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我國經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文化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化的環境下,來自全球的各種文化與思潮涌入我國,使得國內的文化與思想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必然給高校思政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本文基于立德樹人環境,進一步對高校思政多元文化融合改革進行系統化分析,論述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所帶來的影響,總結思政教育現狀與出現的問題,進而給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立德樹人  多元文化  思政教學  改革路徑

基金項目來源:榆林市科技局;名稱: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編號:CXY—2021—96。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立德樹人不僅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大學人才培養之本。具體要在思政教學中對立德樹人進行有效落實,其中“德”之要義,學理無疑具有多元、豐富屬性,這意味著,思政課肩負的“立德”責任也具有多向性與廣泛性,想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就需要對“立德”向度與任務進行梳理與系統完成。進入到新時代,文化、經濟都出現了巨大改變,過去單一性的人才培養很難契合新時代需求。多元化文化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發展趨勢,而且這也是全新的文化領域,對重構高校思政教育、推動教學改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對于大學生而言,對其進行思政教育,在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有必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管理載體功能進行有效發揮。當然,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學生行為與思想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為此,思政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緊密結合當前形勢,立足多元文化視角積極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顯著提升教育效果。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多元文化融合教學的必要性

1.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文化應用能力

進入新時代,國內高校思政教育已經歷多輪改革,該領域的教育也由過去的單一維度朝著多維度發展。不過部分高校在此領域的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存在著輕視文化、重視思想的問題,對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進而使得部分高校在此教育領域呈現形式化趨勢,很難對新時代思政教育問題進行科學規劃。為此,新時代必須要將多元文化作為重要基礎,積極強化該領域教學的改革,這也是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的科學策略。為此,高校要對多元文化資源進行科學運用,對不同文化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吸納,同時將其應用至思政教育,顯著提升該教育活動的文化影響力,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系統性,有效解決其中文化缺失的問題,進而為思政教育高質量、長效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2.構筑高校大學生思想安全及心理安全教育防線

我國文化在五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極具東方色彩的特征,具體就是文化具有極高的創造力和包容力。正是如此,我國文化與經濟在持續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催生著新興文化。以多元文化視角為基礎,積極強化高校思政教育革新,必須要基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構建強大的心理與思想教育防線,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與思想健康水平,同時還能增強其對西方文化的辨別能力,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有著良好的工作環境,顯著減小外部負面因素帶來的干擾,為后續思政教育深化改革提供良好基礎。

3.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實際的有效性

在過去較長時間內,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重點內容就是要提升該教育工作的實效與有效性。當前該教育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在于有關教育思想和內容已經滯后于時代發展,不能立足于新時代視角,對新興教育理論、新興文化等進行引入,依然沿用過去的單一文化模式,對多元文化產生了排斥心理,進而使得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實效與有效性顯著下降。進入到新時代,必須要基于多元文化,對思政教育進行深入改革,積極汲取多元文化中豐富的思想精華,并將其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從而有效實現思政教育現代化改革,不僅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同時還能創新多元化方法與形式,為教育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提升提供基礎。

多元文化融合教學改革現實困境

1.思政教學觀念落后

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來看,思政多元文化融合教學不僅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凸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足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多元文化模式為基礎,積極開展一些以多元文化為基礎的教育活動。走思想政治道路,強化大學生的多元文化取向,增強大學生的思政文化意識,培養大學生基于本土文化的文化自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實現思想政治多元文化融合教育改革的目標。然而,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可以看出,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陳舊。同時,也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基礎較差以及部分教師教學模式較為死板、比較單一等問題,影響了思想政治與多元文化融合教學改革與發展。

2.大學生對本土文化認知不足

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來看,要以本土文化為基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多元文化主義的相互融合,不斷引導大學生進行文化比較與分析,提高大學生的本土文化意識。通過此舉,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能力,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大學生對多元文化信息的吸收、利用和思考,實現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與多元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徑。例如,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多元文化主義貫穿著大學生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應將關注重點放在本土文化傳播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深大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立德樹人視域下多元文化融合教學改革的實踐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立德樹人視域下,人本化思維理念成為思政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領域對以人為本理念給予極高重視,而這個理念在高校的實踐,就是要將大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這對傳統思政教育模式顯然帶來嚴峻挑戰,當然,這亦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導。正是如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須要將大學生擺在主體地位。譬如,基于多元文化,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需要對大學生當前的行為意識、思想模式、觀念等進行充分了解,然后再汲取多元文化內容,再與思政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通過教育的方式,對大學生文化進行科學的引領,使之對文化信息進行深入認知與科學探究,進而增強這些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與有效性。

2.真實性原則

基于多元文化,對思政教育進行深入改革,關鍵需要在思政教育內容中融入豐富的多元信息,從而使該教育更加具有人文屬性,對大學生進行有效教育,讓大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更好培養。在思政教育領域,運用多元文化,對真實性原則進行認真遵循。在具體思政教育環節,不管滲透與融入怎樣的文化,都需要確保真實屬性,同時還需要對相關文化信息進行采集與挖掘。按照大學生發展所需,強化學生的文化教育,使之能夠提升多元文化認知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顯著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譬如在思政教育內容體系中融入多元文化,就能激發大學生對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創新性思維,使之對文化產生更為深入的認知,從而為培養國際性人才提供重要基礎。

