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模式下的教師教學專業素養需求分析
作者:包 敏
發布時間:2023-10-31 15:34:2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OBE教育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以學生能力發展需求為核心,進行反向教學研究,針對不同需求學生建立差異化能力目標點,以此指導教學活動,并以反向教育模式為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構成提出新目標。以教學模式及學生需求而建立的基于OBE教育模式下的教師能力目標點,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質量、提升教師能力,為教師素養構建建立明確發展方向。高等教育承載著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發展科學、傳承文化、服務大眾的使命,因此OBE教育模式下的教師教學專業素養需求研究也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OBE教育模式 教師能力 教學專業素養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OBE教育模式下的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構件研究》(編號:SGH20Y1439);西安思源學院2020年校級教學團隊“城市景觀設計類教學團隊”建設成果。
研究基礎
1.OBE教育模式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即成果導向教育模式,是以學生能力發展需求為核心標準,以學習成果導向為指導,以階段發展評價為著力點,明確目標任務,反向設計教育結構及評價體系,從而促進教育目標的達成。OBE教育模式遵循四點基本原則,首先是聚焦學生能力發展,明確各階段學習產出方向;其次是逆向思維,以教育結果目標設計培養計劃;再次是提升學生學習標準,針對學生差異化特點,逐步實現目標能力點提升;最后是創新教育方法以應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學習需求。OBE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在驅動結構和投入方法上有著較大差異,其各階段的應用都對教師的教學有著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明確學習成果差異,熟悉學習產出成果,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執行學習需求落實。
2.OBE教育模式實施途徑
OBE教育模式實施途徑包含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價學習產出、使用學習產出四個步驟,實現了從設計實施到應用反饋的閉環監測。定義學習產出是反向設計的基本原則,根據就業、學習者、行業等多方面的需求保持創新發展的教學研究態度。實現學習產出是教育實施的重要執行環節,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多種模式下堅持正確的教育目標、學習方法,以豐富的教學模式進行支撐,從而達成教育過程。評價學習產出是反向教育模式的重要監測環節,應當實現對于教育、學習的全過程目標覆蓋,根據各階段評價以監測教育目標達成度。使用學習產出是以上三個階段的反饋,通過實習實踐、行業競賽、后續課程教育等對前階段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實施途徑目標明確,對于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提升有較強的指導性。
3.教師教學專業素養需求分析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即學科教育知識體系,是由美國教育學家舒爾曼于1986年提出的,PCK強調教師在自身教學領域的教育整合,針對特定教學內容組織以適應學生不同階段能力與興趣需要的教學方法。我國教育家畢景剛將教師教學素養概括為“師德師風高尚、教育信念堅定、文化底蘊深厚、知識結構合理、教育思想先進、教學技能嫻熟、實踐反思敏銳、專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較強”九個方面。在高等院校教育環境中,教師一定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種種教育模式的探討都對教師教育素養提出了切實的要求。對于教師應當具備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行為及道德準則便是教師教學專業素養重點分析的內容。而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教師素養便是教師自身勞動技能、個人道德修養、學科專業水平、文化內涵底蘊、職業道德標準等多方面能夠滿足OBE教育模式需求,滿足教育過程中的認知與控制需求,形成有效的教學過程的素養構成。
OBE教育模式下學生能力目標分析
OBE教育模式針對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科合作關系,滿足學生對于科學探究、技術技能、邏輯思維等多維度綜合系統建立的需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能自發地探究學科知識、積累活動經驗、獲得與生活經驗相符合的教育內容,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搭建多層級的學生能力目標達成分析意向?,F階段本科教育應當具備高階知識提高性、科學技術創新性、多結構知識挑戰性的建設標準,對學習的要求不單純地停留在“記憶—理解”這一維度,應當從學生能力發展、人格品質、價值觀、可發展方向、能力潛力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要求,通過學習能夠達到明確學科概念及發展規律、懂得知識應用、探析知識本質、能夠評價學習及自我學習效果、拓展學科知識應用等方面。
