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充分挖掘美育素材,讓學生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中感受色彩之美、技藝之美、自然之美與人性之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道德培養(yǎng)提供良好助力。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過渡期,自主意識開始覺醒,但是依然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面對這樣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采用直觀而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一、作品賞析,帶領學生認識色彩之美

在初中美術課堂上,作品賞析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作品賞析時要有側重點,要突出相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大量的觀賞中總結經驗,拓寬視野,提升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色彩的辨別、搭配與賞析是美術學習的必備技能,教師帶領學生通過作品賞析的形式認識色彩的搭配,可以為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提供成熟的借鑒,增強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豐富學生的色彩認知,讓學生在賞析美術作品的同時獲得大量創(chuàng)作的間接經驗,從而實現(xiàn)美術課堂的寓教于樂。

例如,教學《色彩的感染力》時,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作品賞析帶領學生認識色彩之美。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色彩與心理聯(lián)想之間的關系,帶領學生認識裝飾色彩、表現(xiàn)色彩與寫實色彩的特點,加深學生對色彩與美術感染力之間關系的認識,提升學生藝術審美力。在這類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便出示了不同的顏色,并鼓勵學生回答看到不同的顏色有什么感覺。學生可以聯(lián)系通識認識與自身感受進行表述。當學生表達結束后,可以帶領學生總結不同作品的特點,同時引入寫實色彩、裝飾色彩、表現(xiàn)色彩等概念,加強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當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他們還見過哪些有這些色彩特點的作品,以完成本節(jié)課的知識介紹。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運用對比方式,帶領學生體驗了不同美術風格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增強了學生對美術作品中色彩運用的認識,讓學生在實際觀賞中獲得了豐富的視覺體驗,為學生美術技能的提升打下了基礎。當然,初中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掌握比較有限,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選擇色彩特點鮮明的作品,強化學生的概念認識。

例如,教學《書林漫步》時,教師可以通過作品賞析形式,帶領學生認識色彩搭配之美。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藝術作品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愛書的情感,增強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所以教師在進行本課教學時,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閱讀的重要性。學生表述完成后教師提問:“書架上的書籍那么多,哪些要素會成為吸引你閱讀的原因呢?”學生回答書名、類型、圖案色彩等。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了色彩對人的吸引力。有的學生表示沖突性的色彩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比如紅綠搭配、黑白搭配等;有的學生表示與書籍內容適合的顏色才會吸引人的注意力等。學生表述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書籍封面設計應該具備哪些特點,學生總結為應該突出重點,有沖擊力、吸引力,能吸引人們的閱讀興趣,要與書內表述的內容相符合等。最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帶領學生欣賞書籍封面,為下節(jié)課《手工書設計》打下基礎。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本單元的主體教學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上個單元學生了解了美術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知識的串聯(lián),提升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在欣賞與實踐過程中獲得藝術賞析能力的提升。

二、動手制作,帶領學生認識創(chuàng)造之美

動手能力是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帶領學生積極進行動手實踐有助于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意志力,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獲得更多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初中生動手能力與自主實踐能力都有所增強,他們可以獨立完成作品,也可以合作完成作品。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想法與能力,促進學生的持續(xù)進步。同時,學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困難與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學《手工書設計》時,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與創(chuàng)造力。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掌握手工書制作流程,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人文情感。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旅游手工書,并問學生:“大家喜歡這種類型的書嗎?它都可以用來記錄什么呢?”接著帶領學生觀看更多不同類型的手工書,以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手工書制作流程。當學生初步了解手工書制作流程后,可以再問學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手工書呢?”緊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完成手工書的制作。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較多,為了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個課時進行內容的分解講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手工書制作與展示。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先利用成熟的手工書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接著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流程展示,以使學生系統(tǒng)地獲得手工書制作的間接經驗,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教師通過不斷鼓勵使學生獲得持之以恒的勇氣,并體會到了堅持的快樂。

例如,教學《自己辦展覽》時,可以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和確定美術實踐主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會藝術作品帶來的成就感與儀式感。首先,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比如舉辦一次小型展覽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增強學生的生活儀式感。在這一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舉辦展覽前帶領學生進行活動策劃。學生經過討論確定本次展覽主題“自己的手工制作”,確定主題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任務分配,包括作品統(tǒng)計、流程確定、活動獎勵、黑板布置及桌椅擺放等。完成基本策劃后,利用課后實踐時間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的展覽。在本次學科實踐中,教師給學生很大的自主權,使學生了解了展覽舉辦的流程,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課后生活。使學生在動手制作、動手實踐過程中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之美,實現(xiàn)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模仿訓練,帶領學生認識技巧之美

美術創(chuàng)作需要豐富的技巧,這些技巧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無數文人智慧的結晶。初中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與模仿能力都比較強,適合在模仿的過程中進行技能提升。面對這樣的學情,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臨摹大家的作品,讓學生在臨摹過程中提升繪畫技藝。在工筆畫學習初期,模仿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在學生模仿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體會繪畫技藝,增強學生繪畫作品表現(xiàn)力,提升學生美術欣賞力。

