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背景下陜北紅色文化的外宣研究
作者:孫姣夏 林基艷
發布時間:2023-10-19 10:16:3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陜北紅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意義,重視和加強陜北紅色文化對外傳播,推動陜北紅色文化走出去,不僅可以擴大陜北紅色文化國際影響力,還有助于進一步增強陜北的經濟發展活力。但外宣內容生產模式單向、傳播主體單一、傳播風格生硬等卻給陜北紅色文化國際化傳播帶來重重挑戰,基于此,論文進行了大數據背景下陜北紅色文化的外宣研究,旨在探究大數據環境下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可行性路徑,提出構建基于Hadoop架構的陜北紅色文化資源存儲平臺,建立陜北紅色文化資源共享大數據平臺,增強陜北紅色文化傳播內容的吸引力,構建陜北紅色文化資源智能推薦系統,提升陜北紅色文化外宣傳播的精準度,大力培養專業的陜北紅色文化翻譯和傳播人才。以陜北智慧紅色旅游為載體,逐步提高陜北紅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使陜北紅色文化永葆活力,彰顯時代價值。
[關鍵詞]陜北紅色文化 大數據 外宣研究
本論文為榆林市科技局資助項目成果,項目名稱《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陜北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CXY-2022-128)。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N9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保護、管理和運用,反復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陜北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重視和加強陜北紅色文化對外傳播,推動陜北紅色文化走出去,不僅可以擴大陜北紅色文化國際影響力,在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塑造國家形象、爭奪國際話語權等方面貢獻一份力量,還有助于進一步增強陜北的經濟發展活力。但受國內紅色文化傳播模式和意識的影響,陜北紅色文化對外宣傳的風格生硬、嚴肅,缺少親和力,很難引起國際大眾的共鳴;再者,目前陜北紅色文化在對外宣傳時,傳播內容基本以視頻為主,采用刻板的傳統敘事模式,強調傳播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未找到國際受眾樂于接受的呈現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陜北紅色文化與國外受眾的距離;目前依然存在外宣翻譯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傳播主體單一,對外傳播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陜北紅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大數據時代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意義
1.大數據背景下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外宣作為一種宣傳手段,通過有效傳播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理念,可以引導人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傳承,提升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首先,陜北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戰略區域,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利用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對陜北紅色文化的歷史資料、照片、視頻等進行數字化整理和存檔,保護和傳承陜北紅色文化遺產,還可以對受眾進行精準定位和分析,將陜北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以個性化、精準的方式傳遞給受眾,弘揚陜北紅色文化中堅定的信仰、頑強的斗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推動社會凝聚力與和諧發展。其次,大數據技術可以為陜北紅色文化外宣提供數據分析和預測,深入了解游客的興趣和需求,通過宣傳陜北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到陜北地區參觀游覽,促進陜北地區旅游業發展。再次,紅色文化外宣不僅可以傳播紅色文化的思想和價值觀,也可以推動相關文化產業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出相關文化產品、活動和服務,帶動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促進紅色文化產業創新和繁榮。最后,在大數據時代,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頻繁和緊密,通過紅色文化外宣,可以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的紅色文化,增進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友誼,推動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
2.大數據背景下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理論意義
(1)大數據驅動研究方法:大數據技術為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研究提供了龐大的、多源的數據集,通過分析文本、圖像、視頻等數據,可以深入挖掘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特點、傳播路徑和效果,發現其中的規律和趨勢。(2)跨學科研究的創新性:大數據研究涉及計算機科學、社會學、傳媒學等多個學科,對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研究需要整合相關領域的知識,如文化研究、傳播學、歷史學等,綜合分析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影響力、受眾反饋等,有助于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流合作。(3)拓寬理論視野:陜北紅色文化外宣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歷史背景,通過大數據研究可以將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置于更加廣闊的理論視野中進行分析,從信息傳播、文化傳承、社會認同等多個維度解讀其發展演變和影響力,進而拓寬理論研究的視野。(4)政策決策的參考價值:陜北紅色文化外宣對于傳承紅色基因、凝聚民族認同、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數據研究可以為相關政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指導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傳播策略的制訂和宣傳效果的評估。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陜北紅色文化外宣路徑
1.數字化采集記錄,構建資源存儲平臺
