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等藝術類院校電子管風琴專業教學存在一些現實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面臨諸多挑戰。在電子管風琴專業教學中,鈴木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各具優勢,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使二者在識譜、節奏和演奏技法等方面發揮各自的優勢,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  鈴木教學法  電子管風琴教學

電子管風琴也被稱為雙排鍵電子琴,是一種集成度較高的電子樂器,它可以模擬演奏絕大多數樂器的音色,演奏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因此,電子管風琴也被稱為“一個人的樂隊”。目前,開設電子管風琴專業的高校已達130余所,為了更好地適應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對音樂類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電子管風琴專業教學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當前,我國藝術類高校的電子管風琴專業教學實踐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在電子管風琴課堂教學方面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電子管風琴專業作為一門集演奏、編曲、作曲為一體的復合型交叉學科,不同教學法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十分顯著,研究不同教學法視域下電子管風琴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具有實踐性意義。

鈴木教學法與奧爾夫教學法內容簡述

1.鈴木教學法

鈴木教學法是由日本教育學家鈴木鎮一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提出來的,是世界四大教學法之一。他提出,教育具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二是將知識和技能有規律有方法地進行傳授,也就是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才能教育”。當前,鈴木教學法廣泛應用于各種器樂教學中,在音樂教學領域取得了高效的教學成果。

鈴木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才能教育,主要包括早期教育、環境和訓練方法三大內容。第一,音樂教育要從早期開始,早期教育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教育,鈴木認為,才能不是天生的,是在良好的早期教育環境中形成的。早期教育要遵循兒童自然身心發展的規律,才能是自然而然培養起來的。第二,鈴木認為才能的形成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好的環境可以形成好的才能,如果父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在音樂教育早期就為孩子播放經典樂曲,使孩子沉浸在動聽的音樂中,有利于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敏銳度和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習音樂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鈴木也強調了父母的重要性,他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兒童接受音樂教育之前,父母首先要進行學習,父母和孩子一起接受音樂教育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第三,鈴木教學法重視在教學中“反復強化訓練”,要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練習。鈴木教學法主張在器樂訓練中進行反復強化訓練,通過采取不同的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來進行強化訓練,最終完美地將作品呈現出來,這種“反復強化訓練”不是單純的動作重復,而是多種形式的反復,每一遍演奏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2.奧爾夫教學法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來的,奧爾夫教學法主張“原本性”、“即興性”和“整體性”的教學理念?!霸拘浴币魳肥侵复蟊妳⑴c的音樂,每個人參與到音樂中來,將動作、舞蹈、語言充分結合,所有人都是演奏者和參與者,通過展示語言和動作等人類最自然和樸素的行為要素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霸拘浴钡慕虒W理念就是使受教育者的腦、心、口和四肢都能夠參與到音樂中,全身心感受音樂的美感和各種音樂要素,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地位。“即興性”是一種操作行為,指通過游戲入手,以即興學習為教學的出發點,在即興表演中要重視統一的節奏感,“即興性”強調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原本性”音樂素材基礎之上的,是對“原本性”音樂素材的重組和創新。奧爾夫強調,教師不需要過多地講授,而是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作,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美感和內涵,實現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罢w性”是指音樂作為一門整體性藝術,將語言、動作、舞蹈等結合為一體的音樂教育行為模式,蘊含了教育的整體性內涵。

奧爾夫教學法和鈴木教學法具有一些相同點,二者都強調對學生的美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目標;二者都是從本國國情和人的成長規律出發,結合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教育;二者都強調受教育者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奧爾夫教學法產生于西歐,鈴木教學法產生于東亞,由于產生的時間和背景不同,二者在教學理念等方面也存在諸多不同。奧爾夫教學法適用性廣,教師有廣闊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鈴木教學法強調早期教學,教學理念更加關注技能訓練方法的運用和父母的作用。

鈴木教學法與奧爾夫教學法視域下電子管風琴教學的異同

1.教學理念方面

鈴木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都重視人的培養,但二者培養的角度卻不同。奧爾夫強調在培養和造就人的同時,開發學生的創造性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奧爾夫教學法在電子管風琴教學應用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將“人的教育”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鈴木教學法則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將電子管風琴作為教學工具,最終實現學生的人品塑造。雖然二者都能夠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但是奧爾夫更加側重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將音樂、舞蹈和語言等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獲得最真實的感受,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最核心的理念——“原本性”的體現。鈴木教學法在電子管風琴教學應用過程中,則側重于“模仿”,通過不斷模仿使學生適應外部的刺激來提高他們的能力,強調的是反復教學。