1.學科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科知識與技能素養是對學生學習的基礎性目標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夠理解并掌握學科基礎概念、原理與理論,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框架及知識體系,為知識與技能提升打下堅實基礎,進而掌握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解決新問題、新情境的知識遷移能力。接下來,要逐步提升至能夠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具以解決專業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并在應用基礎上深入思考獲取新的知識,總結認知途徑。針對學科知識與技能部分進行目標點評測,是學生進入高階知識能力學習的重要保障。
2.高階知識能力目標
在掌握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具備綜合應用知識在實踐中對事物進行分析、評判、比較、預測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備對實踐中的問題及情況進行回應、決策、解決的實踐應用思維能力;能夠提出新穎的觀點、多角度的解決方案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高階知識能力目標是完成從基礎理論到實踐理論的重要跨越,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素養的重要提升階段,但需要注重學生差異化,針對不同學習情況學生應當建立多層級高階提升過程,使其逐步提升,并建立信心。
3.品質素養與價值觀塑造目標
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應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對國家、社會、安全、環境、行業、家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自身的發展方向有著明確的目標、對自身發展過程有著嚴格的約束。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及審美能力,能夠敏銳洞悉科學技術發展方向,全面客觀地關注與評判社會現實及社會熱點問題;具備國際視野與能力,能夠跨文化開展研究與實踐,具備自我信心與專業信心、能力信心,在實踐中能與他人進行良性的、有效的溝通與合作。
4.職業素養與職業操守能力目標
對待工作要有勇于承擔與突破、克服困難、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能夠理解、適應工作流程,具備一定的管理與執行的職業能力。高度關注行業發展對國家、社會、發展、安全、經濟、民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并明確自身責任目標,具有擔當精神。在工作執行中有足夠的判斷力與自控力,遵守法律法規及行業操守。在學習與工作中能夠有效管理時間,提高效率。能夠通過文字資料和口頭交流進行有效溝通,書面表達規范有深度。
5.持續發展目標
要時刻保持專業的先進性及敏銳度,保持持續進步的熱情,對自身發展有明確的規劃,關注自身生理、心理健康發展,以達到持續發展與進步、健康幸福的目標。
OBE教育模式下教師能力目標分析
針對OBE教育模式下的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構建,首先是國家、社會層次的高度需求。著力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同時也要基于教學現狀需求?;贠BE教育模式下學生學習目標點的分析,可總結出教師能力所需目標點,并構建理論框架。通過教師能力目標點的分析,著力解決OBE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需迫切提升的核心素養,并通過分標點進行細化,用于指導教師能力提升。
1.知識結構素養
知識結構素養要求教師具備的能力結構包括:掌握所授專業科學體系中知識的核心思想與方法,熟悉學科發展史及知識脈絡;了解所授專業在現實生活、專業領域和其他學科中的應用情況;熟悉學科與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藝術相關聯的知識脈絡;具備教育理論、教育管理知識、教育技術知識;充分了解學生的來源結構、學習基礎和學生思維以及學生身心發展、學習心理的知識。具體產出結構標準如下:
2.能力結構素養
能力結構素養是教師教學的堅實基礎,要求教師能夠對所教專業的知識有較高程度的認知,能夠承擔專業教學工作。能夠根據教學成果導向設置教學目標、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專業交流、促進學生解決問題、實施教學評價、引入信息教育的能力;能夠進行組織教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文教學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在進行教學研究中能夠將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時刻對自身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分析,以改進教學。與校內外同行、專業教師、教育專家等進行專業合作用于增進知識、改進教學。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研究,促進專業進步,并引導、帶領有科學研究潛力與能力的學生參與科學研究。
3.自身素養
教師的自身素養包括能夠基于OBE教育模式和學生能力目標點對教育價值、教育技術、教學課程資源、解決教學問題有較強的認知意識;對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有探究精神,對教學評價有深刻的反思與探究;對學科專業有理性、正確的認知意識;對自身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技術、專業認知、教學態度有明確的認知意識。同時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標準,認可教育公平公正原則,對待學生有仁愛之心;對專業教學價值和教學技術、教學資源、教學本質以及解決學科問題教學問題有正確的信念;對待工作有責任心,具有較高的工作認同感,工作作風良好,具有教育奉獻精神。
提升教師教學專業素養的策略
