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課程思政導向的高職工匠精神培養體系構建研究
作者:王 娜
發布時間:2023-10-17 10:47:28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課程思政導向是指在高職專業課程教育體系中,充分挖掘課程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再利用合理的方式將思政元素灌輸至學生的思想體系,這是確保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支撐。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應當關注的重點內容。基于課程思政導向要求,構建高職工匠精神培養體系,深層次解決工匠精神內涵理解與內化,實現工匠精神在專業課程中的有效滲透,是高職教育改革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 工匠精神
課題:2021年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課題“《飛機鉚接裝配與機體修理》活頁式教材開發、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21GZ015);2022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的研究——以《飛機鉚接裝配與機體修理》課程為例”(課題編號:2022SZX085)。
工匠精神是由我國教育家聶圣哲提出的,是基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背景,將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職業價值取向融入思想道德體系,并以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品質為具體體現的精神。工匠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在高職教育中深化工匠精神培養,已經成為教育體系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當前的教育實踐活動還沒有形成工匠精神培養的完整體系,無法充分體現培養成效,完善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對高職教育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的時代應然
1.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途徑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新時期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是新型人才培養應當堅守的基本準則。我國高職教育雖然整體上已朝職業能力培養方向轉變,但是在教學組織過程中依然無法擺脫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桎梏,尤其是在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方面,更是明顯滯后。對此,應堅持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導向,明確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重要性,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活動的各個環節,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工匠精神是課程思政體系的基本組成
當前,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體系構建不斷完善、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培養要求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必須將工匠精神培養與課程思政教育有效對接,以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體系。例如,依托先進代表人物事例、大國工匠的故事等內容,融入相應的思政素養培養元素,使學生更加深刻、直接地認識工匠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展現形式,弘揚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豐富和拓展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引領學生追求職業價值、恪守職業操守、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將工匠精神培養與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法治素養培養等有機結合,能夠確保課程思政的導向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3.工匠精神培養是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重要支撐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式不斷變化、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為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作用也更加重要。就我國工業生產體系發展現狀而言,產業隊伍中高級技工、高技能人才的占比仍然較低,高級人才缺口達上千萬,已經成為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最為關鍵的負面因素。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除要做好學生技能培養外,還必須要明確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法治素養、奉獻精神培養、職業理念培養的重要性,可以工匠精神為核心,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正確認識個人發展與創新強國建設的關系,正確認識國家發展與世界形勢變革的關系,為創新強國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課程思政導向下高職工匠精神培養體系的基本構成
1.高職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
高職工匠精神培養是以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新型人才培養為基本導向的,培養體系構建必須明確以下核心要求:第一,要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基本指導,明確工匠精神中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持續專注等基本內涵,引導學生開發潛能、豐富社會關系,實現個性自由發展。第二,要實現工匠精神培養的全面支撐,提升學生的社會關系駕馭能力,使其與社會全面融入,培養良好的職業發展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第三,在工匠精神培養過程中必須堅持與專業課程內容深度融入,引導學生認識專業技能、技藝在工匠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使其自覺踐行工匠精神,努力成長為高技能人才。
2.高職工匠精神培養的原則
以課程思政為導向,全面、深入地推進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需要堅持幾個基本原則:一是要堅持全面覆蓋原則,應在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活動中都明確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外化實踐方式,提升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水平。二是要堅持合理嵌入原則,當前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形勢較為復雜,對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認識存在偏差,不愿意主動踐行工匠精神,使得課程思政的導向作用難以體現出來。對此,在專業課程教學活動開展中,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相關元素,將其與思政理論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認識并在實踐訓練中感悟工匠精神。三是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工匠精神深層次內化至學生的認知結構,引導學生在各種實踐場景下實現行為外化,解決課程思政體系中存在的表層化、孤立化現象,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四是要明確工匠精神培養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從屬地位,避免出現片面注重思想素養培養而影響專業課程教學的情況。
