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主要是為了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作業布置,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環境的。

一、吃透教材,穩操學情

“雙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得在課前下大功夫,深挖教材,吃透教材,準確把握學科特點,精準凸顯教材的重難點,并根據學情設計課程內容,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備課前應自主“裸備”,因為沒有外界因素影響所備的課才有創意和創新;其次要查找資料補充教學內容;最后要根據學情適時調整、優化教學設計。

分層、彈性、個性化的作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與展示機會。因此,教師備課時除了要關注教學設計外,還要重點關注作業設計。作業切忌貪多嚼不爛,也不能一味重復、機械地練習,要科學合理地控制作業總量,作業形式要豐富多彩。

二、關注課堂、提質增效

“雙減”政策對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愿參與”,借助已有認知經驗“能參與”,通過多種感官或行為“真參與”,學生獲得的就不只是知識技能了,還有能帶得走、用得上的學科素養。因此,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增強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和效率意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生本,落實生本,創設情境,師生共同參與課堂建構,共享探究過程,重視學生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探索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展思維能力。此外,教師更要關注學優生的引領及學困生的跟進,要深入每個小組,關注每位學生的探究反饋及作業反饋,記錄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問題適時調整,爭取使每位學生在每節課都能夠積極參與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在別樣的學習中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三、緊跟課后,個性輔導

“雙減”之后的課后服務要有溫情。課后服務是教師了解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發揮各項才能展示學習效果的舞臺。學生自主完成提前設計的課后特色作業,教師及時對每份作業進行面批面改,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面向全體,答疑解惑。對全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處理,可以讓完成好的學生分享經驗,還可以小組互幫互學解決問題。對個別學生教師可單獨輔導,爭取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評價無定法,適用為正法。讓學生念念不忘的還有完成作業之后教師的個性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多種,可以口頭評價,也可以書面評價,還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評價,但無論何種方式,只要能起到評價作用即可。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及時進行作業評價,在增強學生自信的同時能夠融洽師生關系,愉悅師生心情。幽默的語言、適合的搞笑圖片合成的魔法評價印章圖案是每個學生都特別喜歡的,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評價效果。

四、適時調控,靈活應用

在“減負”中還有一項“法寶”——設計實踐作業。實踐作業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實踐作業可以使學生擺脫形式單一、陳舊、毫無新鮮感的機械式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實踐、自主探究,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其成為具有創新思維的杰出人才。因為學生只有主動參實踐活動,才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養成愛質疑、樂研究、善研究的好習慣,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不同年級的實踐活動側重點不同,低年級側重于在活動或游戲中感知,中年級注重游戲與知識的融合,高年級強調動手操作帶動能力提升。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關注實踐作業的操作性、探究性、開發性和應用性,且實踐活動要設計得靈活多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就某一知識點進行設計,可以就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設計,可以就學生的前置探究進行設計,還可以就學生學后深入鞏固進行設計。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動手操作融入“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知識,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量感,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總之,“雙減”不僅有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讓教育回歸了本真。教師也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    西安高新東區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