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與對策
作者:張 樂
發布時間:2023-10-26 15:35:27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民辦高等教育在陜西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在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之初,陜西以西安翻譯學院等一批具有一定聲望和實力的民辦高校為引領,在全國民辦高校中脫穎而出,形成了馳名國內的“陜西硅谷”民辦高校效應。為了研究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本文采用文獻分析及數量統計分析的方法,對影響高等教育發展的相關因素,如毛入學率、經費投入、學科結構、學校布局、就業比例等諸多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并契合民辦高教未來發展的愿望需求及發展趨勢提出了積極的應對策略,以期為陜西民辦高教的整體發展提供新的思考。
[關鍵詞]民辦高教 陜西 機遇挑戰 發展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省的民辦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陜西是我國的教育大省,是重要的民辦高等教育基地,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陜西高等教育發展的最亮麗名片之一。
近年來,我國各項發展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穩健調整,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得到了很大提高。由此,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用更好的教育來兌現諾言。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國家和人民對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視及需求會越來越大。眾所周知,雖然陜西是西北的教育大省,但同樣也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經濟發展落后的現實瓶頸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民辦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進程。而與此同時,兄弟省份尤其是經濟發達省份的民辦高等教育,雖然起步不及陜西,但發展后勁大、爆發力強、基礎增長指數高,總體上出現了高增長的發展態勢。對此,陜西民辦高等教育是否能繼續保持現有趨勢,如何實現民辦高等教育快速增長,成為名民辦高等教育大省及強省,是一個值得業界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的基本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陜西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大省。在此之中,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經迅猛發展所積聚的正向正能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之初,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前進號角,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猶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起來,以丁祖詒先生開創的西安翻譯培訓學院為引領,一大批民辦高校如西安培華學院、西京學院等在不斷建設和發展,經過數年間的不懈努力,多數民辦高校的辦學條件、環境、師資力量、生源質量乃至就業等都有了很大改善,成規模、規范化發展的步子日趨加大,整體辦學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陜西具有國家統招本科及高職專科錄取資格的民辦院校達到了33所,其中本科民辦院校有23所,高職專科民辦院校有10所。這些院校之中有2所是躍入全國民辦類的職業技術大學。陜西民辦高校的數量、招生規模,以及畢業生人數、就業人數,在全國民辦高校中占到近2/5的比重。實踐證明,陜西民辦高等教育已走在全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前列,成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力量。以陜西23所民辦本科院校為例,這些本科院校中,既有由原有高職專科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的高校,如西安培華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京學院等9所本科院校,又有原隸屬于某一公辦高校的獨立學院,如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等12所具有民辦性質的本科高校,還有躋身全國高等職業技術大學范疇的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西安信息職業大學2所職技類民辦本科高校。除了這些本科類院校外,陜西還有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等10所高職專科院校。當前,陜西民辦高校處于平穩發展中,一些本科高校的基礎好、底子厚、師資配備強、學科專業優勢明顯,特別是在“雙一流”建設的強勁東風吹拂下,它們的內部綜合實力和發展競爭力更進一步增強,質量建設、特色建設、品牌建設水平普遍都有了顯著提升。但同時,它們也有很明顯的短板和不足,如受可以自行選擇營利與非營利性辦學政策影響,部分學校有功利主義、經濟利益至上的觀念,致使其質量意識、愛生意識、創新意識等比較淡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陜西民辦本科高校的高質量穩健發展。
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對民辦教育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陜西民辦高等教育得到了更大發展,招生規模擴大、招生人數攀升、招生質量提升,各校的軟硬件建設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校生人數達到萬人以上規模的民辦高校就有20所,且本科在校生人數占絕大多數。從校園建設、人才培養、師資力量和學科專業建設及畢業生就業等方面來看,陜西民辦高校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也不難發現,各院校之間的發展極不平衡。比如在學科專業建設上,一些民辦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遲緩,不僅數量較少,且特別單一,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和品牌;而有的院校專業看似很多,但相互重復的現象較為突出,如文理大雜燴、經管類大包容,貪大求全、毫無自我特色。又如在高素質專職教師隊伍建設上,有些院校為節約成本,不僅專職教師占比少,對教師專業和技能提升的支持力度也不大,兼職教師較多,教學質量上難以保障。調查發現,近20年尤其近5年來,雖然大多數陜西民辦高校不惜投入巨資健全各項措施,以最大優勢吸納高端優秀人才,但從整體來看,相對于其辦學規模,教師隊伍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數量仍不足,整體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與一些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雖然改善了校園環境,加強了辦學條件,但在學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校園文化建設、黨政工團學組織建設等方面都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近年來,陜西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大幅提高,但就如何進一步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機制,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層次、質量,使畢業生真正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能夠尊嚴、體面地步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各院校還需不斷努力探索。
