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強國戰略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研究
作者:鐘 華 孫 莉
發布時間:2023-10-17 16:09:10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隨著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也帶動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和教學環境。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指出,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從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觀念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同時,教育改革也不能僅憑一時的熱情和沖動,還需要結合多方面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探索分析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體育教學改革由一個極端邁向另外一個極端,并避免教學觀念方面出現片面化情況。基于此,本文將對體育戰略強國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進行深入探究分析。
[關鍵詞]體育強國 高校 體育課程 改革
課題:西安思源學院2022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教育實施體育育人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YGZJG22023)。
高校體育這門學科不單是學校學科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高等院校開展體育工作的核心載體。《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不僅對現階段體育教學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還將建設體育強國作為戰略發展目標。根據對現階段學生體育學習情況、個人身體素質情況等進行調查分析顯示,現階段學生身體素質一直呈下滑趨勢,因此,高校為了有效改善上述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情況,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革創新應當是現階段開展工作的首要任務。
體育強國戰略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方向
1.培養綜合素質人才
培養人才不僅是高校的使命,也是推進教育工作的核心。新時代要求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此來實現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目標,為創建戰略強國提供人才保障。為了從根本上提高人才素質,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成為重中之重,這不僅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最佳途徑,也是高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同時,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還應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領悟體育精神中的團結友愛。此外,教師還需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施教學引導,充分將體育課程的德育功能呈現出來,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也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愛國主義精神。
2.重點關注健康情況
青年是推動國家建設發展的核心動力,但是現階段學生身體素質一直呈下降趨勢,相關報道指出,年輕人肥胖率已經遠遠超過上一代,特別是男生肥胖率和消瘦率更是超過30%。針對上述情況我國在衛生體育領域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將健康放在工作的前端位置,還需要體育和衛生健康部門協同工作,為創建體育健康新模式做好充足準備,為了確保這一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及教師還需要將健康第一作為教育理念,為知識學習和體育鍛煉協同發展提供支持,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強健體魄、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因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健全人格、增強體質等將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發展基調。
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
1.缺乏完善的教學目標
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高校開展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應當及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更新調整,將目標定位在培養怎樣的人、如何正確落實人才培養任務等。對于現階段體育教學來講,很容易出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相分離的情況,比如,大部分教師已經了解到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然在運用傳統灌輸式方法進行教學,體育實踐活動也將競技作為主要核心,這個過程不僅無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引導,還會導致學生基礎能力方面培養的缺失。
2.缺乏科學教育功能
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情況調查分析顯示,因受傳統教育影響較為嚴重,高校及教師對學生個體發展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體育教學改革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健康的素質教育引導和良好的體育文化素養引導,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在體育教學大綱要求下安排的理論性體育課程時間不是過短,就是過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沒有涉及專項知識教育,使體育課程無法滿足學生文化素養方面的需求,甚至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阻礙。
3.體育意識普遍偏低
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改變對體育這門學科的理解和認識,需要結合現階段實際情況以穩定、長遠的目光去看待體育教育,體育這門學科并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課程,還會對學生健康成長、強化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習慣等提供幫助。但是,根據對現階段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后發現,因教師和學生對體育學科的理解一直處于表面階段,且無法深刻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長遠意義和作用,另外,教師也沒有對體育教學給予高度重視,才導致體育教育改革發展緩慢,爬坡困難。
4.學生實踐活動較少
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引導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講述體育技能知識等都需要學生親身參與體育活動,但是根據現階段課堂內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教師用來講解理論性知識點,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無法得到充分展示和發揮,如不及時對上述教學情況進行調整會嚴重影響實際教學質量和效果。
