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語文作業?
作者:艾 娟 常軍旗
發布時間:2023-11-07 16:25:56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雙減”政策的出臺引發全社會特別是教育系統的高度關注。筆者結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就義務教育階段語文作業管理談幾點拙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作業分層
2012年冬,米脂縣教研室組織教師在榆林師范學校聆聽了特級教師魏書生的報告。魏書生老師舉了一個分層布置作業的例子,令筆者印象深刻。魏書生老師入職時擔任全校成績最差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第一次語文作業他給學生布置了10個生字,接著問班里的一位后進生是否能寫會10個生字,該生回答“寫不會”。魏書生老師接著問:“能寫會8個生字嗎?”該生還是回答“寫不會”。“那5個呢?”該生繼續搖頭。魏書生老師繼續耐心地問:“2個呢?”該生昂起頭自信地回答:“2個保證寫會。”“那你的作業就是寫會2個生字。”魏書生老師高興地答道。
這就是一個作業數量分層的例子。作業分層除了數量問題外,還涉及能力分層。一般情況下,語文作業由易到難可分為基礎過關(詞法)、能力提升(句法)、探究拓展(鑒賞)和綜合實踐四個能力層次。所以,在實施作業分層時,不能簡單地用數量來實現分層,更要兼顧知識能力層次的分層。根據筆者觀察發現,在知識能力分層中,最容易忽視綜合實踐類作業。面對此類作業,有的教師是手足無措不知該布置什么,有的甚至是不屑一顧。其實不然,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應用性很強,只要大家足夠重視綜合實踐類作業,就一定會收獲驚喜。
二、作業超市
經多次調研、討論,筆者認為應按照基礎作業與拓展作業相結合的方式設計作業,努力做到“減負不減質”。
基礎作業以詞法、句法為主,盡量在課后服務時間完成。拓展作業包括創新作業和作業小超市。創新作業以名著導讀及語文主題叢書內容為依托,包括制作讀書小報、讀書卡、整本書思維導圖等。作業小超市的類別有:①小練筆;②辦板報(手抄報);③文體知識(文章內容)思維導圖;④講故事;⑤成語接龍;⑥飛花令;⑦應用文寫作(請假條、尋物啟事、招領啟事、借條等);⑧搜集整理古詩詞(分類別);⑨漢字會、詩詞會、辯論會;⑩書法展示等。以上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完成。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當堂課的知識,讓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三、作業評價
采取全批全改,多元評價。教師發現錯誤之處用問號、圓圈代替叉號,學生在教師批改之后必須當天訂正錯誤,訂正后教師要再次予以批改。作業公示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日公示、周公示。書面作業要做到全批全改,適當面改。要采取全員批閱和重點面批相結合、等級評價和激勵性評語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漢字是漢語最基本的要件,正確書寫漢字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一項能力。漢字同音字、形近字比較多,甚至還有一個詞有幾種寫法的現象,這些詞語書寫時容易混淆,所以教師批改時要細之又細。如果學生把一個字寫錯多遍教師還沒糾正出來,那么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可能參加工作后這個字還會繼續錯下去。記得在一次米脂縣“‘雙減’工作‘校校行’”觀摩活動中,筆者隨便翻閱一本語文教案,發現這位教師把“初”字的“衣”字旁寫成了“示”字旁。這個字應是低年級的學習內容,竟一直沒有被糾正過來,如此反復,一個小紕漏會影響多少人。所以,作業一定要細批。
四、問題與困惑
思想認識存在差異。由于“雙減”出臺時間不算太久,中高學段學生一下子減少了不少作業,低學段學生回家不寫作業了,有的家長由此擔心孩子“無事生非”,成績下降。家長這種“擔心”也導致部分校長、教師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作業分層設計流于形式。雖然多年提倡作業分層設計,但流于形式情況較多。現在要求分層設計作業,教師們感覺有點措手不及,尚處在摸索階段。
課堂“減負增效”不好把握。作業減少了,考試減少了(甚至不考),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的確很難。所以要不斷調整教與學、師與生、家與校的關系,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提升課后服務質量,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作業設計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實。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第一中學 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