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地區3—6歲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調研報告
——以渭南市潼關縣安樂鎮中心幼兒園為例
作者:郭文婧
發布時間:2023-11-03 16:14:4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國經濟轉型期出現的特殊問題,也是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從“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的關鍵問題。2013年,全國婦聯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中說,我國農村的留守兒童已經超過6000萬,總體規模較之前有所擴大。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為了改變生存狀況涌入城市,但他們的子女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能像城市適齡兒童一樣享受城市教育,因此這些農村孩子便被留在了家鄉,成為留守兒童。在2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留守兒童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地區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性問題,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特別是3—6歲兒童發展現狀問題更加值得關注。
渭南市潼關縣安樂鎮中心幼兒園(以下簡稱“安樂鎮中心幼兒園”)是安樂鎮唯一一所鎮屬全日制公辦幼兒園,服務半徑5公里,占地4733平方米,建筑面積802平方米,戶外軟化面積1000平方米?,F有教職工30人,其中省級教學能手1人,一級教師3人,二級教師20人。開設大中小4個教學班,從2014年創辦至今,目前在園幼兒125名。由于安樂鎮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一般,加之農村地區青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現象普遍,造成安樂鎮中心幼兒園接收的幼兒中82%都是留守兒童。針對留守幼兒情況普遍的現狀,結合安樂鎮中心幼兒園“服務農村,服務村民,扎根基層”的辦園理念,我們將學校教育教學和園所管理的重點放在了對留守幼兒的關注和教育上,并對所有留守幼兒進行登記造冊,標明留守原因,為他們制作了成長記錄袋,便于跟蹤、觀察和記錄。
農村留守幼兒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留守幼兒面臨的生活問題
生長發育不達標,膳食結構不合理。通過對歷年來跟蹤資料的整理,我們發現,在安樂鎮中心幼兒園登記的251名留守兒童中,有166名兒童存在生長發育緩慢,體重、身高不達標的現象,占全體留守兒童總數的66%,特別是在剛入園和入園第一年期間情況比較突出。
部分幼兒沒有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本園長期跟蹤的所有留守幼兒中,有45名幼兒的個人衛生情況較差,家長衛生保健知識薄弱,甚至有個別兒童沒有按照年齡階段要求注射防疫疫苗。正是由于農村地區基礎衛生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衛生健康知識宣講不到位,村民衛生習慣較差,留守幼兒的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無法照顧孩子,而作為幼兒的監護人特別是幼兒的祖輩,衛生保健觀念淡薄,加之農村地區勞動力緊張,勞作繁忙,無法細致照顧幼兒,致使在家庭教育中忽視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幼兒生病現象時有發生。
(二)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3—6歲的兒童正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既是幼兒發展社會性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性格完善、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幼兒中75%的幼兒對家人,尤其是對父母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的狀態,近80%的幼兒在語言發展、交往能力、合作意識以及行為舉止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三)留守幼兒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存在一定問題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3—6歲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家庭環境中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不道德的觀念往往也會被幼兒模仿和學習。留守兒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在調查中,接近20%的留守幼兒或多或少存在著不良行為,例如講臟話、暴力行為、不禮貌等。
(四)留守幼兒面臨的安全問題
由于留守兒童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同時由于留守幼兒家庭中的監護人往往年齡較大,田間勞動量大,安全意識淡薄,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幼兒,容易造成幼兒人身意外傷害,例如2023年5月,本園的一名留守幼兒放假在家期間由于家長疏于看管,在外玩耍時被馬蜂蜇傷,最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據新聞報道,全國每年因家長忽視安全問題造成的幼兒安全事故不下幾千例,給很多家庭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解決留守幼兒面臨諸多問題的實踐做法
(一)社會政府方面
1.發揮政府職能,形成教育合力
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應當在改變留守幼兒教育現狀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校舍、場地、資源、教具玩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農村地區幼兒園的基本辦學條件。其次,政府職能部門,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幼兒園尤其是留守幼兒較多的農村幼兒教育機構加大扶持力度,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如適當增加農村地區幼兒園的辦園經費,適當提高一線教師在評定職稱、薪級待遇等方面的優惠條件等。最后,當地政府要學習省內外先進經驗,成立由縣鄉黨委及民政、教育部門等牽頭的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的組織或者志愿者機構。
