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全力解決家長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打造優質課后服務體系,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小學精心實施課后服務“6+N”青蘊課程,著眼學生未來發展,采取“學業指導+素養提升”的方式,同時推進集體項目與學生個性化需求,堅持五育并舉,結合學生學習成長需求和青藍課程特色,將自主學習、學業指導、社團活動、實踐活動等有機融合,為學生課后服務打造六段時光,即學習時光固根本、閱讀時光潤心靈、書寫時光正風骨、健身時光強身心、勞動時光鑄品格和欣賞時光塑風雅。本課題著重對健身時光強身心——利用籃球社團課后服務中的美育元素實施美育的相關路徑展開研究。

籃球活動中的美育元素

籃球是一項極受大眾喜歡的體育運動,存在諸多審美要素,籃球的發展過程也是人們發現美、運用美、創造美的過程。籃球運動中充分表現出的對立統一規律、均衡發展規律等都是對美的規律的運用。籃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人為創設的一項體育活動,同時籃球運動中還蘊含著許多自然之美。籃球運動中的自然之美是以人體美為基礎的,是人體的動作、運動的內在規律和思想的總和。在籃球運動中,肢體的協調、優美、勻稱及人在運動過程中的力度、節奏、耐力、意志品質等無不體現了這項運動的自然之美。

(一)技術美

籃球運動的技術美是隊員的運動技術水平與體態美、素質美、動作造型美的綜合體現。通過疾徐動靜、真假虛實、高低剛柔等技術形式,將速度、力量、彈跳、靈敏性、柔韌性、爆發力、耐久力等綜合素質表現出來,展現為嫻熟、快速、準確、優美的籃球動作,充分體現出運動員的速度美、力量美、靈敏度和柔韌性,讓觀者充分欣賞和享受籃球運動的技術美。

(二)戰術美

戰術美是建立在嫻熟的技術和高水平的素質基礎上的。運動員擁有高超的技術水平和卓越的身體素質,在比賽中表現出天衣無縫的團隊合作,滴水不漏的戰術配合,靈活多變的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戰術調整,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彼此的默契程度。

(三)對抗美

籃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性體育項目,激烈的對抗是比賽的常態,表現形式主要有身體對抗、技術對抗、戰術對抗、智慧對抗、心理對抗,如進攻與防守,傳球與搶斷,投籃與蓋帽,從這些對抗中觀眾可以看出運動員表現出的非凡技巧和過人智慧,也能夠感受到運動員的自信、毅力和高昂的斗志。

(四)懸念美

籃球比賽中經常出現令人屏息凝神的時刻,比賽雙方爭奪到最后幾秒鐘,關鍵球的處理往往帶有偶然性和戲劇性。賽場同樣存在偶然與機遇,越是實力均衡、高手如云的比賽越不容易被猜出結果,戰況瞬息萬變,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也成為籃球賽事中一項引人入勝的看點,在觀看比賽時能體會到懸念叢生,具有刺激性的美感體驗。

籃球課程教學中的美育元素

籃球運動作為對抗性集體配合類競技項目,首先體現出的就是參與者的勇敢精神,每球必搶,每分必爭,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意志品質。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在激烈的拼搶中欣賞各種優美的體育動作,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籃球運動之美,學習籃球運動之美,欣賞籃球運動之美,并積極參與創造籃球運動之美。

(一)教學美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動作示范,以人體美和人體運動來展示教學內容。教師示范動作的規范、優美,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體育美。

語言在體育教學中也是一種重要手段。體育教師的講解語言要言簡意賅,生動幽默,準確明了,要抓住要點,做到“精講多練”。例如,行進間上籃這項技能的要點是“一大二小三高跳”,教師據此講解要點和節奏,既節省時間,又便于學生記憶。同樣的,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語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的講解和口令要清晰洪亮,便于學生領會正確的動作技術要領,深切感受籃球運動的美感。

(二)形象美

1.教師的形象美

當體育教師站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是“長得帥”“體型好”;當教師為學生進行動作示范時,學生看到的是“動作漂亮”“體質好”;當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籃球活動時,學生感受到的是教師的速度與力量,這本身就是一種美。當學生認識到這種美是教師參與籃球活動獲得的,就能夠從根本上認可這種美的表現與傳達,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導學生喜愛和參與籃球活動。因此,體育教師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讓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籃球運動帶來的美,才會對教師教授的內容產生興趣,并積極學習和掌握。

