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教學實踐性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要求較高。民間舞蹈文化作為舞蹈文化的一部分,對其進行傳承并展開教學,對深化舞蹈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當下的舞蹈教學改革實踐中,結合陜西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實踐,將課程思政充分融入進去,為舞蹈教學方案的改革提供有效借鑒。本文從舞蹈教學改革的背景出發,簡述了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現狀,引出了將陜西民間舞蹈文化融入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重點分析了舞蹈教學改革中滲透民間舞蹈文化的路徑,探索舞蹈教學改革的深入,為全面提升教學效果提供可行性借鑒。

[關鍵詞]民間舞蹈文化  傳承  陜西民間舞蹈文化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高校舞蹈專業教育與民間藝術資源整合的實踐性研究”(課題編號:SGH16H160)。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間舞蹈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它植根于群眾的文化生活中。舞蹈文化藝術是塑造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動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推動力。為進一步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我們要深刻領悟和重視民族民間舞蹈創新和發展之路。陜西民間舞蹈形式多樣,以其獨特的動態形象、風格特征、表演狀態等,既葆有民族精神的個性,又蘊含了深層次的人文內涵。通過多種方法使被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識、學會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加強各民族對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傳承和弘揚,是保證民族精神與個性永不消散的必由之路?,F結合陜西民間舞蹈文化,探尋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舞蹈教學改革策略。

舞蹈教學傳承民間舞蹈文化的策略

1.走出去,引進來

打造陜西民間舞蹈文化精品,逐步形成文化產業鏈。政府層面,加強政府保護力度,高度重視陜西民間舞蹈文化,加強相關部門對文化產業的宣傳和保護力度,同時對特色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實現精品文化的再創作,通過對精品文化進行再加工、再創作,使其以新的面貌來創作出符合民眾審美需求的舞蹈作品。在逐漸形成的文化產業鏈中,通過成立培訓基地和文化傳播公司,定期舉辦民間舞蹈文化藝術展演比賽等一系列舉措,形成以“信天游”為主的精品民間舞蹈品牌文化產業鏈,進而推動陜西乃至全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建立健全民間舞蹈文化產業市場體系,以在文化體制改革層面獲得滿意的教學效率;通過借助行政干預等多渠道方式,在全球性流通體系中,以完善的民間舞蹈文化產業市場建設新格局,在世界范圍內打造陜西民間舞蹈更加廣闊的市場。

而在舞蹈教學改革實踐中,以陜西民間舞蹈為例,通過“精品曲目”的戰略化改革,從而在舞蹈教學改革中,實現陜西民間舞蹈的“走出去”戰略。

2.特色化,豐富化

陜西民間舞蹈文化以極富表現力、內容豐富、風格獨特著稱,且以其體態風格突出為特色。還因其表現的廣泛性,集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和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加之在文化層面,陜西民間舞蹈以載歌載舞著稱,表達祝賀與敬意,可即興創作并能達到情景交融,運用自如。與此同時,陜西舞蹈還吸收了戲曲文化的內涵,以其情節曲折、戲文動聽、服飾美觀、道具精制等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在表演技藝上,通過舞蹈教學的改革,以求表演者在斗妙爭能中真正實現“求新立異”。且在教學環節,通過對地方戲、雜技、武術、器樂、民歌等文化符號的吸收,使得陜西舞蹈在形式內容、技藝乃至藝術特征上獨具魅力。

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下,對民間舞蹈和城市群眾舞蹈發展的承繼和對舞蹈技藝的提升,能夠在舞蹈教學改革和創新中開辟出獨特的效果。同時,借助民間舞蹈來鼓舞學生的做法,也能夠使他們在漢族民間舞蹈藝術形式、風格與地域文化特色上找到樂趣。