雖然二者都強調“培養人”的教學理念,但是教學效果不盡相同。奧爾夫教學法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電子管風琴的演奏,喜歡音樂,進而培養出樂感。但是鈴木教學法則注重在兒童時期就接觸電子管風琴,了解其音色和演奏風格,讓學生視唱聆聽悅耳的曲目,培養其樂感和想象力,進而培養出優秀的電子管風琴演奏者??傮w來說,奧爾夫教學法更側重音樂素質的提高,更加適用于中國的電子管風琴教學環境。

2.教學目的方面

鈴木教學法與奧爾夫教學法都強調音樂教育要以人為本,但是指向卻不盡相同。通常來講,教學目的指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思維能力、創造性等方面發生的變化或者產生的結果。雖然奧爾夫教學法和鈴木教學法都強調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目的,但前者更注重對受教育者心靈的滋養,它強調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受教育者內心的荒蕪,豐富受教育者的心靈,因此,在電子管風琴教學過程中,奧爾夫教學法的教學目的是通過電子管風琴的專業教育使人們找到應該具備的寶貴品質,他追求的是人類高尚的情懷和品格,這才是奧爾夫創辦教學法的初衷。

鈴木教學法也強調以人為本,但是更加強調其不是為了培養具有高超演奏技能的音樂天才和神童,而是要開發受教育者自身的潛能。鈴木認為,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人格,追求心靈和行為的美好與高尚,因此,在電子管風琴教學過程中,鈴木教學法強調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演奏技能的訓練,還要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他還強調,音樂教育和精神信仰有緊密的聯系,通過電子管風琴專業的教學培養學生的信仰,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才是鈴木教學法的最終目的。

3.課程設置方面

奧爾夫教學法在電子管風琴教學中引入了集體授課的形式,通過游戲編排來使學生感受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強調學生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集體課中,學生可以共同完成某項特定任務,培養了協作能力。鈴木教學法在電子管風琴教學中采用一對一為主、集體課為輔的授課模式,一對一授課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問題,及時糾正。除了一對一上課,鈴木教學法也會設置集體課,舉辦音樂會,通過合作學習、鑒賞音樂和集體演奏來提高音樂素養。總體來說,在奧爾夫教學法教學中,教師要像啟明燈一樣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鈴木教學法則要求教師起到示范作用,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

4.課堂主體方面

奧爾夫教學法反對“教師中心論”,它強調教師在課堂中應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應采用啟發式教學進行授課,教師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進行精準備課,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在電子管風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活躍課堂氛圍,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奧爾夫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要經過培訓和考核才能夠任教。

在鈴木教學法的課堂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彈奏時出現的錯誤,通過反復的技能訓練糾正錯誤,提高演奏水平。鈴木教學法教學的課堂更側重發現問題和糾正問題,教師在每節課后都會結合錯誤的地方布置相關的作業,并進行正確的示范演奏,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因此,鈴木教學法要求電子管風琴教師具備專業的演奏水平和優秀的演奏能力,掌握電子管風琴的演奏技巧,并具備組織課堂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結合鈴木教學法開展相關教學。

5.音樂題材方面

奧爾夫教學法主張“原本性”,在選用的音樂題材方面多屬于“原本性音樂”。“原本性”是指屬于原始素材和起點的,接近自然和人的本能的,是音樂中最基本的因素。奧爾夫教學法主張以節奏為基本的音樂元素,也稱之為“原本性節奏”,它最大的特點是節奏突出,鏗鏘有力。

鈴木教學法中音樂題材的選擇多屬于經典性音樂。鈴木鎮一認為,只有學生沉浸在世界級大師演奏的名曲中,才能培養出他們對音樂的敏銳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鈴木為初學者安排的學習內容大多數是具有歌唱性和旋律性的,藝術感染力極強的世界級音樂作品的片斷,通過不斷循環播放優秀的大師級作品片段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

鈴木教學法與奧爾夫教學法在電子管風琴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我國高等藝術類院校在電子管風琴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師并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枯燥地傳授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學生進行機械的記憶和練習,教學過程中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高等藝術院校的電子管風琴數量有限,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充裕,演奏技巧很難提高,影響了電子管風琴教學的效果。因此,要結合電子管風琴教學現狀進行改革,解決其存在的主客觀問題,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不僅要揚長避短,更要取長補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1.識譜教學方面

電子管風琴教學一般都是從識譜開始的,教師往往從播放示范演奏音樂開始,使學生逐漸熟悉電子管風琴的音色、音響等。教師在使用鈴木教學法進行識譜教學時,往往采用的是模仿的方法,包括示范模仿演奏和音頻模仿演奏。鈴木教學法強調,教師播放示范演奏以后,要通過示范模仿演奏的方式教授學生識譜,示范模仿演奏對于電子管風琴初學者比較適用。學生在初學階段的識譜能力較弱,無法掌握所有的識譜常識,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掌握識譜常識之前進行多次示范,不僅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洞察力,當學生能夠熟練演奏時,教師可以進一步采取音頻模仿演奏形式。