例如,教學《抒情怡神的花鳥畫》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模仿訓練,加強學生美術創(chuàng)造技巧。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的認識,提升學生繪畫技能,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這樣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展示了大自然中的花、鳥、魚、蟲,之后組織學生表述這些景物的特點。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出示傳統(tǒng)工筆畫?;B題材是傳統(tǒng)的三大畫科之一,其主要的特點便是兼工帶寫,那究竟什么是兼工帶寫呢?教師可以通過一段微課帶領學生學習。待學生明確兼工帶寫的含義后,可以再展示幾幅作品,并提問學生:“這些作品中哪些是工筆,哪些是寫意?”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小景物開始進行簡單模仿創(chuàng)作,必要時可以進行一對一現(xiàn)場指導,提高學生繪畫技巧。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整體感知工筆作品,接著運用微課向學生展示中國傳統(tǒng)工筆繪畫特點,豐富學生理論知識,最后鼓勵學生模仿成熟工筆作品進行工筆繪畫體驗,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讓學生在模擬實踐過程中掌握工筆繪畫技巧。

例如,教學《學畫動物蔬果》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仿訓練,讓學生認識繪畫技巧之美。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暈染技巧,讓學生掌握果蔬的筆墨技法,增強學生用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喜愛之情。在這樣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初先帶領學生欣賞齊白石筆下的白菜,并鼓勵學生欣賞作品中墨的濃淡變化,之后帶領學生觀察菜幫、菜葉分別運用了怎樣的筆法,增強學生對水墨技巧的掌握,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將授課重點定為讓學生運用筆墨濃淡來表現(xiàn)果蔬的不同構成,所以教師可以重點組織學生觀察白菜的菜幫與菜葉,帶領學生完成針對性練習,為學生之后臨摹同類型作品提供思路,有助于學生技巧的掌握。

四、觀察生活,帶領學生認識自然之美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庫,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增強學生的繪畫技能,還要鍛煉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教會學生欣賞自然之美。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素描、寫意技巧時,首先要帶領學生尋找創(chuàng)作中的現(xiàn)實來源,以及帶領學生觀察客觀事物,找到客觀事物的特點,之后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創(chuàng)作更具感染性與真實性,更好地引起觀賞者的共鳴。除此之外,養(yǎng)成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生活熱情,教會學生用繪畫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學畫寫意花卉》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和欣賞自然之美。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寫意的特點,增強學生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能力,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鍛煉學生用繪畫記錄生活的能力。在這樣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中展示了大量花朵圖片,并提問道:“這些漂亮的花朵大家在生活中見到過嗎?同學們認識這些是什么花嗎?”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可以繼續(xù)總結:“生活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佳素材庫,古人在欣賞花卉時不僅給花卉賦予了人的品格,還為花卉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吧?!痹诒竟?jié)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景物作為導入,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花卉,為接下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和藝術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此外,教師在講述工筆畫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中國傳統(tǒng)士人情懷,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例如,教學《構圖的作用》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觀察照片體會構圖的重要性。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欣賞、觀察、評析等體會構圖技巧,從而學習不同構圖技巧,讓學生感受構圖的形式美,增強學生的構圖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這樣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出示了不同角度的校園風景照,提問:“這幾幅照片中,你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教師組織學生回答,回答結束后教師可以這樣總結:“通過這一系列的照片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構圖會給人不同的體驗。這節(jié)課我們便來系統(tǒng)了解構圖的作用。”接著,帶領學生學習不同的構圖方法,告訴學生說:“藝術構圖不僅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完成美術作品,還可以提高大家的攝影能力,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運用,多多體會?!痹诒竟?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讓學生從攝影作品中直觀感受到了不同構圖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讓學生認識到了構圖的重要性,接著教師系統(tǒng)介紹了不同的構圖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技巧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的興趣。

五、主題展覽,帶領學生認識生活之美

增強學生的生活情趣也是美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階段是學生系統(tǒng)認識客觀世界的開始,教師在這一階段帶領學生認識生活中的藝術作品,增強學生的生活儀式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熱情,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教會學生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會涉及許多主題欣賞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收集相關內容并進行講解。利用生生互動、自主學習等方式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讓學生在大量作品的賞析過程中獲得精神力量與發(fā)散思維。

例如,教學《書間精靈——藏書票》時,教師可以舉辦主題展覽,帶領學生認識生活之美。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對藏書票功能、來源的認識,帶領學生了解藏書票演變歷史,增強學生審美情趣。在這樣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可以舉辦以藏書票為主題的展覽,展示大量的藏書票,讓學生根據不同年代的藏書票總結藏書票的變遷,最后鼓勵學生繪制屬于自己的藏書票。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利用物品展示方式讓學生了解了藏書票的種類和發(fā)展歷史,加深了學生對藏書票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美術課堂獲得了更多的人生經驗。同時,教師也利用這次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收藏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情趣。

總之,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與感受力,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與技能進步打下基礎,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楊寨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