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水畫是傳統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的基礎性課程。高校山水畫傳統教學模式為“理論講解+示范”,由學生自行臨摹和進行寫生訓練,教學活動較為僵化。本文在簡要概述高校山水畫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當前教學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路徑,為提高山水畫課程教學成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山水畫  高校  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將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勢相結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進行優化調整,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最終實現“線上+線下”的良好教學成效。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高校山水畫傳統教學主要是以線下教學為主,學生難以實現理論學習與臨摹寫生等實踐內容的統一,人才培養成效難以體現。構建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高校山水畫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1.教學成效提升的實現路徑

山水畫作為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形式,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60年左右,高等院校開設山水畫專業課程,并經歷了較為復雜的發展歷程,當前山水畫課程教學受西方繪畫理論影響較為顯著,臨摹、寫生和創作三步式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具有多方面優勢,但是在當前教育和社會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教育技術不斷革新的背景下,對教學成效產生桎梏,人才培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構建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是教學成效提升的基本路徑。

2.“三全育人”體系運行的基本支撐

“三全育人”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期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專業課程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主陣地,必然要納入“三全育人”體系。但是在高校山水畫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難以滿足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要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改變山水畫課程教學組織方式,通過合理的方式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能夠在做好專業技能教學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思政素養,提升學生學習山水畫的積極性,為我國藝術領域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3.創新型人才培養實現的基本要求

創新思維培養是我國高校美術專業教育面臨的共性難題,也是當前繪畫藝術發展中高等教育應當解決的實際問題。創新思維培養受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學生主體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只有通過深層次教學模式改革,全方位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培養成效。因此在高校山水畫課程教學中,必須要通過多種組織方式,對教學模式的各個方面進行優化改革,在做好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基礎上,為社會提供更多創新型山水畫藝術人才。

高校山水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繪畫基礎和藝術素養較為薄弱

山水畫屬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形式,經過復雜的發展過程,也蘊含著深厚的精神內涵,這些精神內涵以不同形式體現在山水畫作品、畫論和欣賞評價中,為學生進行專業學習和實踐奠定堅實基礎。但是受到我國大中小學教育體系銜接不暢、對學生基礎素養培養重視不足的影響,學生知識結構不完善,無法滿足教學活動開展要求,例如部分學生更加側重于技法學習,但是缺乏藝術鑒賞力;部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較為扎實,但是在技法應用和表現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些情況都會對學習效率產生負面影響。臨摹是山水畫學習和思維培養的基本形式,但是部分學生只側重于各種繪畫技法的學習,沒有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畫史、畫論,沒有深入認識作品中蘊含的藝術性、觀念導向和意境特征,因此學生在山水畫創作中只能展示出作品的形,缺乏良好的意蘊,無法有效提升創作質量。

2.技法教學存在誤區

技法學習是山水畫課程的基礎,對學生創作能力和創作水平具有直接影響。就教師而言,多數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理論式教學方式,只是簡單地將技法理論和技法使用要求傳輸給學生,沒有同步講解審美、韻律、節奏等知識點,知識傳授方式也較為固化,片面依照西方藝術形式要求開展教學,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明顯降低。就學生而言,對技法學習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簡單地將技法學習認定為使用毛筆、水和墨在紙或絹上寫字、繪畫,導致在學習中對筆墨精髓理解不夠深入,技法應用較為固化,技法應用能力只能夠滿足后續臨摹階段的學習要求,在寫生和創作訓練階段就無法起到應有的支撐作用,無法體現作品的韻律,更無法體現出“氣韻生動”的審美效果。

3.教學資源儲備不足

高校山水畫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支撐,需要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素材,滿足組織教學活動和學生拓展學習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當前課程教學體系中,多數教師還是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出發點,簡單地融入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難以實現高水平教學資源的有效拓展。這一問題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對山水畫教學資源采集重視不足,沒有搭建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教學資源庫;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教師自身資源整合能力不足,沒有充分利用研究資料、圖書館和網絡等渠道采集整理教學資源,在教學活動中選用的教學資源較為陳舊,展示和講解方式也缺乏創新,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此外,學生不僅缺乏自行搜尋學習資源的意識,在操作能力上也有所不足,容易造成教學模式的僵化。