提升教師教學專業素養需要達成監控評測體系,其具體的達成策略包括以下幾點: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產出,OBE教育模式都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關注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具備了哪些素養,對照學生能力目標需求檢驗達成度。同時根據不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對學生目標達成情況、學習適應情況、專業發展方向等進行綜合評價。切實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監測教師教學執行及實施能力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
2.對學習效果進行監控評測
對學生學習監控評測應當持續,每位教師都應當明確學生畢業需達成的目標,并根據目標對所授課程學習的達成目標點進行設定并完成,這也是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監控評測的關鍵要素。課程設置是學科學習的先決條件,課程學習具備循序漸進的效果,因此課程目標點的設定也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不僅支撐了畢業目標達成,同時也對每個課程環節的達成度形成了一個直觀的評價體系,為學習過程的監控評測操作提供了支撐。進一步保障了課程設計、教學實施的評測執行,使得數據統計、監控評測、評價結論有據可依。同時教師應當對學習效果評測形成多元化評測機制,如引入行業評測機制、師生互評機制等,保障評測的真實性,提高可信度。
3.教師教育思維模式轉變
OBE教育模式下教師教育思維模式應當有所轉變,教師在教育目標達成過程中應當具備能以辯證的、獨立的角度來判斷專業發展與需求的批判性思維。以新穎的角度、獨立的方式解決學科問題,開拓專業研究新領域,獲得科研新成果的創造性思維。對現階段專業理論、認知、成果、觀念有勇于突破和不斷完善的反思性思維。
4.持續發展及個性化發展
OBE教育模式下的學習目標及評測體系應當隨著行業發展、社會需求、國家策略、學生自我預期及目標等因素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教師應當保持專業發展、教育發展的敏銳度,不斷改進和創新,從而滿足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充分利用評測的結果反饋,改進教學策略,形成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效果評測閉環的持續發展機制。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評測提高學生學習動力,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收獲,在達成基礎目標后,教師應當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目標點提升,根據學生特點達成高層次目標要求。
5.多路徑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除此以外,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提升還需要結合多方面培養路徑,要完善高校教師就職前、就職后的培訓體系。提升教師專業合作及研究能力,以實現專業的持續進步。重視教師思想道德、職業道德的培養。具體提升對策如下:
(1)結合教師能力目標點構架建立適合高等院校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提升的職前、職后OBE培訓體系。
(2)設置針對OBE教育模式的高校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提升需求的課程體系。
(3)從教學、科研、職業道德、教育心理等多方面進行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提升的對點幫扶,形成專業合作團隊。專業教育與科研相結合,以科學研究促進專業能力發展,時刻保持專業先進性。
(4)針對不同高校類型、高校內教師群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專業素養提升,以滿足不同教師的個性化需求。
結 語
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探究是民族振興、社會發展、行業創新的基本保障,OBE教育模式為教學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強調了學生素養和教師素養的重要性。學生素養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基礎,并直接影響了教師素養的構建,根據OBE教學模式建立學生素養目標點,涉及學科知識與專業技能、高階知識能力提升、品質素養與價值觀塑造、職業素養與操守、持續發展與提升共五個目標點,并以此構建教師素養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自身素養結構,明確教師教學專業提升的發展方向,進而提出提升教師教學專業素養的對策,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譚健烽,蔡靜怡,褚成靜.基于發展性評價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21,(42):9-12.
[2]劉海鷹,劉昕.社會心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分析與設計[J].大學教育.2020(4):25-28.
[3]寧可為.面向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證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9,(15):31-34.
[4]溫彭年,賈國英.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0(5):17-22.
[5]石建威,李茂華,高敏,郭垠杉.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民辦高校內部體制機制適應性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1,(10):53-54.
[6]周湘林.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方法創新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7(1):93-98.
(包敏:西安思源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