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分析
經調查表明,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經過近20年的蓬勃發展,已經實現了從助學機構到正規高校辦學的跨越式發展。但民辦高校今后到底應如何定位,向何處發展,已成為各陜西民辦高校深思的問題。
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研究民辦高校的定位及發展方向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如加大對陜西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加大對陜西民辦高等教育應用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度研究與分析;分析各民辦高校如何進一步建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改善“三多三少”的問題,即各校普遍存在“青年教師多、中年骨干教師少;學歷層次低的多,碩士學位以上的少;技術職稱低的多、高的少”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引起各民辦高校的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
同時,陜西大多民辦高校還存在教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這一重大問題,對此,學校需要加大改進力度。在教學管理方面,大部分學校存在著隊伍不夠穩定、管理不夠規范、制度不夠健全等突出問題。例如,一些民辦院校的管理人員不到半年就會離職或進行崗位調整;有的甚至尚未成立高校必需的學術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等組織架構;有的民辦院校的教學質量督導和監控評價體系還沒有完全完善建立起來,沒有規范的科研、教研工作體系和相應的工作機制、運營機制,這些都大大影響了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整體提高。受民辦院校教師隊伍不穩定性因素的影響,不少陜西民辦高校的一線教師或管理工作人員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雇傭思想”,在日常工作中缺乏主人翁責任感,積極進取意識不強。盡管這不是普遍現象,但從整體上對民辦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還是有一定影響。
陜西民辦高校的發展對策及可行性建議
1.加強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與科學引導,強化民辦高職院校的質量立校意識
陜西民辦高校的發展態勢一路看好,品牌、知名度、信譽度、美譽度等在社會上有口皆碑,這與地方政府的積極扶持、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但也不難發現,陜西民辦高校在某些方面、某些環節還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如對外的宣傳推介、塑造嶄新形象,均需要多加關注,以擴大學校的外界影響,增強品牌影響力;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上,也要地方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給予一定的政策,能夠在某些合作事項上進行科學引導并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學校在對外交流合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對于陜西民辦高校在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諸多滯后性因素,特別是民辦高職院校中的質量立校建校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意識不強、高質量技能教育有待提高等問題,也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和科學引導。
雖然部分陜西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已有一定的規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經費籌措十分有限,在辦學支出頭緒眾多的現實困境下,經費不足會導致學校發展步子逐漸遲緩。即使這些院校已經想方設法地加大了硬件建設,但軟件建設還是遠遠滯后,部分學校的質量意識不強,對自身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認知不充分。對此,陜西應在政府層面加強對民辦高職院校的規范化管理,通過積極開展各項評估,科學有效地引導高職院校加強軟件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從整體上而言,無論是民辦本科高校還是高職院校,在一些重大發展問題上或是高質量建設上,都應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宏觀管理與引導,這也利于促使各民辦高職院校規范化辦學,強化質量意識,加大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2.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解決制約陜西民辦院校發展的關鍵問題
新時代中國是一個教育發展大國,各種教育模式順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層出不窮。當前,在中國民辦高等教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陜西民辦院校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在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加大對于民辦高教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就顯得非常迫切而必要。目前,民辦院校存在著很多突出問題,如升格本科后,民辦高校如何更好地確定發展定位及戰略規劃,以及它們與民辦高職院校共同存在的學校產權、管理機制建設、構建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等問題。這些關乎民辦院校發展的重大問題都需要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是關于陜西民辦高校科學定位的問題。雖然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由于其發展歷史較短,還很難實現與公辦高等院校對等競爭。當前,我國民辦教育還沒有得到全國人民的尊崇和社會的廣泛認同。因此,可以肯定地說,陜西民辦高等教育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還需再接再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陜西民辦院校創辦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民辦高職院校還將繼續承擔大眾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層級教育,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復合型、市場化人才的艱巨任務。
