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大概念引領下單元教學課堂模式是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知識邏輯體系而建構的最小的學科教學單位,主要體現在對學科教學單元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和再次開發,具體包括以下“六環節”。

一、自主學習,先學后教

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模式需要在大概念下找到具體小概念,而具體概念一般指具體的學習內容,也就是課程標準中的具體知識要求。所以,課前通過課件或者學案展示具體知識或者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背誦記憶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知道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明確單元學習目標,知道大概念指向,對所學單元知識整體把握住。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需要有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的意義是促使學生理解大概念,幫助學生建構大概念統領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這一環節就是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要學的知識。

二、情境導入,激活知識

設置情境材料,提出問題,通過對情境材料演繹分析印證,引出單元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單元知識要點。通過情境材料探究,在真實情境設置下,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比較高,對單元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問題設置上體現出大概念引領,凸顯核心思想,通過對問題的解答發散思維,梳理具有“上聯下掛”、前后貫通作用的主干知識,對整個學科話語體系起到帶動作用,培養學生運用結構化的知識體系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把握本單元教學的“關鍵能力”。這一環節也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規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具象到抽象的原則,對單元內容進行梳理與優化,形成有利于學生思維發生的內容結構。

三、自主展示,建構體系

“建構體系”是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系的過程。根據學生的回憶,進行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縱橫聯系和比較,建構知識網絡。但要讓學生自己先建構,教師再補充,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建構體系”的過程是梳理、溝通的過程,是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把知識進行深化拓展的過程,是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的鮮明特征,這一環節是對單元教學的宏觀把握。用“大概念”重構教材,將學科內容進一步結構化、系統化,構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教學單元,并整合成一個有考點、有體系、有重點、有熱點及點線面結合的完整的單元教學體系。

四、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前面的環節側重于單元教學的宏觀,但還需要對一些重點知識和細節知識進行強化,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進行:一是通過探究活動“易錯易混點辨析”讓學生獨自思考后,小組合作討論,突破單元教學中的細節知識。二是通過文字圖表、高考真題、重點習題,總結宏觀、微觀做題方法,把握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落實單元教學效果。這一環節是繼續深化單元教學目標,針對大概念的邏輯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對單元教學的核心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展開,多種方式進行,既可以橫向拓展,也可以縱向深化,進一步強化對大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既是對必備知識的理解,也是對關鍵能力的提升。

五、學以致用,融入熱點

大概念要通過必備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大問題”,進而形成“大概念—單元體系—大問題”的“總—分—總”型的單元教學結構。所以,要合理設計熱點情境材料,提出問題,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通過真情境解決真問題。因此,這一環節針對現實中的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身臨其境進行分析,運用學習的基礎知識分析現實問題,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答題規范。關注時政熱點,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分析了現實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從教學方式看,大單元教學更注重真實情境下的活動設計,更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使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從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從淺層次學習走向深度學習。所以,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是一個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過程,需要在學習中不斷拓展、不斷深入。這也是根據新課程理念在完成所有單元教學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認知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需要。

六、限時訓練,思維提升

任何教學理念都不能忽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考查,大單元教學也是如此,因為知識和技能是理解大概念的基礎,是提升可遷移性認知的前提。所以,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限時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要注意思維規律和知識技能,把握知識的縱橫聯系,注重一題多解,融會貫通,或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大單元教學通過習題訓練,考查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通過這一環節也實現了課堂評價,圍繞大概念,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

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除了要對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有一定的預設,還要把握一定的原則。

自主性原則。大單元教學是基于特定議題、主題、任務的“做中學”。這是核心素養教育的內在需求,也是驅動學習發生的內生動力。所以,在單元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在教學中體現為知識讓學生梳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通過不同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性原則。單元教學是大概念引領,所以課堂模式必須是明確主題,突出重點,針對性要強,要注重實效。在強調整體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局部,在教學過程中,一要關注重難點,注意學生的薄弱環節,二要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復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提高大概念引領下單元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系統性原則。大單元的結構化不僅是知識、體系的結構化,更是教學活動的結構化,是基于核心素養,在大概念統領下單元教學活動的條理化、綱領化,所以必須要有明確的主題、完整的體系,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單元教學過程中,需要對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依據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關系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單元知識體系。大概念統領下的單元教學“六環節”需要系統性、整體性地進行單元學習內容規劃系統分析,整體設計。系統分析是對整個單元進行規劃和設計,是建立在對課程標準、核心內容、基本學情深度分析基礎上的再整合、再重組。整體設計是課堂教學以前,在系統分析基礎上進行單元整體規劃,在大概念引領下通過“知識(點)→體系(線)→重點(面)→熱點(體)”,串聯單元教學,組織課堂流程。

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從構建學生的學科知識體系、發展學生學科思維能力出發,以“大概念”為核心,整合學科教材,重組學科知識,實現學科內容從“碎片化”走向結構化、系統化。全面把握單元教學內容結構和知識脈絡,建構知識形成過程的知識體系;強調在梳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抓住關鍵部分和核心知識;注重通過情境材料對這些關鍵部分和核心知識加以運用。“六環節”整個流程發揮大概念的統領作用和單元教學的載體作用,實現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在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六環節”課堂模式,大概念是統領,單元教學是路徑,課堂是陣地。建構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是課堂轉型的關鍵,也是提升課堂質量的基礎。探究學科大概念引領下單元教學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需要,更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建設的要求,需要持續深入探究下去。

作者單位   國科大青島附屬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