數字化記錄存儲是陜北紅色文化資源得以高效國際化傳播的基礎。陜北地區紅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其中榆林地區現有革命遺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300多處,延安地區現存革命遺址400多處,館藏革命文物52807件,陜北紅色人物、紅色文藝作品、紅色理論著作也不計其數。但由于保護措施不當、保護意識不足、年代久遠及分布零散等原因,很多革命遺址、紅色作品、文物等珍貴資源都被歲月侵蝕,亟須對陜北紅色文化相關遺址、圖片、人物、故事、音樂、視頻等進行搶救性普查和挖掘,使用數字化記錄采集手段將龐雜的信息轉變成為計算機可以識別和處理的數據以實現妥善保存,確保發揮陜北紅色文化資源的可持續性對外傳播價值。
由于需要采集的信息包括陜北各縣區的革命遺址、革命人物、革命文物、紅色檔案、研究著作和文獻、紅色影像、紅色曲目、表演機構、表演人才等大量來源非常廣、結構差異較大、體積較大的數據,因此擴展性較差的數據庫不能實現對陜北紅色文化資源的高效存儲,所以需要構建基于Hadoop架構的集陜北紅色著作和文獻、陜北革命人物數據庫、陜北珍貴革命文物等為一體的存儲平臺,并將這些海量多源數據進行數據識別、預處理和轉換,形成標準化、適合數據分析挖掘的統一格式的元數據,建立元數據相應的數據字典,實現陜北紅色文化資源數據的高效規范化集成。
2.科學分類整合,建立資源共享大數據平臺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明確規定要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融通多媒體資源。文化資源是陜北紅色文化傳播的基礎與保障,因此,在陜北紅色文化對外宣傳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挖掘與整合陜北地區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將陜北紅色資源庫中的紅色歌曲、影像等按照時間、人物、內容、類型、載體等關鍵元數據信息在云共享平臺上進行免費訪問和資源共享,推動陜北紅色文化資源對外宣傳工作與時俱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很好地助推了陜北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利用構建的Hadoop集群,通過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和MapReduce計算模型對外提供一致的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接口,實現對海量陜北紅色文化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并行化檢索,使陜北各區縣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突破地理環境、館藏類別等的限制,提高資源的檢索效率,增加陜北各區縣紅色資源部門的交流和反饋,打破“信息孤島”格局。另外,在深入挖掘和整合陜北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分析提煉出最受國際受眾喜歡的、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具有共同價值理念的陜北紅色文化內容,利用多元化傳播主體和多種傳播渠道傳播出去,最大程度消除國外受眾對陜北紅色文化的偏見和誤解,逐步擴大陜北紅色文化國際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3.構建智能推薦系統,提升傳播精準度
國外受眾是陜北紅色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直接作用群體,如果不能充分研究和分析國際受眾的需求,那么陜北紅色文化的外宣反而會事倍功半。大數據為陜北紅色文化資源的精準、高效、生動直觀地對外宣傳打開了新的大門,通過數據挖掘,精準地找到國際受眾喜歡的陜北紅色文化內容,把相應的資源推送給他們。因此,可以構建陜北紅色文化資源智能推薦系統,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國際受眾信息、陜北紅色文化資源信息、受眾行為信息和訪問設備信息等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類、聚類、關聯、匹配等分析,篩選推薦候選集,并最終為國際受眾生成陜北紅色文化資源的推薦結果。利用智能推薦系統,不僅能夠激發國際受眾學習紅色文化的動機和動力,讓國際受眾無形中接觸并感知更多的紅色文化,還能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提升陜北紅色文化傳播的精準度。
4.大力培養專業的陜北紅色文化翻譯、傳播人才
著力培養陜北紅色文化翻譯者的翻譯技能,特別是培養其對陜北紅色文化經典文獻和專有名詞的翻譯能力,規范陜北紅色文化的翻譯用語,減少不必要的誤讀和曲解,提高陜北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此外,還要強化陜北紅色文化翻譯人才的理論基礎,使其在通曉陜北紅色文化的基礎上,真正講清楚陜北紅色文化;再者,培養陜北紅色文化翻譯者對國際話語體系的認知能力,讓其了解受眾所在國家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以及價值觀等,用國際受眾聽得進去、聽得清楚和聽得明白的方式把陜北紅色文化傳播出去;最后,可以大力引進受眾所在地區的專業媒體翻譯人員,壯大陜北紅色文化對外翻譯人才隊伍,提高陜北紅色文化對外宣傳的質量。
5.以陜北智慧紅色旅游為載體,擴大國際影響力
在當前全球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日益頻繁的趨勢下,擴大陜北紅色文化對外交流是必然要求,但在對陜北文化資源外宣現狀調查過程中發現,當前陜北紅色文化對外交流仍略顯薄弱,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對外交流渠道。國際紅色旅游是國際旅游的一個重要分支,承擔紅色文化對外傳播的艱巨任務,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隨著旅游業信息化建設的提升與優化,智慧旅游成為旅游產業轉型的新趨勢,發展陜北智慧旅游,不僅可以吸引大量國外游客,也可以進一步帶動陜北紅色文化外宣,提升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智慧旅游的關鍵是建立無障礙溝通渠道,因此,建立雙語語料庫尤為重要,同時為了保證語料的可靠性和時效性,在收集語料時要加以甄別,必須選擇權威語料,并定期對語料庫進行更新維護,確保語料庫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結 語
陜北紅色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大數據的發展為陜北紅色文化的外宣研究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本文研究了大數據背景下陜北紅色文化外宣的具體路徑,以推動陜北紅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擴大陜北紅色文化國際影響力,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塑造國家形象、爭奪國際話語權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趙雨,王薇.紅色旅游漢英平行語料庫的研制與應用——以陜西省為例[J].海外英語,2021(5):176-177.
[2]李韋健,翟夢迪,符家寧.紅色文化的新媒體創新路徑研究——以湖北恩施娃娃寨為例[J].今古文創,2023(6):119-121.
[3]歐陽弘毅.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紅色旅游用戶畫像應用[J].宜春學院學報,2023,45(1):70-74.
(孫姣夏: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林基艷:榆林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