體育強國戰略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1.創新體育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穎的體育教學模式,但是大部分學校因受自身體育教學條件和體育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的限制和影響,導致大部分學校并沒有運用新穎的教學模式開展體育教學,在課堂上一直沿用傳統灌輸式方法開展教學,導致大部分學生開始不喜歡體育這門課程,在實際課堂學習過程中嚴重缺乏積極性,這對教師培養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體育習慣等都產生了嚴重阻礙,實際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
為了有效緩解高校體育教學滯后的情況,教師應充分認識新媒體技術對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全面分析和挖掘現階段學生體育薄弱環節,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優化,充分滿足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需求,比如,教師可將體育教學內容與KEEP等APP進行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更舒適輕松的學習模式,同時,教師在制訂教學內容過程中,還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發展情況,及時調整體育課程難度、強度,并運用分層式、多元化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這樣既可以激活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合適的體育訓練活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對特長生提供個性化服務,充分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讓學生獲得充足的運動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
2.注重教學思想革新,落實體育教學任務
在體育強國戰略環境下為了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發展步伐,體育教學改革應當將健康第一作為開展工作的核心依據。上述指導思想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內容:第一,在高校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時,需要對現有的傳統教育引導觀念進行創新,不能再將競技運動項目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同時,教師也需要摒棄之前以競技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后續篩選教學內容、制訂教育目標、運用教學方法時,都應當將健康第一作為主要核心思想。第二,高校還應當重視樹立體育健康觀念,對學生實施體育教學引導,不僅要強化學生身體素質,還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身體保障。第三,高校體育課程內容不單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運用和練習,還應當融入更多健康知識,不單是在體育教學中涉及此部分知識,學校內部還應當定期組織健康教育專題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專題活動進行學習,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行為習慣,還能從整體層面提升學生健康水平,如果只依靠課堂內的幾十分鐘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僅實際效果不理想,質量也難以保證。
要在體育課堂中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教師就應當注重凸顯學生主體位置,還需要體現健康和健身和諧統一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對學生健身過程中產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情感體驗、創新意識等實施恰當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健身練習中找到準確的發展方向。此外,在體育課程內容設計方面也可以將日常生活、健康知識、體育知識等進行資源整合,為完善健康的教育觀念、價值觀念等提供理論支持。
3.創新體育教學觀念,強化學生體育意識
對現有體育課程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后可知,傳統的體育課程一般以教師、教材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教學方法也一直以灌輸式講解為主,在課堂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學生還將反復練習作為主要學習方法。上述方式不僅大量消耗教師的精力,學生實際學習效果也并不理想,這已成為現階段體育教學的普遍現象。為了有效改善上述情況,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及時提出了解決方案和措施。
首先,將知識的客觀性和學生的主觀性和建構性結為一體,并以上述內容為基準構建全新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學習建立在“想學”“愿學”的基礎上,教師要想有效緩解之前枯燥的課堂學習氛圍,就應當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新理念融入課堂。此外,教師還需要將知、情、意、行理念貫徹于整個課堂內部,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扎實掌握運動知識、技能等,為個人發展進步提供幫助;其次,教師在教學時還應當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體驗式體育課程,創設此類課程使學生通過參與獲得深刻的感受、體驗、思考等,一方面可以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科學合理拓寬教育視野,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供幫助,更好地促進教師運用自身創造性智慧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最后,教師在篩選教學內容時還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發展目標,注重凸顯個性化風格、特點,為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4.創新體育教學內容,落實發展基本要求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實際教學內容應當符合學生現階段素質發展要求,同時還需要符合學生年齡、個性特點、心理發展變化等,此外,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專業之間的不同之處,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引導,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顯著提升。在篩選體育教材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專業性質、發展方向、興趣點等,將上述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促進體育教學內容與未來發展的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為提高學生體育知識儲備、體育技能、身體素質等提供幫助。
體育教學是“教”和“學”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體育課程內容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等多方面內容的掌握情況,上述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與學生日后就業時的適應能力有著直接關聯,需要結合現階段學生實際發展情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應當改革傳統的以年齡作為依據的劃分方式,充分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以崗位需要、個人愛好、特長等作為參考依據,這樣才能充分建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專業崗位之間的聯系。