4.教學設計不夠合理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引導,更為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實現各個教學環節的有效銜接,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當前高校山水畫課程體系中,教學設計依然不夠合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對教學設計的重視程度不足,主要是套用原有的教案,沒有對教學設計進行創新;二是教學設計模塊較為固化,只是簡單地分為目標設計、課堂組織和作業布置等內容,沒有考慮到學生主體地位轉變對教學設計的影響;三是對思政元素挖掘重視不足,沒有能夠深層次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運行體系不夠完善;四是部分教學方法設計與學生認知水平存在偏差,學生學習興趣得不到提升,對教學成效產生負面影響。教學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教師隊伍培養投入有較為明顯的聯系,尤其是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廣泛應用的情況下,新型教學平臺操作更加復雜,教學設計水平對教學活動組織具有直接影響。

5.教學組織能力不足

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生明顯變化,諸多環節都需要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部分教師在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時,在思想和教學方法應用上還沒有及時轉變,會出現過于強調教學組織管理,或過于放開這兩種情況。在線上教學實施過程中,前一種情況會使學生產生應付心理,自主學習效率偏低,后一種情況則會造成部分學生無法按時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在課堂討論環節無法深度參與。因此如何適應混合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新變化,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優化,確保各個環節能夠有效銜接,推動教學模式應用成效不斷提升,是山水畫教師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

6.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山水畫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評價體系構建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準確評估教學實施水平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基本依據。但是在當前教學組織過程中,評價體系建設相對較為滯后,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難以顯現出來。一方面是由于評價標準過于單一,以學生臨摹作品為例,主要是側重于對學生臨摹時的技法應用熟練度的評價,無法準確評估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則是評價體系的主觀性過于顯著,多是以量化分數來呈現,沒有能夠實現精準化評價,由此造成學生無法長久保持學習熱情,創作水平停滯不前等問題,更無從談及作品氣韻的展現。評價體系方面的欠缺,使得教學設計優化缺乏對應依據,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會受到顯著影響,無法滿足新時期高校山水畫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要求,更無法滿足創新型藝術人才培養的要求。

高校山水畫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路徑

1.轉變傳統教育理念

深層次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優化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構建更為完善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高校山水畫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首先,教師應當轉變以繪畫技巧為主的理念,將引導學生合理應用繪畫工具、材料等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促使學生深入探究繪畫藝術的本質;其次是要將學生的山水畫作品鑒賞、品評能力培養融入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養;最后,要強化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體系構建,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強化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成長為新時代繪畫人才。

2.強化教學資源儲備

教學資源尤其是數字化資源,是山水畫專業教育體系中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支撐,對教學方式應用和學生自主學習都有著直接影響。教學資源儲備的內容,除學生臨摹所需要的經典作品外,還應當包括與學習活動相關的畫史、畫論等,引導學生認識山水畫學習中理念、技法與意境的關系,確保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能夠有效銜接。

新時代背景下,教學資源儲備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首先是校內資源的合理開發應用,包括專業課程教學歷年積累的教學資料、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等,這些資源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直接應用于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其次是社會資源的合理開發應用,包括學校所在城市的“三館一中心”(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文化服務中心)等設施中的資源,這些資源通常是以地方文化特色為主,能夠彰顯地方山水畫作品創作特征,能夠為山水畫課程思政教育活動開展提供良好支撐;最后是網絡資源的合理開發應用,主要包括專業性的美術網站和部分圖書館官方網站的開放電子資源等,這些資源具有類型豐富、使用便利等特征,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通過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構建較為完善的教學資源庫,才能夠確保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整體推進,為教學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3.合理優化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平臺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載體,尤其是為線上教學活動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當前針對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教學平臺較為豐富,雨課堂、藍墨云班等平臺都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山水畫教學的基本要求,對平臺模塊進行優化設計,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為教學活動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在信息化教學平臺應用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利用平臺所具有的數據統計功能,精準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理解和應用水平的有效評估,分析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點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確自身學習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進行交流,提出各自學習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多元化的互動,更好地提升認知,提升學習成效。