3.網絡化原則

隨著信息化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在引入多元文化過程中,還需要遵循網絡化教育原則,使思政教育實施效果顯著提升,進而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第一,在實施思政教育之際,要對網絡教育模式進行運用,對傳統的教育觀念進行革新,在教育體系中融入多元文化,由此提升該領域教育水平。譬如,在思政教育環節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對多元文化信息進行靈活、動態的展現,使得大學生對這類信息有更為直觀的了解,進一步增強其文化自信。第二,將網絡作為多元文化載體,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在網絡環境中學習豐富的多元信息,進而對這些文化信息進行相應的實踐。譬如,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能夠互動交流的主題活動等,促使大學生主動研究,對多元文化進行相應實踐,深化大學生的認知,強化其對傳統文化的自信。總而言之,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不僅要在課堂上強化融入,還需要在網絡環境中融入。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多元文化融合教學改革措施

文化多樣性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途徑、新理念和新技術,它不僅是高校教師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意的問題,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變革的必要條件。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滲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性。

1.強化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相互滲透

將多元文化滲透教育,必須要將發展多元文化教育作為關鍵點,將其中的前瞻性、時代先進性等有關內容進行提煉,然后將其融入至思政教育,進而促使大學生能夠站在現代文化角度,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內容,使之提升知識學習能力,同時激發其對思政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消除他們對思政教育的抵觸心理,使得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更好接觸,并為思政教育工作有效開展提供重要的空間。譬如,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將電競文化、網絡娛樂文化等內容進行融入,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得到教師的科學篩選,將其中有助于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吸納,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從而激發大學生對思政的學習興趣,并將多元文化更好地滲透至思政教育之中。當然,通過這種融入,還能有效提升教師對多元文化的認知水平,激發教師在此過程中保持中立角色,利用思政教育路徑對多元文化進行傳授,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強化他們對多元文化的深入理解,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支持,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

2.創建基于多元文化的思政教育考核、評價體系

在發展初期,思政教育評價與考核體系主要立足于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與日常課堂表現,通過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打分,得出學生成績,然后據此為學生提供建議,也為課堂教學提供相應的改善支持。基于多元文化視角推動思政教育革新,不僅要對傳統的考核與評價模式進行淘汰,而且要基于多元文化作為重要載體,構建創新的考核、評價系統。對傳統以卷面分數為核心的考核方式進行革新,要基于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理解深度、實踐能力進行相應的評價,使得他們能夠對自身學習局限性進行及時掌握,并在后續學習中能夠進行優化。教師也能基于多元文化重構教育考核系統,激發教師更加積極地掌握多元文化,主動學習相應的教學技巧,為后續相應的教育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3.積極開展立德樹人視域下的思政教育活動

過去的思政教育觀念認為,在開展教學之時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較為嚴肅的學習氛圍,在學習實踐環節,也不能將學生置于順境之中,而是要盡可能地將其放在一個困境中,從而對大學生的意志進行磨煉。可是新時代大學生對這種教育觀念呈現出非常反感的態度,這導致他們很難形成良好的合作,思政教育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學生與高校甚至會因此產生較為嚴重的矛盾。積極創新以多元文化為載體的思政教育,引入大量的實踐活動,提升思政教育趣味性,從而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深入挖掘,使多元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起到很好的引導效應,進而讓大學生在較為活躍的氛圍中對思政知識進行深入學習。這樣也能有效消除大學生對思政教育所產生的刻板印象,使思政教育很好地契合大學生需求,實現學校與學生的相互協作,徹底消除雙方的對立情緒,從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4.融入心理教育

部分大學生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在這方面,高校教師要采取有效途徑,從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開展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例如,對于新入學的學生,在收集基本的學生信息時,高校輔導員和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物質幫助。例如,建議貧困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此外,輔導員需要與這些學生進行及時溝通,提供更多的心理疏導,不斷鼓勵學生正確認識與肯定自己,建立自信,讓學生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加高效。

5.促進多元文化與思政教育的生活化融合

教育生活化簡單來講就是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政內涵,激發他們利用學會的思政知識解決自身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而顯著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另外,將思政教育與多元文化實現生活化教學融合,還能針對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局限性進行相應解決,將多元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創新點,顯著增強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思政教育的緊密關系。在此過程中,高校還需要加強多元文化教育環境的構建,使得思政教育與多元文化的聯動得到更好強化,同時利用多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使得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并能促使他們對思政學習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進而促使思政教育實現良性循環發展,增強思政教育的長效性與有效性。

結  語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多元文化融合教學改革還需要立足于教學實際,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對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創新,豐富教學內容,打造科學的管理載體,積極拓展學習空間,為大學生構建活躍、互動的教學氛圍。思政教育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關鍵構成,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為此,高校思政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多元文化視角,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顯著提升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鄭曼.多元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措施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3):134-136.

[2]俞捷,尉玉芬.多元文化視域下大學生對“課程思政”所傳達價值觀的認同程度研究——以浙江樹人大學學生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5):9-10.

[3]胡穎群,王義德.“共享文化”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5):13-15.

[4]李紅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2):33-35.

[5]張蕾.多元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4):40-42.

[6]屈子睿.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6):225-226.

[7]張麗珠.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1,37(7):27-29.

[8]陳亞瓊.“三全育人”視域下傳統飲食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創新設計與實施路徑[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2):238-239.

[9]楊洪玉,沈杰,李鳳,于天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三教”改革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4):75-78.

[10]曹麗萍.“一帶一路”倡議下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8):102-103+105.

[11]張慧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茶文化的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5):263-264.

[12]唐秋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3):43-46.

[13]張亮.多元文化思潮影響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路徑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28(2):67-70.

(常苗、杜榮、張飛:榆林學院能源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