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師范生創新教育的項目式學習價值取向與實踐路徑
作者:余 寧 張 菡 周海坤
發布時間:2023-10-31 15:37:5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對作為未來教師的預備力量、承擔著育人職責的師范生群體進行創新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相較于傳統教學法而言,項目式學習是對師范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更優路徑。本文基于對師范生群體特殊性和項目式學習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理清師范生創新教育價值取向,提出師范生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路徑,以期為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師范生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師范生 創新教育 項目式學習 實踐路徑
基金項目:陜西師范大學2022年度校級重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成果《基于一流師范高校大學生雙創項目式創客教育模式的構建研究》(編號:22KT-JG03)。
問題提出
1.政策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并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全面部署,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從教育抓起。大學生的創新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無論從制度上還是從經濟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與保障。但師范生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在創新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我國師范類院校對師范生的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質的教師人才,重視對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教學,在課程設置上,也是以教師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為主,較少開展有關創新教育的課程,在目前的高校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授課型教學方式仍居主流,理論知識的傳授和灌輸仍是主要方式。盡管在國家大力提倡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情形下,師范類院校也開始重視對師范生的創新教育,但都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這就導致了師范生的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直接影響到師范生的創新能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師范生的創新能力狀況將直接影響其未來職業選擇及未來在工作崗位上的發展。本文基于項目式學習,將探討項目式學習對師范生創新教育培養的意義和路徑。項目式學習是針對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以及學生創新教育的培養。
2.項目式學習
在當前教育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側重于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且具體知識的應用相對缺乏,理論與實踐出現脫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培養“知識型”人才向培養“創新型”人才轉變。我們需要從教學方法入手,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出適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項目式學習定義為一種教學方法,且項目式學習的運用不局限于課堂,還包括課堂之外的延伸,即項目式學習是教師將學生的學習任務項目化,引導學生展開項目研究,指導學生基于真實情境提出問題,構建驅動性問題。項目式學習以解決為核心,學生在構思方案、自主探究、做出決策以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決策、創新、系統推理分析等高階思維能力會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探究項目式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對發展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處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學生顯然不能完全適應未來的挑戰。因此,將項目式學習引入到課程中,通過對真實情境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滿足感,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本文以師范生為研究對象,基于項目式學習,探索師范生創新教育的項目式學習價值取向與實踐路徑。
師范生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必要性
1.師范生群體特殊性與創新教育普遍性
師范生創新教育是圍繞師范生這一特定群體所進行的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態度的一切活動的總和。針對師范生的創新教育和其他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有什么區別是決定師范生創新教育能否成立的重要標志。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明確了教育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作為培養師范生創新素養的師范生創新教育,師范生這一群體的特性明確了其與一般創新教育的區別。研究認為,由于師范生創新教育仍屬于創新教育的范疇,所以針對師范生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既存在創新教育的普遍性,又由于其與其他大學生的創新教育存在區別,所以師范生的創新教育又存在著特殊性。因此,對于師范生群體的創新教育也應當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價值取向存在獨特性,而這一獨特性,正是由創新教育的普遍性和師范生群體的特殊性所構成的。
(1)創新教育的普遍性
作為一種人類的認識、實踐能力,創新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有研究認為,創新包含了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三個含義。漢語詞典把創新解釋為:破除舊的、確立新的。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創新的解釋會產生不同,創新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但確定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創新越來越成為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正是由于創新的重要,關于創新教育的研究也逐漸豐富起來。目前普遍認為創新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創新意識、創新態度、創新能力的一切活動的總和,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在開展師范生創新教育必要性方面,有研究者認為目前教育中已經存在諸多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因素,開展創新教育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要求。基于此,研究認為創新教育是一種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態度、創新能力的活動,而正是由于當前教育中存在較多與時代發展相脫節的內容,才需要培養師范生的創新素養,以促進社會更好發展。