5.重視提升教學條件,保障體育教學質量
現階段高校實際教學情況調查分析顯示,大部分學校都存在資源匱乏問題。其中較為明顯的是體育課程內容方面,因缺乏課程資源導致體育教學與賽事相關的活動較少,根本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實際需求,各高校受實際教學條件影響,在教學資源方面呈現較為明顯的差異,針對上述情況高校應當及時結合實際情況改善問題。高校應當重視硬件教學設施建設,將老舊落后的體育設施進行更新換代,針對現階段實際情況引入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硬件設施。在進行更新過程中可能部分高校會出現資金緊張、場地限制、人員調配不合理等情況,此時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外部教學資源為體育教學工作改革提供補給,比如,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改建運動場地,或者與其他學校進行合作,共同使用運動場地。同時,還需要為學生聘請專業體育教練進行專業講座、授課等,有效緩解體育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此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通過探索深挖的方式,挖出社團、學生組織的無限潛能,為培養高質量體育社團提供動力源泉,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結合實際發展情況為體育社團、賽事活動等提供專業教師進行技術指導。
6.創新體育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能夠使體育教學活動有序推進。體育教學需要制訂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將其作為推進工作的核心要點,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為了將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任務落到實處,對教師也提出了嚴格的標準和要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教學目標中隱藏的引導作用,再將引導作用和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結合,構建符合現階段發展實際的體育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充分將體育強國和體育實踐相結合的優勢展現出來,同時,還需要重視凸顯體育強國教育理念,將這種理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將上述內容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對現階段學生實際需求進行了解和掌握,并從需求出發開展教學工作。只有從學生內心出發,才能和學生在情感方面產生共鳴,進一步深化學生思想意識,完善人才培養發展目標。可見,創新體育教學目標不僅可以為日常教育教學提供全新的方向指導,還可以有效豐富體育教學活動,充分滿足現階段學生實際學習需求。比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將體育強國理念融入其中,可以將籃球實踐練習作為學生團隊訓練技能的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訓練活動,對學生合作意識和刻苦鉆研能力進行培養,同時,設置籃球練習活動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拼搏奮斗意識,使學生在明確的學習目標引導下提高自身體育素養和能力。
7.創設體育競賽活動,活躍體育教學環境
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發展過程中,還需要重視為學生創設多元體育競賽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有效改善學生學習環境、學習氛圍,運用豐富的課程形式進行新知講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在繼續體育教學工作時還需要從大局出發,將體育競賽活動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常態,將體育競賽活動作為學校年度體育考核工作的評估標準,并有針對性地增強體育賽事抽查力度,鼓勵校領導、教師積極參與到比賽活動中,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此外,在制訂體育比賽制度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創設適合不同階段運動水平的體育比賽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參與比賽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在落實多元化體育競賽活動過程中,將創建學生運動項目作為工作核心,為構建社團聯盟組織提供幫助,使其真正落實從上到下的協調管理,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育精神和參與意識。
結 語
對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創新,不僅是為了完成體育強國戰略的教育發展目標,也是為了完成高校體育學科的教學任務,對現階段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落實到具體改革創新工作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前,還應當對自身教育觀念進行創新,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教育觀念可以與時代發展步伐保持一致。與此同時,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還應當重視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和引導,為社會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陶宏軍.建設體育強國戰略下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視界,202(29):58-60.
[2]張利,張振穎.體育強國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4):81-84.
[3]陳盈,林永興.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福建省體育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1):145-149.
[4]趙博.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我國足球教學的價值以及實現路徑探究[J].文化產業,2021(3):93-94.
[5]邱寧.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我國足球教學的價值以及實現路徑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5):163-165.
[6]蘭文軍,吳芳.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評《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理念與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0):65.
[7]吳焱軍,許劍,曾秀霞.體育強國背景下的高校足球教學與發展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5):195-198.
[8]謝鑫.新時代體育強國夢背景下高校體育精神培養的現實價值及路徑研究[J].體育風尚,2022(6):101-103.
[9]王佳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7):7-9.
[10]陳宇.“體育強國”戰略實施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發展策略研究[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0(8):120-122.
[11]劉超.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體育選項課程的價值思考和本位回歸[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11-13.
(鐘華、孫莉:西安思源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