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渭南市合陽縣堅持以課程建設為抓手,立足縣域本土文化,不斷豐富課程資源,提升園所保教質量,呵護幼兒健康成長,有力推動縣域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合陽縣城關幼兒園是陜西省示范幼兒園。在多年的辦園過程中,該園立足“養正于苗 順應而為”辦園理念,以構建“自然和樂溫暖有趣童夢樂園”為愿景,多元探索園本化、個性化、生態化的“親生活、親自然、親社會”三親課程框架,構建了“1345N”在地感課程體系,走出了一條富有合陽地域文化特色的幼教之路。

立足本土文化,整合課程資源。追根溯源,多方了解搜集有莘國文化(合陽古稱“有莘國”),通過調查、記錄、尋訪、查閱資料等形式統計、整合合陽文化,建立了“民風民俗資源庫、家鄉特產資源庫、民謠兒歌資源庫、傳統游戲資源庫、詩經文化資源庫、非遺文化資源庫、名勝古跡資源庫、周邊環境資源庫、家長資源庫”等一系列實物類、電子類資源庫,在兒童學習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園所教學管理中實現了課程資源共享。

立足三個維度,形成共育合力。家庭、幼兒園和社區是幼兒生活的主要環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三大客觀因素,也是養育幼兒的三重外部力量。該園注重研究開發基于家庭、幼兒園、社區的“三親”園本課程,充分發揮社區豐富的物質資源。“三親”課程充分融合家庭、幼兒園、社區的教育價值,使幼兒教育更接地氣、更益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立足四季更迭,活用自然教材。教育學家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的主張。在城關幼兒園,該園“三親”課程以四季更替為線索,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為主題同步幼兒的游戲軌跡,開展“踏春、養蠶、放風箏、和雨滴玩游戲、清涼一夏、蘋果采摘、玩雪”的“親自然、親生活、親社會”園本課程,讓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與探索,感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臨挑戰并獲得新經驗的過程。

立足五大領域,促進“五育”發展。本著“幼兒教育生活化、游戲化”的核心理念,該園鼓勵教師選取“說唱合陽花花、合陽八大怪、話說有莘國歷史、剪窗花、捏面花、玩社火”等貼近幼兒生活的地域特色文化素材,設計引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游戲活動,從不同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引導幼兒逐步養成勇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的良好學習品質,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更有熟悉感、親近感、掌控感和挑戰感。

立足天性培養,追隨兒童腳步。合陽縣城關幼兒園在園本課程設置中設置了“留白”板塊,為課程提供了預設空間和時間保障。如小班年級組開展的“顏色蹦蹦跳”主題活動,老師們基于幼兒生活經驗,著眼幼兒興趣,聚焦幼兒發展,結合幼兒“最近發展區”,通過尋色、玩色、探色、用色等螺旋遞進的方式開展教學,在充分調動幼兒原有經驗的同時提升了幼兒觀察力、創造力、審美力,完美地詮釋了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園本課程建設是一個漫長的、艱巨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課程改革過程。在合陽縣城關幼兒園等的帶動引領下,合陽縣各幼兒園立足兒童本位,在生活中感受、把握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不斷在探索—融合—實踐的路上,讓園本課程助推幼兒園內涵發展,讓幼兒回歸自然,讓學前教育回歸本真。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