班面對的是學生,下班面對的是家人。特別是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師,在他們的世界里,除了天真無邪的學生,就是至真至愛的親人。他們對人幾乎不設防,對事很多時候都僅憑想象。因此,一線的教師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力。要感受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脈搏,緊跟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時刻牢記,自己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是一名社會人。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的執行力。學會面對社會上復雜的人性,并與各種人打交道;學會分析判斷,并處理復雜的社會事務。社會是個大熔爐,教師千萬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在與社會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教師才有可能真正將所學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所學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傳播自己的思維認知和理論觀點,從而影響身邊的人。與此同時,也可以將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帶回到課堂中來,成為教學素材,進而教授給學生。

教師是一種職業,其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在教學方面,要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育人方面,要學會立己達人,言傳身教。師者,必須讓自己人格健全,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然后才能去教育學生,培養人才;師者,必須提升自己,杜絕平庸,時刻自帶光環,拒絕書生意氣。教師堅決不要做“真空人”!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