3.高職工匠精神培養的目標
高職工匠精神培養應貫穿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各個環節,在培養目標上,可以三個維度為基本目標。第一,明確學生潛能激發的深度目標,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過程中向學生傳輸工匠理念,依照工匠精神標準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念,提升學生對職業發展的認識,形成嚴謹認真、專注投入和一絲不茍的精神品質,推動學生潛能激發和內在素質培養。第二,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廣度目標。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在社會關系發展中,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思想文化關系等,都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寶,是人類在改造物質世界中形成的具有廣泛實踐意義的精神指引。工匠精神培養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協調能力,還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準社會人”的身份,將精神指引貫穿于個人社會交往活動中,逐步豐富個人閱歷、提升個人才能,實現全面發展。第三,要引導學生實現個人自主性發展、獨特個性發展和創造性發展,實現工匠精神培養的高度目標。在人才培養活動中,可以思政元素挖掘和導入為載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技能學習觀念、職業觀,并逐步實現自我改造、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
4.高職工匠精神培養的內容
課程思政導向下的高職工匠精神培養必須以專業課程為基礎,確保學生在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過程中認識工匠精神、學習工匠精神、踐行工匠精神。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飛機鉚接》課程為例,將工匠精神培養分解為如下內容。
(1)基于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體系,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組織鉚接裝配技能大賽,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活動各個環節,明確造匠人、樹匠心、鑄匠魂的目標。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飛機發動機拆裝調試與維修大賽中多次榮獲國家級一、二等獎,推動技能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升。
(2)邀請先進、工匠、能人進課堂,利用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學習情境。邀請航空“脊梁”劉時勇、巾幗“鉚槍手”林麗、裝配鉗工首席技能專家謝應煌、全國技術能手萬勝強等工匠能人,以專題講座、師生問答等方式,向學生講解工匠精神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體現形式,提升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水平,使其養成吃苦耐勞的工匠品格。例如,對接飛機鉚接鉗工崗位要求,以“1+X”飛機鉚接裝配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參照飛機發動機拆裝調試與維修技能大賽要求,以飛機鉚接知識技能、操作規范和工藝過程等教學內容為載體,全面融入匠心培養,提升課程思政的品牌效應。
(3)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優勢,構建新型教學方法體系,實現教學資源虛實結合。課程思政導向下的學生工匠精神培養,需在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構建“學做相融、虛實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在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中,以國家級職業教育飛行器維修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為支撐,選擇與教學內容關聯性較強、蘊含工匠精神的視頻教學素材,以混合式教學法為實現形式,培養產業升級、產品更新換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培育學生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
5.高職工匠精神培養的路徑
高職工匠精神培養要以課程建設為中心,以思政育人為核心,以線上線下綜合性平臺為支撐,覆蓋課內、課外教學流程,才能夠真正實現技能提升與素養培養的雙重目標。具體而言,工匠精神培養主要包括如下路徑:一是在理論知識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內涵培養,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認識工匠精神培養對個人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實現工匠精神內化。二是在小組討論、項目合作等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認識工匠精神在技能培養中的具體體現,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實現要求,引導學生初步樹立踐行工匠精神的決心、信心。三是在實訓課程中身體力行踐行工匠精神,實現工匠精神行為外化,培養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職業人才。
課程思政導向下高職工匠精神培養體系的運行保障
1.堅持課程思政基本導向
融入工匠精神、回歸高職教育體系,既是我國工業現代化創新發展的必然道路,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度體現的基本要求,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為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尤其是人才綜合素養培養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多數高校都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在“三全育人”體系中,課程思政處于關鍵地位,是對思政教育的有效補充,是學生踐行思政理念的基礎性平臺。工匠精神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就,這一切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思想層面支撐。在航天精神、大慶精神等中國精神傳承體系中,都蘊含著不同的工匠精神內涵。因此,高職教育體系中的工匠精神培養,必須要堅持課程思政基本導向,堅持將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開展具體工作的引領,推動人才培養體系深層次變革,為培養新時代職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2.營造工匠精神培育環境