3.戰略化,多元化

陜西各地的民間舞蹈在種類和形式上都豐富多樣,以安塞腰鼓為其中的佼佼者;洛川蹩鼓還以其精彩的表演方式,受到中外觀眾的歡迎;而咸陽的“牛拉鼓”,是民間鼓舞中的獨特項目。民俗活動的傳統項目“蛟龍轉鼓”還以其粗獷豪放、完整優美的色彩和表演,成為享譽省內外的民間打擊樂藝術表演活動?!霸贫狻币蛐∏伸`活,便于制作而代代相傳。此外,跑鼓、轉鼓、牛虎斗、三山刀、霸王鞭等表演形式將歌與舞融合,產生獨具特色的魅力。在民間舞蹈教學改革中,如果以此為抓手,走多元化發展戰略,可為后續提高民間舞蹈的傳承效率提供有效借鑒。

4.多角度,實踐性

陜西民間舞蹈是幅色彩絢麗的中國畫,意味深長,耐人回味,更是陜西人民淳樸善良的展現。陜西舞蹈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生動的素材,形象的表演,靈活的模式走上現代化舞臺。在舞蹈教學改革實踐中,基于民間舞蹈的基礎文化意蘊,在教學內容上巧妙添加表演技巧,將技巧與情感融為一體,可以迸發出感情意境和人文精神境界相交匯的火花。當下的陜西民間舞蹈在課堂教學中似乎已經結合了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但這種結合是較為牽強的,未能充分做到有機結合,融合更無從談起。陜西民間舞蹈的表現手法注重情感渲染,詮釋細膩情感,更不乏用文化內涵讓學生體驗到對生命的不懈追求,只有真正做到情舞交融才能實現陜西民間舞蹈教學的改革。

民間文化和課程思政對舞蹈教學改革的影響和啟示

1.開拓創新,豐富內涵

民間舞蹈是舞蹈教育的專業教材,夯實民間舞蹈在舞蹈教學中的地位,以標準化的繼承方法進行教學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運用符合專業訓練的系統性規律,才能在不同的舞蹈動作樣式和動態上收獲舞蹈教學效果。明確教材訓練,以其民族性與風格特征將教學內容加以串聯,在舞蹈教學中要適當地傳授相關文化內涵,在民間舞蹈教學的風格特色和技藝傳授上開拓創新,為舞蹈教學填充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教學中重視對陜西傳統舞蹈文化的熏陶和借鑒,通過舞蹈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舞蹈教學時,將傳統文化加以滲透。通過舞蹈,讓學生表達自身情感。通過對教師的定期培訓,加強教師對優秀傳統文化與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向學生傳達先進、優秀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加以拓展,與學生實際相結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更能精準理解把握舞蹈內涵,使舞蹈展現出獨特的美。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將舞蹈教學和傳統文化加以融合,大幅推動舞蹈教學的發展,通過獨特的美實現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在傳統文化和舞蹈的融合中,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推動中國舞蹈,尤其是陜西民間舞蹈走向世界。

2.優化環境,融合創新

為培養優秀的陜西民間舞者,傳承陜西民間舞蹈的藝術種子,要著重全方位訓練,基本功、古典身韻與民間舞訓練并重。帶領學生認識中國古典舞與民間舞的基本動律,將此作為舞蹈編創的基本素材。通過學習中國舞先驅累積的精華,磨練技藝,做到成竹在胸。舞蹈文化需要延伸和重新提升,這需要舞蹈工作者協同努力,從中找到陜西舞蹈的特質,向世界介紹舞蹈散發出來的能量。

民間舞蹈文化教學包含舞蹈知識教學和專業動作教學,還有民族文化發展和文化來源等理論內容,教學環節通過利用公開課等方式展現,即重視對學生灌輸民間舞蹈文化內涵;在組織安排知識傳播時,重視民族舞蹈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關聯,并在相關經驗借鑒中以完美的方式展現;通過教學對文化加以傳遞,也使得民間舞蹈發展與教學改革相彌合。在教學模式設計上,加重舞蹈文化教學在整個民間舞蹈教學中的占比。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采用傳統民間舞蹈教學方式,融合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注重舞蹈動作的講解和指導。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采用多維度教學方式與相關對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創新,在全新的教學格局中使民間舞蹈教學更具文化性。

聯合各方,形成資源合力。聯合文化部門、非遺保護中心,鼓勵民間藝術家、傳承人保持學習熱情,在社會層面為陜西民間舞蹈等非遺項目的傳承和發揚夯實基礎。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積極引導眾多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參與非遺保護,從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對舞蹈教學改革提供合作開發依據。