二是關于陜西民辦高等院校的產權和管理機制問題。近年來,陜西民辦高等院校在茁壯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監管,表面上看,民辦院校產權清晰,屬于國有資產,但實際上其管理權屬于民辦院校創辦者所有。像諸多民營企業一樣,陜西不少民辦院校管理者存在著“家天下”的管理格局和唯我獨尊的辦學理念,長此以往,這種格局和理念將會影響民辦院校管理水平的提升。陜西民辦院校發展之初,民辦院校創辦者的膽識過人、做事雷厲風行,其人格魅力、先進的管理理念等都可圈可點,對民辦院校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具有重大影響。然而,隨著教育部、陜西省委省政府對民辦教育的部署和要求,以及一系列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政策的出臺,陜西民辦院校的辦學逐步實現了規范化,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陜西民辦高等院校如何引進科學的管理思想、創新發展理念,高水平地管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使民辦院校員工改變以往的“雇傭思想”就顯得非常重要。新時代中國的飛速發展,民營企業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發展的浪潮中,民營企業在管理方面可謂是獨具一格、獨具魅力。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鑒民辦企業的管理改革思路,深化產權改革,解決用人問題,這將是民辦院校發展的寶貴經驗。
3.加強陜西民辦院校師資隊伍建設,邁向特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陜西民辦高等院校發展各有特色,從調研的實際情況來看,陜西民辦院校的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總體上存在著數量上嚴重不足、水平極為不高,民辦教育創辦者“雇傭思想”依然嚴重,而其他教師及員工“打工者”心態嚴重的問題。雖然陜西民辦院校的發展經歷了近二十年,但創辦者堅持“用人不養人”的機制是民辦院校降低辦學成本、提高效率的法寶。從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來看,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讓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必須依靠自有的專職專業隊伍。
筆者經實際走訪調研,依照相關科學論據發現,陜西民辦高等教育要想真正與公辦院校教育抗衡,必須要有自己的專職專業骨干管理隊伍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這樣才能不輸于公辦高校。鑒于此,陜西民辦教育應加強加大內部改革力度,吸引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和“多能手”人才進入師資隊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推動陜西民辦教育走高質量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4.拓展經費來源,加強校校合作,促進信息溝通,共享新時代發展資源
與公辦高校相比,陜西民辦院校的發展歷史總體上算不上很長,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經費上的支持相對占比較少,這對以學費收入為主要經費來源的民辦院校來說,對學校的擴大發展極為不利。民辦院校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經費不足不只是陜西民辦院校的問題,也是國內大多數民辦院校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此,建議地方政府在合理合規合法、利于促進發展的前提下,加大對民辦院校經費扶持的力度,積極引導民辦院校擴大經費來源,想方設法地解決民辦院校辦學經費不足、發展缺乏后勁的問題。比如多方激勵民辦院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建立教育聯盟、建立合規合法的投資融資渠道,以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共贏,使民辦院校硬件建設有亮點、軟件建設有質量、綜合實力有后勁、核心競爭有創新,真正有堅實的物質力量和良好的發展條件去實現“辦人民滿意的民辦大學”的目標。
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的前景廣闊,發展后勁足,民辦教育強省的地域優勢和領先民辦教育的強大“硅谷”優勢、整體發展優勢顯而易見。為了進一步提高民辦高等教育的質量,就要從根本上破解某些抑制學校發展的滯后因素、瓶頸因素,同時,建議地方政府在各個方面繼續加大對民辦高等院校的規范管理、科學引導和積極扶持。比如在政府、社會和民辦院校多元化、多渠道的積極參與下,可以廣泛建立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基金組織,完善民辦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機制。通過此,既可以拓寬并穩定陜西民辦高等院校發展的經費支持渠道,增強學校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基金會的有效工作加強學校對內及對外的多元化有效合作,促進多渠道幫扶、多渠道發展,避免資金浪費、重復建設,使資源充分共享、合理利用,學校實現規范化運行、高質量發展,為陜西民辦高等教育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與多元合作打下堅實基礎,為實現多贏、多元、多益的陜西民辦高校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參考文獻:
[1]王衛霞.民辦高校教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4(18):12-13.
[2]關宏,李雪桐.新時期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1):137-140.
[3]陳大為.體制創新與制度構建—探究社會轉型期民辦高校之發展路徑[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第37卷第5期,65-70.
[4]紀懷晨.現代化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創新型機制研究[J].科教論壇,2022(4):16-18.
[5]邢朝云.“雙一流”背景下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持續發展研究[J].科技視界,2022(7):173-174。
(張樂:西安翻譯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