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把特殊教育辦得更實更好
作者:郭詩夢 岳采麗
發布時間:2023-10-29 14:00:54 來源:陜西日報
“同學們,王華(化名)寫的‘北京天安門’五個字是不是很漂亮呀,大家為她鼓掌!”
10月10日,在合陽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室里,一堂關于“我愛北京天安門”的課正在進行。在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下,王華走上講臺,在電子白板的田字格里寫下答案。由于患有先天性唐氏綜合征,她的書寫略顯吃力。
“再普通的課,在這里也變得不普通了。”合陽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楊西峰告訴記者,該校是全縣唯一一所集康復訓練和教育于一體的特殊教育學校,主要接收重度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和一部分中度到重度心智障礙的孩子。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老師的工作內容、工作強度和角色多重性更甚于普通教師。在這里,教師除了要具備相關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備康復知識和基本的護理常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在合陽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金增龍看來,要真正實現特殊教育普惠發展,讓殘疾孩子和健全孩子一樣公平接受教育,健全的特殊教育機制至關重要。
為確保每一名特殊兒童得到所需要的教育,最大限度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合陽縣在每年秋季開學前,都會對每一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診斷與評估,準確了解每一名特殊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和他們的特殊教育需要,在此基礎上制定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確保適齡殘疾兒童應隨盡隨、就近就便優先入學。
“幫這些‘折翼天使’圓夢是我最大的幸福。”對自己第一次上門送教的經歷,合陽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賈培莉記憶猶新。
“孩子的生活基本無法自理,全身只有眼睛能動,其他部位功能都有障礙。”賈培莉回憶,當天的各種評估測試中,寧寧(化名)得了零分。這意味著盡管在學校里屢試不爽的“特殊教法”,在這里并不能奏效。
“送教上門”送什么?如何教?帶著這些思考,賈培莉花了將近半個學期去摸索。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與康復訓練,不到兩年的時間,寧寧就可以和普通人進行眼神交流以及簡單的肢體交流。
自2016年合陽縣送教上門活動啟動以來,賈培莉與同事先后走遍了全縣12個鎮(街道),共計送教學生420余人。在每生每月的2次共4個課時的送教中,她們不僅為殘障兒童送去了生活、學習物品和文化知識,也為家長送去了科學的康復理療理念及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
近年來,合陽縣教育局秉持“關注每一個,關注每一天”的原則,不斷健全特殊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逐年改善辦學條件,增建功能部室,確保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6%以上。全縣加快特教學校資源中心和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建設,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結合起來,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確保特殊學生接受良好教育。截至目前,全縣隨班就讀學生85人,特殊教育學校在讀學生53名,送教上門的學生達37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