3.傳承發揚,彰顯魅力

將舞蹈文化與課堂有機結合在一起,避免單純地以教授民間舞蹈為主,而應當利用多種渠道帶領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舞蹈文化,讓學生了解民間舞蹈文化的起源、演變及發展。通過傳承和發揚陜西民間舞蹈文化,在舞蹈風格上獨樹一幟,以真實的情感和情緒表達彰顯民間舞蹈的特性。

各渠道滲透民俗風情,保留文化特色,融入課程思政。通過在舞蹈教學改革中融入肢體語言,達到表達真實情感,展現舞蹈藝術魅力的效果?;诿耖g舞蹈在舞蹈教學改革中的實踐,在相關環境里感受文化熏陶,感受其所蘊含的氛圍等提升學生切實感受文化的效果。在各種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真正讓學生感受文化的無窮魅力,同時還能在陜西民俗文化的傳承中,達到風土人情、舞蹈文化、民俗文化、民間舞蹈協同運用效果;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達到體驗民間舞蹈韻味的特殊效果。

4.創新方法,完善體系

(1)構建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

從民間舞蹈事業發展來說,陜西民間舞蹈豐富的外在表現形式和豐厚的文化內涵促進了它的不斷發展,優秀的民間舞蹈課程教學體系同時也達成了引導民間舞蹈文化全面發展、創新核心表現力的效果。為促進傳統民族文化向舞蹈文化的傳遞和融合,將民間舞蹈文化和民間舞蹈教育有機結合,以此達到提升民間舞蹈教學水平的目的。結合民間舞蹈文化發展要求,科學制訂教學體系,注重文化與形式、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促進教學和文化有機均衡。通過民間舞蹈教學模式改革,促進舞蹈文化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式學習,深入解讀民間舞蹈,對民間舞蹈相關教材和相關資料的教學價值進行充分挖掘,讓學生對民間舞蹈產生濃厚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舞蹈教學的效果,使舞蹈教學由內而外彰顯無窮魅力。

(2)改進教學方式

為提升民間舞蹈教學成果,實現民間舞蹈文化傳承,教師應當適當改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利用模仿式教學,加強對學生模仿能力的培育,利用多媒體平臺把民間舞蹈動作具體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初步了解民間舞蹈,加深對民間舞蹈動作的深刻了解和記憶,初步模仿舞蹈動作,對后續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強調舞蹈表現力,整合其文化、歷史與情感,對舞蹈形式的張弛度進行把控。在進行民間舞蹈教學時,為充分展現民間舞蹈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及文化底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學習民間舞蹈并主動理解其表現出的文化價值,同時要加強民族文化教育,在教學中融入舞蹈發展歷史,組織學生進行采風活動,發掘舞蹈文化底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在舞蹈教學中采用分類式教學,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效果,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情況下,打造出民間舞蹈特有的形象,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較好的舞蹈教學效果。

以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群星獎舞蹈門類決賽為例,群舞《源》《醴泉墨韻》《秦風鼓震》《拓》《行鼓行》等通過肢體動作與音樂結合,把民族精神弘揚貫穿于舞蹈之中;雙人舞《江城別戀》《白衣長城》等將英模作為舞臺上的主角,用舞蹈之美致敬崇高理想;群舞《火紅的薩日朗》《縈回長安》《扇舞黃土地》等作品則流淌出對腳下土地深沉的愛戀,以極具歷史文化風味和民族風情的舞蹈編排贊美家鄉,傳承文化。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強化了視覺效果,增強了感染力。通過畫面編排、舞臺調度、人物造型及服飾、道具等的組合,構成有古韻、有意境的舞臺效果,通過富有唐代特色的舞蹈語匯,呈現出曠古風雅的市民生活圖景,演繹了穿越千年的魂牽夢縈……