奧爾夫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也就是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即興性”與“原本性”教學理念的體現。在電子管風琴教學初期,教師可以運用“原本性”教學理念,通過設計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即興發揮。例如教師播放一段管風琴作品,讓學生聽到音樂后即興做出相關動作,教師結合學生創作的動作進行舞蹈編排,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更快地掌握了識譜常識,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另外,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識譜常識,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樂理知識即興為所學習的樂曲譜寫簡單的伴奏,可以單獨譜寫也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編寫。

2.節奏教學方面

在節奏教學方面,鈴木教學法更加注重通過對學生的早期教育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知力。鈴木鎮一曾說“一個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在早期教育和早期教育的環境中形成的。才能類似于語言能力的形成,都是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培養起來的,是在自然不緊張的狀態下形成的”。學習電子管風琴要有良好的音樂環境,使自身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日復一日音樂的熏陶和感染來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特別是節奏感。因此,鈴木教學法強調的是在早期教育中提高節奏感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節奏訓練是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原本性”教學理念強調的部分,奧爾夫教學法一直將節奏教學作為重要內容,強調學生要參與進來,通過身體的四肢來創造聲響,例如拍手和跺腳等方式,塑造學生的節奏感。教師可以通過樂器擊打節奏,讓學生進行模仿,進而理解節拍的強弱。教師也可以在電子管風琴上先為學生演奏,讓學生跟著音樂走,通過搖頭、跺腳和拍手等方式參與到音樂當中,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也解決了演奏時的節奏難點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這也體現了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原本性”教學理念。在電子管風琴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節奏感的重要性,通過調動學生的腦、心、口和四肢來增強節奏感,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另外,聲勢教學是奧爾夫教學法的一部分,借助人體的動作發出不同的聲響用于節奏訓練。除了通過聲勢教學來進行節奏訓練外,奧爾夫也強調借助語言的力量加強訓練,通過訓練學生的朗誦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節奏和韻律感。

3.演奏技巧方面

對于電子管風琴初學者來說,演奏技巧至關重要。初學時,對于連音和非連音、跳音等基本功的學習是重要內容,進而延伸到和弦與音程的演奏。這種教學過程符合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原本性”特征。奧爾夫強調,“原本性”不是單純的音樂,而是和舞蹈、語言、動作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學生自己參與的音樂,使學生的心、腦、口和四肢等都親身參與到音樂中,屬于發現式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音樂的美感,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局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彈奏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放松,用心去體會作品的魅力,培養學生鑒賞音樂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教師在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時,可以引入一些耳熟能詳的曲子,讓學生通過“哼唱”的方式表現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奧爾夫教學法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鈴木教學法強調反復強化訓練,通過教師科學地指導進行反復強化訓練,可以達到技能的完美演奏。但是反復強化訓練不是單純的沒有科學指導的訓練,是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在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下進行的。在電子管風琴學習的某一階段,學生通過在家練習某一首曲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師就會繼續下一曲的練習而不再要求學生繼續練習,當學生需要再次練習上一首曲子時,演奏技能直線下滑,這種現象在電子管風琴教學中十分常見,給學生演奏技能的增長增加了阻礙。實際上,鈴木鎮一強調的反復強化訓練是多形式的反復練習,教師要對每一遍反復練習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每一遍反復練習讓學生的彈奏技能有所增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達到更好的演奏水平。

結  語

對奧爾夫教學法和鈴木教學法進行比較研究,為我國電子管風琴專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管風琴教學體系。具體地說,奧爾夫教學法蘊含了“原本性”、“即興性”和“整體性”教學理念。鈴木教學法則側重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環境以及反復強化訓練的教學理念。在識譜教學方面,奧爾夫教學法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鈴木教學法則側重教師的示范模仿演奏;在節奏教學方面,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腦、心、口和四肢的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鈴木教學法則提出要在學生的兒童時期開展早期教育,并完善早期教育的環境,進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節奏感;在演奏技巧方面,奧爾夫教學法強調學生要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舞蹈、語言和動作等的緊密配合加強親身感受,進而提高演奏技巧,鈴木教學法則強調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反復強化訓練,通過反復訓練來提高演奏技能。因此,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一課一策”,完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德)芭芭拉·哈澤爾巴赫.奧爾夫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

[2]晨曦.鈴木鎮一教育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5.

[3]張佳偉.奧爾夫、柯達伊、鈴木教學法在我國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教學研究——以濟南市區藝術培訓中兒童小提琴教學為例[D].山東大學,2014.

(張靜: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