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用適宜的方式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思維,聚焦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真正做到“減負提質”,就必須做好作業設計的優化工作,運用創新性的策略與方式方法打破傳統的作業形式,在“解放”學生的同時,使學生獲得不同的作業體驗,切實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此外,應當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做作業的快樂,把作業變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覺需要。

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時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又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并且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積極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徹底走出來,使作業更富有趣味性,更具有吸引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深感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其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得到提高,還能使學生的個性及特長得到發展,因此筆者在平時語文作業布置方面嘗試了不同的做法,以期對大家有一定的參考之用。

一、創新生活化探析作業

筆者擔任小學語文教師一職多年,覺得只有學生積極、愉快、主動地去完成作業,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為學生布置了探析性的趣味類作業。例如筆者在教學《燕子》時,課后讓學生到公園里去尋找各種鳥并細心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然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鳥進行細致觀察,然后再把小鳥的樣子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文字記錄下來,還可以配上自繪的小鳥圖片或自拍的小鳥照片,最后在班上進行集中交流,看哪位學生敘述最為清楚、想象最為豐富、形容最為貼切、描繪最為生動。這樣生活化的探析性的趣味類作業,有助于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置身其中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不僅及時使學生運用和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而且還找到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和路徑。

二、創意情境化實踐作業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科目的四大核心素養,審美創造就是其中之一。審美創造就是涵養高雅情趣。因此,筆者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就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比如在“母親節”前一周,筆者就安排學生搜集有關歌頌母親的詩歌、散文、歌曲等,然后經過整理加工,鼓勵學生創辦一期以“母愛”為主題的黑板報、選擇完成一張以“母愛”為主題的手抄報、學唱一支感恩母親的歌曲、背誦一首歌頌母親的詩歌、制作一張祝福母親的賀卡、學做一道感謝母親的佳肴、送上一束感激母親的花朵等實踐類作業,在節日當天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送給母親并合影留念,以牢牢記住節日的美好瞬間,感恩母親的養育之恩。這樣的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還使學生獲得了較為豐富的審美體驗,同時又陶冶了學生的藝術情操,涵養了學生高雅的情趣,并懂得了感恩。

三、創建活動化合作作業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為學生間的交流和互補提供一個不錯的平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在教學《漢字真有趣》時,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活動內容,并積極跟選擇同樣活動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粗拷M成員在一起熱火朝天地討論活動的分工,認真細致地制訂活動的計劃,積極主動地搜集整理活動需要的資料,激情洋溢地進行展示交流,筆者也變得特別激動,這才是學生最好的學習狀態。在學生展示交流結束后,筆者把每小組的手抄報、小報等圖文并茂的成果張貼在教室墻面的顯眼之處,使之成為了班級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相信這樣的活動也會成為學生一生中最難忘的作業之一。的確,這樣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展現團隊力量及展示自我能力的合作活動學習,既提高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又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彼此之間增進了情感和凝聚力,拓寬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創優多樣化個性作業

筆者從教多年,清楚地知道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他們的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長都不一樣,因而筆者在布置作業時就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針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祖父的園子》時,筆者按照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作業超市”,里面有積累過關類、閱讀拓展類、動手實踐類、寫作拓展類、自由發揮類等“商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商品”。本以為大多數學生都會挑選簡單的基礎類的“商品”,未曾想第二天筆者看到的學生作業是多姿多彩、精彩紛呈的。有工工整整的詞句積累,有繪聲繪色的朗讀訓練,有真情流露的習作短文,有五彩繽紛的繪畫作品,甚至還有筆者意想不到的一頂學生自己編織的草帽,筆者不禁感嘆:老師給學生靈動的作業空間,學生還老師創新的個性作業。

五、創設情趣化互動作業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因此,筆者平時就積極鼓勵學生的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并在日常作業設計中非常注重對學生的閱讀引導,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讀書品位。在教學“走近中國古典名著”這一單元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了《西游記》這本書,鼓勵學生閱讀整本書,引導學生制作閱讀卡,繪制思維導圖,每天堅持閱讀,并將自己每天閱讀后的看法和意見發表在班級小程序中,鼓勵學生之間多交流閱讀所得,每天晚上筆者會對學生的思考、看法和意見等進行點評,給予及時肯定,在鼓勵學生的同時還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多元化互動方式,激發學生持續閱讀完整本書的積極性和意志力,形成教學、作業設計等互動結合的有效課后學習體系,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書品位。

六、創立自主化拓展作業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筆者會布置一些自主性拓展作業。鼓勵學生多讀好書、注重積累、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及經常練筆等。筆者在每學期第二周,就會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設計拓展學習方案。學生的方案也是百花齊放,有的是閱讀名著,有的是閱讀兒童文學,有的是寫作,還有的是演講、看報紙、講故事、創作詩集等。有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自己給自己設計作業,自己完成自己設計的作業,這種體驗太好了!我覺得我比以前更積極主動學習了,每天都沉醉在自己的題海中,其樂無窮。筆者指導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將他們的作業整理成冊,每隔幾周在班級進行一次優秀作業展示活動,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實踐及創新,以使學生之間在學習方面能更好地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筆者在這一過程中會及時給出調整意見和肯定鼓勵。嘗試一段時間之后筆者發現,班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規劃能力、創新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綜合素養更是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學生做作業也因此變得更加熱情洋溢和樂此不疲了。

總之,教育不僅是增強學生本領的重要手段,同時還承載著重要的育人使命。對廣大一線教師而言,“減負”并不意味著“減輕教學負擔”,而是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輕負擔,高質量”需要廣大一線教師要不拘泥于教材,積極進行探索和鉆研,總結反思和創新,全面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以使學生的學習天地更廣闊,興致更高昂,引領學生走向會學習、會思考、會表達、會生活及會做人的美好境界。愿廣大一線教師每一次收獲的都是一份充滿童趣、新意和個性的創新作業。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城關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