(2)師范生群體的特殊性
師范生作為準教師,其職業的特殊性也造成了師范生創新教育的不同。有研究認為,師范生的創新主要表現在教育教學領域,其創新素養具有職業獨特性。教師在工作當中,更多接觸到的是教育教學工作,這也是教師能夠發揮其創新素養的主要“領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主要涉及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因此教師的創新主要圍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進行創新性調整、組合、設計、實施,這也對師范生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提出了要求。
綜上所述,研究認為針對師范生群體的創新教育應當聚焦于教育教學領域的創新,其具體可以表現為對已有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調整、組合、設計、實施,改進以往教育內容中與時代發展相脫節的內容,從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2.師范生創新教育的必要性
事物的必要性可以根據其是否作為達到某一目標所需要的條件、因素這一邏輯進行分析。研究認為,師范生創新教育的必要性可以從其是否為師范生培養目標的客觀需求、客觀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兩方面著手分析。
(1)師范生培養目標的客觀需求
作為以未來教育家為培養目標的師范生,創新素養的提升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關乎著師范生在進入教學工作后是否會以批判性的思維審視現狀,是否會去審視學校中心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師范生的創新主要表現在教育教學領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了創新意識才會去評價和判斷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才能達到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教育目標的目的,才符合未來教育家這一培養目標。同時,師范生創新素養的培養不僅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對師范生培養目標提出的新要求的應然之舉。
(2)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需求
教師隊伍的創新素質直接影響國家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提出,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可見,培養教師的創新素養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訴求。在新時代、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新要求對原有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改變,采取更為創新、更適合學生發展、更適合人才培養需求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
(3)轉變高校師范生創新教育學習模式的需求
學習作為一種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有目的、自覺、積極主動的過程,其特點與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都會受到主體的身心發展階段特點及其所處學習環境的影響。因此,做好高校師范生創新教育離不開對這一階段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特征、大學的特殊性質及其日常學習行為習慣的把握。這一階段的學生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逐漸成熟與健全,感知觀察能力、記憶能力處于最佳水平,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都大大增強,個體心理品質也趨于穩定、成熟和完善。在這樣的身心發展階段,同時又由于管理模式的特殊與所需要學習知識的專業性,大學階段學習者的學習呈現出自主性、專業性、合作性和開放性等特點,這就要求作為學習主體的師范生,要充分利用多種獲取知識的渠道,轉變以往接受、被動、獨立的學習方式為協同、對話的合作型學習方式,減少依賴,增強自覺性。因此,可以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來激發師范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狀態。
項目式學習的特點
項目式的教學基于真實的場景,使用真實的材料來操作,產生真實的影響。學習者能夠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反思、學習,并獲得經驗。
1.項目式學習的特點
近年來關于項目式學習的研究可謂碩果累累,根據近5年研究總結出項目式學習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問題驅動:PBL教學強調教學應當從一個真實的、具體的、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出發。第二,圍繞項目任務設定學習目標:PBL教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任務需要圍繞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來開展。第三,主動、探究、深度學習: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合作學習等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第四,協作學習:學生成為探究者、實踐者、問題的解決者,教師促進其學習。學生小組成員需要承擔不同的任務,同時要溝通與合作。第五,創造產品:學生要創造出一套能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者是具有可行性的產品。
2.項目式學習對師范生創新教育的意義
項目式學習對于師范生創新教育的意義可以從項目式學習自身的優點和師范生創新教育內容的特點進行分析。有研究認為,項目式的學習能夠借助探索、合作這兩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也能夠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還同時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而這些素養與能力,都是作為一名師范生所必需的。研究認為,我國的中小學生是否能夠培養其創新精神與能力,其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備這些能力,教師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則在于師范生是否得到了正確的培養,而這些能力正與項目式學習所能夠給學習者帶來的科學和人文精神、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相一致的,可以說項目式學習不僅有利于師范生學習掌握專業知識,更對于其創新素養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基于師范生創新教育的項目式學習實踐路徑
師范院校應該結合師范生群體的特點,做好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的頂層設計,優化項目式學習內容,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實現師范生創新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和協同增效。
1.頂層設計:助力師范生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快速展開的有效力量