2.學生的形象美

學生在學習中要保持服裝整潔。得體的運動服能夠使人舒展自如,適腳的運動鞋讓人疾步如飛,變化的隊形也能帶給人美的感受。此外,學生要做到尊師勤奮好學,這不僅要求學生保持外形之美,內在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同樣也能在體育運動中展示出來,如在賽場上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嚴守規則,保持紀律;團隊協作,共同進步等,這些都是學生形象美的表現。

(三)和諧美

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要精講;學生是主體,要多練。師生要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形成一種和諧美,這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對待學生要有耐心,以情換情,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進行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則會導致學生思維凝滯,不易理解動作要領和其他要求,作為教師也難以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學生對NBA、CBA、CUBA等運動賽事的興趣日益增強,新興的互聯網傳播方式層出不窮,學生掌握的知識和信息不一定比教師少,所以教師也要尊重學生,做到不恥下問,教學相長,共同提高。這是一種鍛煉和提高,不僅可以使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個人品德得到完善,還能夠贏得更多學生的尊重和敬佩,增進師生感情,便于教師帶動學生共同加強對美的追求。唯有教師與學生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籃球課程的美育效果才能最大化展現。

籃球課程實施美育的路徑

在籃球課程教學中實施美育,從實際出發,遵循教學規律,參考教學經驗,逐步推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從而以籃球運動為載體拓展和深化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一)挖掘美育元素尋找美

要在籃球教學中實施和推進美育,還必須挑戰傳統的籃球教學理念,結合現代化的科學教學方式重新認識和定位籃球教學,從目前的發展與變化來看,挖掘美育元素,尋找美,形成新的籃球美學,就是要篩選傳統觀念,取其精華,通過社會實踐選擇更符合未來發展的審美觀點,樹立全新的審美理想。

(二)注重組織實施體現美

在籃球運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是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和向美育傾斜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學校配有、配齊、配強專業籃球教師,具備獨特審美素質的教師是培養學生獨特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的可靠保證,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美育,注重把握語言組織和戰術組織,注重教學訓練的組織實施過程,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教育。

(三)嘗試學科融合提升美

在籃球教學當中,優美的音樂旋律能夠刺激人的神經系統,從而引發共鳴,達到精神層面的愉悅感受。學生跟隨音樂的音律和節奏主動參與到籃球教學當中,能夠達到激趣增效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運動節奏感。運動節奏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包括力量和速度對節奏的感應變化,運動節奏感也能反映出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

除音樂課程外,思政課程的融入對籃球教學也大有裨益。身教勝于言教,學校和教師要積極推進籃球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擺脫傳統的訓誡說教,突出美育優勢,從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入手,引導學生明白美育的真正意義,從而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觀念。

數學原理的運用在籃球運動中幾乎隨處可見,如角度對投籃勝率的影響;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為拋物線;運球和投籃過程中存在的反彈原理……這些都體現出籃球教學中數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知識,用知識指導運動,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同時也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地感受籃球運動中的智慧。

籃球課程實施美育的意義

在籃球運動中,再優秀的運動員也需要隊友的配合才能完成比賽,這是團隊精神的體現。在籃球競賽中,運動員表現出來的勇敢堅毅、敢于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信念是精神狀態、心理素質和良好品德的體現。這些品質和行為無一不體現出籃球運動的精神文明和美育要素。

將籃球運動中蘊含的美育元素滲透到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籃球運動帶來的美的感受,讓學生學會欣賞籃球運動帶給自己的美的享受,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通過籃球運動實現立德樹人,深化美育效果。把傳遞籃球運動精神,促進籃球文化發展滲透于日常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性,注重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審美趣味和審美水平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美育,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育的重要性及帶給自己的美的感受和變化。

以籃球課程的價值之美,樹立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美好生活及個人需求;啟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感悟,激發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以籃球課程本體之美,構筑美好的運動生活,確保籃球課程本身的審美屬性。以籃球課程為載體的美育,要注重課程的組織與實施,要關照學生的學習狀態。以籃球課程育人,就要培養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素養,更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唯有將身體之美與心靈之美相結合,才能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才能實現美育目標。美育之效,功在不舍。

作者單位  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