2.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倡導者和引導者,師資力量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著最直接的影響。要想改善農村學前教育現狀,特別是關注留守幼兒健康成長,必須得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教師的待遇,改善學前教育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二是貫徹落實課程改革,打造“鄉村名師工程”。提高教師之間的競爭力,給學前教育教師提供工作動力,以“名師”為主導,努力提升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三是建立相關的培訓機制。鼓勵農村教師和城鎮教師交流互動,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教學情況,借鑒城鎮優質學前教育方法,形成適合農村學前教育的教學方案,提升教學理念和教學質量。四是樹立終身學習觀念,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充電”,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
3.增加農村地區家庭經濟收入
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群體的出現歸根到底是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后造成的,想要減少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數量,并最終消除這一現象,最終的解決途徑是要發展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因此作為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特別是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要發展當地經濟,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提高農民收入,讓更多的年輕人留在農村,發展農村,最終實現農民致富增收。
4.加強留守幼兒監護人教育
3—6歲是幼兒健康人格塑造的關鍵時刻,家人的陪伴極其重要,因此為了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學校應當加強與幼兒父母的溝通,盡量說服幼兒父母多在家陪伴幼兒,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對于部分家庭成員缺失或實在無法照顧幼兒的家庭,政府、社區和學校要加強對幼兒監護人的教育和溝通,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向他們傳授科學育兒方法和觀念,加強親子溝通,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
(二)學校方面
加強管理,繼續將促進留守幼兒成長作為工作重心。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對幼兒成長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處于農村地區的幼兒園中留守幼兒占了相當比例,要實現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就必須關注這部分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實踐中,安樂鎮中心幼兒園建立起了一整套規章制度,如《安樂鎮中心幼兒園留守兒童登記制度》《安樂鎮中心幼兒園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評價指標及操作指南》《安樂鎮中心幼兒園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評價及觀察登記表》等。另外,本園也根據實際管理情況重新修訂了各個崗位責任制度、幼兒園安全管理制度、食品衛生制度。最大限度為留守兒童提供了更多包容、更多關愛、更多關注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幼兒園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在實踐中,我們要求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每個班級的主班、配班以及保育員教師都要清楚每位留守幼兒的留守原因、家庭情況等,經常觀察記錄幼兒在園表現,提高幼兒對教師的親密信賴程度,及時溝通交流,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定期使用《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評價及觀察登記表》對留守兒童的行為表現和習慣進行記錄和評價,并總結自己在教育留守幼兒方面的成功方法和經驗。
廣泛開展有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每學期安樂鎮中心幼兒園都創辦主題不同、內容豐富的各類活動。有突出親子關系的“大手拉小手親子游園會”,有突出家園共育主題的“家長開放日”,有突出開闊幼兒眼界的“學英語,闖世界”主題活動,也有關注幼兒交通安全的交警進校園宣講活動,還有培養孩子關注自然、親近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校園創建工程等,總之通過設計舉辦各式各樣的游戲和活動,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積極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讓幼兒們不再覺得孤單和冷漠。
(三)教師方面
加強學習,提升教師業務能力。針對本園經過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教師人數較少、轉崗專任教師人數較多的特點,我們為每位教師制訂了不同的學習計劃和成長規劃,對于年輕教師,學校主要鼓勵他們愛崗敬業、安心從教、增強責任心,提升他們作為教師的榮譽感和信念感,而對于年齡偏大的教師,學校更重視增強他們的業務能力,提升他們的奉獻精神,激勵他們為幼兒教育、為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多作貢獻。同時我們還對每位教師的專業學習和業務提升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用績效獎勵的辦法對他們進行管理,通過賽教、評課不斷提升教師執教水平。
組織教師提升心理輔導和溝通技能。本園從辦園伊始就格外注重訓練教師的心理輔導能力和與幼兒的溝通技巧,我們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參加此方面的培訓,同時舉辦教師經驗學習交流會,讓教師講述自己與留守兒童相處過程中的故事,總結經驗。另外,本園還依托與西安交大陽光幼兒園的結對幫扶,先后邀請西安、渭南等地的教育專家為教師作報告、講座10余場,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溝通技巧和能力。
搭建平臺,為教師發展鋪路。在實際教育教學管理中,學校要始終把對教師的尊重和關愛放在第一位,要讓教師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注和愛護,他們才能把這份關注和愛護傳遞給學生。作為基層鄉村幼兒園,教師外出的機會并不多,因此學校在盡量爭取多的外出機會的同時,也要將外派學習作為教師工作業績獎勵的一個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其他先進地區幼兒園的辦學經驗,學習如何與幼兒相處、溝通,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教師“媽媽爸爸”的關愛。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安樂鎮中心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