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9月21日下午,陜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學高三(1)班的教室里,師生齊誦古詩文的聲音清澈響亮。陜西省西安中學整校幫扶子洲中學教師周易正帶領學生一起學習韓愈的《馬說》。

這是“教育伯樂”周易日常上課的一幕,也是他四年幫扶支教工作的一個寫照。

20231018091415664-53-45e91.png

2019年6月,受陜西省教育廳委派,西安中學語文教師周易前往子洲縣幫扶支教。在大城市從教近30年的周易,來到子洲后分別在子洲第四小學副校長、子洲中學“西中班”班主任的崗位上工作,他下決心要像韓愈筆下的“伯樂”一樣,用心培養這片紅色土地上的“千里馬”。

任職子洲四小副校長期間,周易聽聞學校有一名特殊學生小浩(化名),由于病情不穩定常年無法按時在校上課,課業和同級學生相比落下來很多。為此,周易將小浩接到自己辦公室,每天下課后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孩子開“小灶”,一天兩個小時補習功課。這樣的日子他一堅持就是小半年,小浩在他的關懷下也一步步開始與同學交往,學會了獨立處理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英語學習成績更是在班級里名列前茅。“當時我第一次見孩子的時候,走了十幾分鐘的山路帶著他下了山,那個時候沒有他母親在身邊,孩子連出門都做不到。大約是我帶他兩個月后,為鍛煉孩子我鼓勵他獨自回家。小浩下了樓,我趴在窗口看著那小小的身影,穿過校門口的橋,我的心都是揪著的。但看到孩子安然走過,我在后面默默目視著他遠去的身影,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周易感慨道。

將關愛學生刻在骨子里,并非一句空話。周易在子洲中學支教期間,所帶的“西中班”是完全采用西安中學管理和教學模式構建起的“實驗班”,是子洲中學教學質量提升的“領頭羊”。周易自打2021年帶班后,班級里每逢學生過生日,他都會為學生錄制祝福視頻;為了家訪,周易不辭辛苦,跑遍了縣城,到每個學生家里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他將自己的辦公室設在教室里,備課、辦公都堅持和學生們在一起。班里的學生從起初的抵觸和不理解,逐漸轉變成了對他的感激和愛戴。同樣來子洲支教的西安中學物理教師白富東說:“周老師在西安中學任教期間就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來到子洲他還是始終如一地陪伴著學生,幾乎全天都在教室里,這種精神真令我欽佩!”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這句詩是學生鐘佩文在教師節板報上寫給周易老師最誠摯的祝愿。就在前不久的教師節,“西中班”的學生們在周易常去的自習室,為他準備了一份鮮花、蛋糕、板報的別樣節日祝福,以此感謝他高中三年的護持與付出。“這三年一直都是他給我們過生日,這一次我們也要給他過一次節。”學生李宇慧說。

周易說:“在‘需要’和‘付出’之間,我首先選擇付出,付出夠了,我想要的東西自然也就來了。”2022年春節前,周易義務開設了假期自習室,學生們自發地來校上自習,集中進行學業上的查缺補漏。這樣的公益自習課,“西中班”從高一開始每周日都開班,作為班主任,周易堅持了三年。由于勞累和飲食不規律,去年春節沒回家的周易患上了被當地人稱為“癱癱病”的布氏桿菌病,發熱、腰痛、關節痛等癥狀一直折磨著他,但周易依舊堅持帶病上課陪伴學生,直到病倒住院。住院期間,周易仍放心不下自己的學生,堅持每日給帶班老師打視頻電話,詢問學生的上課和生活情況。病情稍有好轉,他就不顧醫生的反對帶著藥再次重返校園。“周老師生病期間,我曾替他代理過一段時間的‘西中班’班主任,當真正效仿周老師管理班級的時候,我才體會到他是體力和腦力的超負荷付出。他真的把每一個學生視作自己的兒女,對他們傾囊相授。”西中班數學老師席會靈說。

“‘西中班’的這些孩子就是我的家人,我們的班就像學校的一束星火,假以時日我相信星火可以在子洲燎原。”周易以自己在西安中學多年的班級管理經驗為基礎,結合子洲實際,為西中班制訂了一套管長遠、可操作的班級管理制度體系——《高中生規定動作》,為班級定下了“高一守紀律養習慣、高二展個性樹自信、高三定目標穩實施”的三年教學管理計劃。

“我高一上了‘西中班’后,周老師帶著我們共讀6本名著經典,鼓勵我們每個人上臺演講并學習樂器,到現在我都上臺演講三十余次了,更積極地參加了多次校內外課余活動,而且我還當上了班級的眼保健操監督員。”學生李宇慧說。在“西中班”,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責任與歸屬感,周易給班級每個學生都分了任務,“‘燈王’‘花王’、風紀股長、眼保健操監督員”等一個個別出心裁的職位,讓班里的學生們緊緊地團結在他這個班主任的身邊。“我是東北人,性格比較開朗。剛到子洲時,我感覺孩子們缺乏自信和活力,所以就讓他們試著演講,鍛煉當眾表達的勇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他們學會如何讀名著,以此開闊眼界,希望他們在走出校門后能夠泰然自若地踏上更為廣闊的天地。”周易說。

真情付出,可結碩果。在子洲幫扶支教期間,周易先后獲評子洲縣“先進工作者”、2023年陜西省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在這些榮譽的背后,是周易四年幫扶支教的默默付出,更是他情系學生的最好回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