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成長的各個環節,切實體現出課程思政的導向作用,以“三全育人”體系構建為基本框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應用優勢創設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營造工匠精神學習環境,推動培養成效不斷提升。在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中,可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征,以職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培養為基礎,以創新思維和愛崗敬業精神培養為主要內容,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欄等傳統校園媒體,以及學校微信公眾號、微媒體賬號及云課堂教學平臺等新媒體,向學生宣傳大國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踐行精益求精、嚴謹細致、愛崗敬業的精神,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內涵。在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中,學生可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積極探索工匠精神,依照工匠精神要求完成任務,提升個人思政素養。在產教融合項目運行中,要積極利用企業文化建設和政工工作引導學生認識工匠精神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中的體現形式,以及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持續踐行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
3.育人模式的優化轉變
在高職工匠精神培養體系運行中,要確保工匠精神育人成效充分體現出來,還需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特征,推動育人模式不斷優化。首先,在整體教學模式運行層面應當擯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避免用直接理論灌輸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而要凸顯學生在工匠精神養成方面的主體地位,在課程思政導向下,進一步明確工匠精神培養在課程思政建設和“三全育人”體系中的地位。其次,要做好理論分析,深入研究工匠精神培養與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之間的關系、工匠精神的融入方式等,既要確保專業技能培養到位,又要確保工匠精神的深層次內化。例如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中,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與工匠精神相關的資料,自主學習工匠精神;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圍繞案例深入探討分析,激發踐行工匠精神的主動性。再次,要以專題形式做好工匠精神持續性培養,可借助以央視《大國工匠》為代表的系列節目、由全國總工會與央廣總臺聯合舉辦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以及地方舉辦的其他同類活動為專題教育內容,激發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決心、信心。最后,在學校“三全育人”體系運行活動中有機融入工匠精神,創設工匠精神培養校園氛圍,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4.教學資源的動態更新
工匠精神培養教學資源的動態更新,是由我國工業現代化快速發展和高職人才培養理念轉變雙重因素決定的。新時期我國飛機工業快速發展,在為民航和國防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帶動了下游產業發展,諸多工件和生產體系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對學生的技能培養要求也持續提升。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飛機鉚接》課程為例,在校企合作運行體系就要將電磁鉚接、應力波、自動鉆鉚等新型工藝技術和新材料發展的相關內容,以合理形式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適應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相適應,有效提升人才專業技能水平。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入工匠精神,不僅能提高專業技能培養,還可以強化創新精神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技道合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理念,真正實現工匠精神的浸潤。在教學資源動態更新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校企合作平臺收集與工匠精神相關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學法或項目教學法中進行深度分析,以更好地提升工匠精神培養成效。
5.實踐平臺的高效運行
高職工匠精神培養的成效最終體現在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在高職教育體系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學校可利用校內實訓室實踐、校企合作平臺實踐、創新創業大賽實踐、技能大賽實踐及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等,相互結合構成較為完善的實踐訓練體系,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明確自身的指導地位,幫助學生認識實踐活動中工匠精神的體現形式、踐行要求,以及對個人成長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實踐觀,使其愿意主動踐行“敬業、專注、精益求精、創新”等精神,促使個人成長水平不斷提升。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項目運行中,應當以企業新型人才需求為基本導向,強化企業在工匠精神培養中的主導地位,由企業導師身體力行地為學生做好榜樣,有效彌補學校教師在實踐訓練方面的不足,構建更加完善、系統的實訓指導體系。
結 語
新時期,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課程思政運行體系也逐步完善,將工匠精神培養納入課程思政建設,與專業技能培養進行有效對接,不僅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動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確保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因此對專業課教師而言,必須要認識到工匠精神培養體系構建的重要性,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基本導向,以“三全育人”運行框架為基本要求,創新工匠精神在課程思政和專業技能培養中的融入形式,提升學生主動踐行工匠精神的動力,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職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敏.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政策表征、現狀剖析與優化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22(6):85-88.
[2]伏志強,鄒宏秋.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思政課教學邏輯與實踐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1):82-86.
[3]夏鳳.高職院校嵌入式課程思政的基本原則、三維模式與實施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8):42-46.
[4]張雄,楊易.工匠精神之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路徑論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8):102.
[5]張啟鴻.高職院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5):83-87.
[6]潘偉斌,楊建良.高職高專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進展·問題導向·價值取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7):35-37.
[7]馮寶晶.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與主要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14):108-111.
[8]吳乾莉.工匠精神下高職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24):265.
(王娜: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