師范類院校對于師范生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的頂層設計,是推動其快速展開的有效力量。在頂層設計中,首先,師范類院校應組織建設各級學院和專業搭建創新教育平臺、建設創新教育隊伍,為師范生群體提供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切實可行的物質條件,如設置專用的討論室、添置項目式學習所需儀器設備等;其次,應將原來的教育對象定位從精英化逐步轉向普遍化,針對具有創新想法的少數師范生擴大到在校所有師范生,不僅要提升師范生的創新能力,更要切實提升、深入培養師范生創新意識和個性品質;最后,要增加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創新教育基礎知識的占比,擴展師范生關于創新的通識知識面,并根據師范類專業學科特點設置相應的創新能力培養環節,實現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二者有機融合,產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教學創新:推動師范生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穩固進行的核心內容
教學創新是培養師范生創新意識和素質的關鍵一步。有研究提出,我國高師院校高度重視師范生職前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忽視了教學創新勇氣的激發與培養,導致創新勇氣在初任教師教學實踐中出現缺失與錯位現象。對于畢業之后將進入幼兒園和中小學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師范生而言,要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自己就應先大膽進行創新,接受創新教育,參與到創新的教學活動中去。
在實施師范生創新教育項目式教學過程中,師范類院校也應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各方面進行整體創新,將“項目式”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保證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首先,應建立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師范類高校教師團隊,從教學模式上,應逐步調整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更新創新教育過程中的師生角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師范類院校和相關企業機構合作的課程體系,引導師范生從自己的專業實踐、專任教師的研究項目以及興趣特長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創新點,引導學生表達想法、形成項目、組建團隊,將項目持續進行下去。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擴展教學場域,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分組教學以及開放式教學。其次,應加強師范生輔助技術的學習,確保每一位學生具備使用各類器材的基本能力,與此同時,實行實驗教室或器材實名預約制度,開放實驗教室使用,讓學生做到有所會、有所用。師范類專業課教師在夯實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也應充分擴展與專業知識相聯系的通識知識,為師范生打破專業壁壘、發現問題、樹立創新意識奠定基礎。在教學評價方面,應形成“多階段+多主體”評價,按照項目式學習的階段設置評價環節,邀請不同主體對學生所提出的項目進行評價、提出建議,以促進學生項目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3.外部保障:促進師范生創新教育項目式學習持續發展的支持力量
師范類院校應通過充分優化自身資源、加強平臺建設、形成內外聯動,提升宣傳力度,組建優秀項目庫等一系列方法和舉措促進師范生創新教育的持續發展,切實踐行項目式學習這一有效路徑。
各院系應充分重視師范生創新教育,根據學校要求推動師范生創新教育平臺建設,組建指導師范生項目式學習的專業團隊,落實“校企合作”,形成“校內專業導師+校外企業導師”的聯動指導。同時,應在校級和各院系網站建立專屬模塊,開通相關公眾號、視頻號進行日常宣傳,樹立師范生創新榜樣,營造創新氛圍。
結 語
創新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的意義越來越重要,而推動創新的關鍵則在于創新型人才體量和質量的提升。師范生創新教育對于提升師范生創新素養、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其創新素養直接影響到了國家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研究認為將項目式學習與師范生創新教育結合可以提升師范生創新教育的質量,并主張當前各師范院校應當通過打造好頂層設計來助力師范生創新教育快速開展,主動創新師范生創新教育教學,并確保推進師范生創新教育的外部保障,為師范生創新教育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洪翔.促進創造力培養的大學生學業評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2]孔文鑫.師范生創新創業教育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3]龍菊.項目式學習理論視角下全日制教育碩士教學方法的優化研究[D].西南大學,2022.
[4]王永紅.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中生物教學案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1.
[5]王淑娟.美國中小學項目式學習:問題、改進與借鑒[J].基礎教育課程,2019(11):70-78.
[6]魏旭.山東省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7.
[7]劉義民.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特點、內容及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7):33-37.
[8]朱寧波,崔慧麗.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品質提升的要素和路徑選擇[J].教育科學,2018,34(6):49-54.
[9]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6):3-6.
[10]劉義民.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特點、內容及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7):33-37.
[11]暢肇沁.大學生學習特點探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5):131-133.
[12]王建,白玲.大學生學習的特點、實質及培養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4):111-114.
[13]王玲.公費師范生入學動機對學習狀態的影響:學習興趣的中介效應[J].當代教師教育,2022,15(2):55-61.
[14]胡佳怡.從“問題”到“產品”:項目式學習的再認識[J].基礎教育課程,2019(9):29-34.
[15]程林.項目式學習空間的概念模型構建與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22):10-13.
[16]Ruixue Zhang.Blend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6 Asia-Pacific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onference(ELTC 2016),2016:292-297.
[17]王云彪.教師教育中創新勇氣的激發與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77-81.
[18]東為富,董玉明,倪邦慶,等.融合價值觀塑造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項目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5):32-35.
[19]李滋陽,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6):95-102.
(余寧、周海坤: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張菡:陜西師范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