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咸陽市淳化縣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財政支持的“一號”工程,以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為總攬,以“十大興教工程”為實現路徑,以“四聚四高”為抓手,全力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和高質量發展邁進。

——聚力“黨政齊抓”,以“四個到位”高站位謀劃教育事業。堅持把教育作為淳化百年大計的“核心工程”,以“四個到位”謀劃長遠、精心布局、系統推進,集全縣之力、全縣之智、全縣之財,全力以赴抓創建、抓落實。高層謀篇到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出臺《關于推進淳化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2021—2025)的意見》,提出實施教育布局優化工程、學位供給保障工程等“十大興教工程”,縣發改委、財政、人社、編辦等涉教部門協同發力、同頻共振,構建黨委主抓、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創建工作格局。中層推進到位。縣教育局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檔案資料組、現場推進組、后勤保障組,組織赴寧強、略陽等縣觀摩學習交流,探索推廣“周檢查、月研判、季分析、年總結”機制,多頻次開展縣級抽查和專項檢查,組織召開創優工作現場觀摩會、推進會和培訓會,督查督辦學校依照達標指標規范創建,以督查梳理問題、挖掘特色、出具良方、促進達標。末端發力到位。全縣35所義務教育學校對標32項指標評估標準,全面明晰時間表和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全面整合人力、物力和財力,推進創建工作實現“項項達標、校校達標、全縣達標”總體目標。終端見效到位。堅持以成效檢驗工作、以榮譽體現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陜西省“雙高雙普”合格縣,斬獲陜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陜西省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工作示范縣和咸陽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20231102114530145-89-b4161.jpg

——聚力“硬件達標”,以高標準補齊短板弱項。堅持把抓項目、爭資金、用政策作為實現“硬件達標”的首要抓手,實現資源配置全面達標。加大投入促落地。近三年來教育支出9.69億元,用于改造冶峪中學、改擴建棗坪小學體育場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8個,用于校園供暖、操場軟化等中央預算內項目32個,新建改建各類校舍43060平方米,改造體育場7920平方米。優化布局調結構。啟動實施投資2.9億元的職中建設項目、5億元的高中新建項目,分步提升73所中小學幼兒園取暖設施、28所中小學體育運動場、29所中小學足球場地、5所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特別是城區實驗小學新增學位1080個,“大班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協調、優質、可持續發展。智慧賦能新課堂。啟動實施城關小學智慧校園和方里中學智慧教室建設項目,投入資金3553萬元完成5所智慧校園的建設及信息化設備的添置,功能部室光纖全部入網,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普及,在省市第六屆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有30名教師作品獲獎。

——聚力“軟件優化”,以“三項機制”高質量打造“兩支隊伍”。將教師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第一資源,以制度機制打通教師入口關、素質提升關、待遇保障關,高質量打造“兩支隊伍”。建立隊伍補充機制。堅持退補平衡原則,每年由縣教育局提供年度緊缺教師招聘計劃,由縣委編辦與縣人社局統籌,定期招聘引進,及時補充。2018年以來,通過特崗計劃、事業單位招考、公費師范生政策招錄招聘教師244名,引進江蘇來淳支教名師47人。建立培訓提升機制。大力實施“名校、名師、名校長”三名工程,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咸陽彩虹中學等16所“省市知名學校”結成“名校+”校聯體對子,爭取到省教育廳“國培計劃”項目的傾斜性支持,依托國培、省培、市培等項目,培訓校長教師3576人次,建成市縣級名師工作室12個,培養“三級三類”骨干教師484人,常態化開展管理人員和教師跟崗學習、合作教研、名師課堂共享等系列活動,以“名校長”培養為重點,使得校長隊伍治校能力和專業水平全面提升。建立獎勵激勵機制。深入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及招引、考核、獎懲等一系列綜合改革,出臺《淳化縣優秀教師獎勵激勵辦法》等文件,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隨公務員工資增長的長效機制,凡政策文件規定的待遇都一分不少地落實到位,1300余名鄉村教師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教師人均收入年增長5800元,并由縣政府設立淳化縣優秀教師獎勵激勵基金,每年拿出100多萬元重獎教育教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0231102114545343-69-98648.jpg

——聚力“五育”并舉,以“四個抓手”高效能推進教育改革。聚焦協調發展,打造均衡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狠抓教育改革。以打造“淳德教化·勵志篤行”德育品牌為目標,以“一校一品”形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實施“四個陣地”創建和“一校一品”、“五育”并舉工程,組織開展“四好”思政課創優行動、“研韻之春”教學節等系列活動,促進學校落實三項常規、課程方案和管理標準,不斷提升管理水平。緊抓教學質量。高考二本上線率、普高最低錄取控制“雙提升”,淳化中學錄取、職教招生人數“雙增長”,“教師學生雙回流、城市農村雙躍進”的教育業態正在加速形成,人民群眾對淳化教育的認可度和滿意率逐步提高。嚴抓“雙減”落地。制訂“雙減”實施方案和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列出校外培訓機構負面清單,出臺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管理辦法,深入推進“三彩課堂”建設,細化作業管理“一規范、兩杜絕、三重視、四不得”清單,強化“三嚴格、三統籌、三提升”,真正讓作業改革成為學校教育減負提質增效的突破口。抓實課后服務。制訂了《淳化縣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中小學校嚴格落實課后服務的“5+2”要求和“1+1”模式,即堅持每周5天每天2小時課后服務和課業輔導加社團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搭建個性化和全面發展學習平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