細化來講,以民間舞蹈教學為例,根據學生特色,針對肢體較纖細的學生,注重表現其骨感美、靈動美;在知識傳授上,要更注重讓學生掌握相關節奏和動作,必要時可在教學階段讓學生在音樂的引導下深刻感受舞蹈動作,在音樂與動作的配合中感受舞蹈表達的感情,從而獲得較好的舞蹈教學效果。

(3)強化隊伍,吸納意見

當前民間舞蹈教學體系以教師為教學的主導者,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為全面提升民間舞蹈教學水平,在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中,更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嚴把質量關。在民間舞蹈文化教學中,強化教師對民間舞蹈文化特點、發展歷史及現實情況的了解與學習,在“理實一體化”考核中,進一步實現對人才的選拔。在定期開展的專業培訓工作中,應加強校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并在教學風格塑造上實現對民間舞蹈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舞蹈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舞蹈教學中,應當堅持以服務社會的理念為根本,以就業市場為導向,走出一條工學融合、產學融合之路,為行業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術人才;根據當前在舞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制訂長遠的發展目標,尋找合理的舞蹈教學改革對策。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在目前高校舞蹈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一定問題,影響實際的教學質量,這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學生的舞蹈學習效率,將舞蹈的情感通過肢體語言充分表達出來,最終成為舞蹈藝術的“內行人”和社會所需的舞蹈專業人才。此外,舞蹈教育的開展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要實現德育教學目標。

對于學前教育舞蹈專業的教師,應該認識到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能,更能強化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文化自信;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良好開展的作用,進而通過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改革,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為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順利進行提供有力支持。讓學生了解幼兒園舞蹈教學的內容和意義,根據幼兒不同年齡來教授相應的舞蹈內容。作為學前舞蹈教師要以培養優秀的幼兒教師為目標,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舞蹈技藝。此外,為了更好地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應當重視舞蹈教學的重要性,將民族舞蹈融入到教學環節之中,以此來開闊幼兒的學習視野。在線開放課程對于推動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改革具有顯著成效,通過充分利用和開發在線開放課程,提升舞蹈專業信息化教學水平。

(4)規范考核,加強建設

高職院校舞蹈專業考核環節,應通過構筑本校體制現狀與考核制度,自上而下推進舞蹈專業考核機制。首要重點為,借助學校領導層推進機制落實,為專業教學提供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監督力度,并在人力、物力、資源層面實施,讓教師有時間與精力考核學生。全面考核學生的舞蹈專業能力,在舞蹈考核機制實施過程中,從舞蹈基礎能力、基礎理論知識、舞蹈表演能力及舞蹈創編能力等方面出發,健全考核和評價機制。

結  語

民間舞蹈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以陜西民間舞蹈文化為翹楚。在舞蹈教學改革實踐中,將課程思政充分融入,在包括陜西舞蹈文化在內的舞蹈文化傳承和保護中,正視二者融合滲透的相關問題,并積極思考相應的融合對策,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舞蹈傳承者,讓舞蹈教學更具良性發展氛圍,在吸取民族文化的底蘊和風情的基礎上,努力塑造陜西民間舞蹈文化,使其更加璀璨奪目,傳承不朽。

參考文獻:

[1]廖珊珊.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對小劇種進行保護與傳承——以德安潘公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1(22):163-164.

[2]王晶. 高校地方舞蹈品牌課程構建研究——以承德豐寧滿族蝴蝶舞為例[J].戲劇之家,2021(1):123-124+137.

[3]彭一.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藝術評鑒,2020(7):135-136.

[4]向娟.地域文化視角下湘西特色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19(14):133-134.

[5]楊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尚舞,2022(17):150-152.

[6]王文玲.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策略探析[J].藝術評鑒,2021(24):90-92+115.

[7]劉淼.淺析少兒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策略[J].大眾文藝,2021(12):139-140.

[8]王愛博,魏曉蕓.高校體育舞蹈課程中的創新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6):146.

[9]李東.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優化策略[J].藝術評鑒,2021(13):135-137.

[10]杜珊珊.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J].藝術研究,2021(4):119-121.

[11]胡杰.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的技藝融合研究[J].戲劇之家,2022(34):133-135.

[12]華彬.高校舞蹈在線開放課程與信息化教學改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9):80-81.

(周里:陜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