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成就了我
作者:■文/毛 敏
發布時間:2023-11-07 10:01:56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堂,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教學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陜西教育》教學恰恰如此,它的文章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陜西教育》教學是陜西省教育廳主管、陜西教育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一本雜志。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陜西教育》教學刊載的怎樣處理教材不易解決的地方,怎樣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等文章值得我們借鑒。它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預設新穎,教學隨記精致。它貼近教改前沿,是我們教改的沖鋒號。
每當在課堂上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筆者都能從《陜西教育》教學中尋找到方法。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陜西教育》教學著重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傳遞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傳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旨在讓教師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閑暇時,我們翻看一下雜志的內容,這也是對自己教學的一次充電。
《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完的時候。所以,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應成為我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通過閱讀《陜西教育》教學,筆者對傳統應用題教學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我發現傳統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教學目標相對單一;例題與習題有多余條件,問題不開放;呈現方式多為純文字敘述,題材沒有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問題現成且多為“人造”,缺乏提出問題的過程;僅在模式上下功夫,解題方式套路化等。
解決問題呈現的方式多樣化,如情境的創設緊密聯系學生生活,解決問題重視策略思考,培養的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也要堅持和繼承應用題教學的優勢,突出數量關系的教學;掌握有效構建數學模型的一些具體方法;分析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等。在實踐中,教師可借助畫圖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通過閱讀,筆者還學會了精準使用“大約”“不等于”“估算”“幾個幾相加”等數學語言。《陜西教育》教學中所講的一些案例,如“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我們就能結合實際應用到,看過這篇文章后,筆者對這部分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了。常讀《陜西教育》教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環境等)相互促進的過程,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
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摒棄陳舊觀念,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識。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師經常會講這么一句話:“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我們都知道要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是關鍵,但具體怎樣才算高效課堂,理解其實并不透徹。趁著閑暇時間,筆者翻開《陜西教育》教學,它讓我知道要想使課堂變得有效甚至高效,需要廣大教師從很多方面尋找方法。這本雜志刊登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案例以及提高課堂效率的獨特見解,這對于我們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課堂效率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通過閱讀,筆者感悟出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還要讓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強,促使教學目標達成且正確率高。教師的職責就是要讓學生愿學、會學,樂學,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將知識經驗儲存于頭腦,而是要應用于各種不同的實際情境,以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有通過廣泛遷移,所學知識才能夠得以沉淀,才能夠概括化、系統化,從而廣泛、有效地應用于實踐。遷移規律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有效遷移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在追求高效的同時,教師要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教學中,筆者經過不斷摸索也看到了學生的改變:他們從剛進入一年級的迷茫,到現在已經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他們從剛來時的靦腆內向,到現在的活潑開朗;他們從彎曲的筆畫書寫,到現在的平直方正……
在實施教育時,如果學生聽不懂就耐心引導,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講解,不要怕學生聽不懂,就怕學生不愿意去聽,不愿意去改變。學習很累,但在有些同學臉上我們仍然能看到他收獲時的喜悅,做錯題、出現小錯誤之后的懊悔,當然也能看到他把學習融入游戲時玩耍的快樂。
學生有最純潔的心靈,他們會把生活中的瑣碎與我分享,將偶然發現的驚奇故事講給我聽,期盼著我的鼓勵與表揚。有時他們“詞不達意”的表達會讓我們聽不懂,但請不要打斷,那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開始。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保護他們幼小的心靈,畢竟那也是我們曾經的懵懂,那也是我們美好的童年,那也是師生彼此成長路上的鮮花與彩虹!在不斷的教育與學習中,我們會在孩子的世界里收獲很多,也會慢慢地從他們的角度去了解世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要始終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充實自己,讓自己心靈澄澈!《陜西教育》教學這本雜志是我們能力提升的一個指引,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夠在書中有所獲、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兩河口鎮中心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