4.探索新型教學方法

在高校山水畫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實施過程中,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是確保教學成效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結合山水畫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可以積極利用如下教學方法:

一是小團體教學法。小團體教學法與小組教學法形式較為接近,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更加側重于學生的集體意識和人際交流能力培養,這種教學方法最初應用于體育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效。將小團體教學法應用于高校山水畫課程教學,教師在講解教學重點和基本要求后,學生以團體形式完成臨摹或寫生訓練,在完成訓練過程中,能夠與同伴進行不同方面的交流,并通過集體討論和總結,提升繪畫技巧應用能力和情感表達水平。

二是項目教學法。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結合組成對應的項目小組,依托明確的項目主題,由學生自主完成項目信息采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及自主評價等各項內容。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校山水畫課程教學,主要是針對部分理論性較強、具有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例如在以樹木或山石為主要創作內容的教學中,就可以將古代作品技法應用差異分析作為項目主體,由學生自行完成項目實施的全部內容,不僅能夠更好地提升課程教學成效,還能夠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是工作室教學法,這是依托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背景,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對接的教學方法。通過更加靈活的組織方式,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網絡購物平臺等展示自己的作品,由社會群體針對作品提出意見,以此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創作中的不足,拓展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提升創作能力和鑒賞水平。

5.提升教學組織能力

全面提升教學組織能力,確保教學方法應用成效充分體現出來,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要求。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通過教學環節的協調組合,更好地提升課程教學成效。高校山水畫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提升教學組織能力,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1)提高教學設計靈活性,混合式教學模式通常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應用,不同教學方法應用的重點有明顯差異,在不同方法組合應用中,應當關注對應的重點內容。(2)強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尤其是臨摹和寫生作業,多數都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因此在教學組織中,應當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3)充分利用信息化學習平臺進行教學組織,將教學環節的組織納入平臺體系,及時向學生推送學習信息,學生在完成學習內容后,將對應的學習情況上傳至學習平臺,教師通過學習情況評估,對后續教學設計進行優化,更好地提升課程教學成效。

6.優化教學評價體系

優化教學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動態的全過程、全方位、客觀性評價,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解決教學問題的基本依據。教學評價體系應當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個方面,更為準確地對教學成效進行評估。教師評價內容除教師的繪畫技能水平、教學組織能力外,還應當涵蓋職業素養、自我提升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學生評價則應當將過程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應當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通過更為完善的評價體系,精準分析各個學生知識結構和思政素養培養方面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式、教學組織體系進行優化,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成效不斷提升。

結  語

高校山水畫課程不僅是培養繪畫人才的基礎性課程,更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課程。對于專業課教師而言,必須深層次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提升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認識,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推進教學改革,實現師生主體地位轉變,提升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更好地提升課程教學成效,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創新型繪畫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為我國繪畫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茂華.山水畫創作式寫生教學探賾[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2,37(3):118-121.

[2]崔遨然.青綠山水畫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2):40-42.

[3]張群.“詩畫合一”教學模式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評鑒,2019(23):131-132+152.

[4]李貞艷.山水畫構圖的訓練方法與策略探析[J].美與時代(中),2019(10):31-32.

[5]歐陽芬莉.高校山水畫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5):111-113.

[6]白曉偉.“融合”筆墨與意境的山水畫教學模式[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120-122.

[7]熊敏鶴,吳夢琦.論微課在高校山水畫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9(1):19-20.

[8]柳姍姍.當前高校寫意山水畫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7(9):118-119.

(張然: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