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通過幸福教師的自我創造,去培養學生擁有幸福人生而需要的幸福觀、幸福品質和獲得幸福能力的教育。只有當這種能力變成學生的內在素質時,他們的幸福感才會伴其終身,教育也才算獲得了成功。

榆林市子洲縣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子洲一小”)以小學幸福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探究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結合校情、師情、生情實施了系列幸福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明確辦學理念,推動教學創新發展

明確辦學理念,是落實幸福教育的首要工作,也是推動小學教育工作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的重要動力。遵循教育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幸福感受,為學生創造幸福、快樂、健康的教育環境是落實幸福教育理念的重要依據。子洲一小在踐行幸福教育的道路上,始終堅持以鮮明的教學理念為引領,總結提煉出了“尚自然、展個性,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通過科學優化教學課程設計,實施科學教育管理,制定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等多項措施,用實際行動將幸福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各項幸福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個體在教育活動中感受到了學習與成長的幸福和快樂。

在課程設計方面,學校遵循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原則,合理分配課程教育資源、學時、教育活動等,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多樣化發展,使學生個體獲得了更多的學校體驗,有助于推動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在開展學生評價工作時,學校著眼學生發展需求,以培養幸福人生作為重要目標,在評價內容中融入了對學生良好習慣、發展觀念、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考查,科學全面的評價內容,對促進學生實現全面、長遠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鮮明的辦學理念,多樣化的教學課程,科學的教育評價,使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有了更多愉快的感受,進而使學生的個體生命真正實現了幸福成長。

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完善教學體系

教學內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也是實施幸福教育的重要載體,構建科學、多元化、多維度的教學體系,是踐行幸福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學生幸福感受的重要改革方向。子洲一小始終遵循“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校訓,豐富教學內容,深化教育內涵,將學生個人幸福成長、終身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與目標。

子洲一小的多樣化社團活動,為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臺。學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設置了不同的內容、形式和梯度,將校內術科教師、校外專業教師和專業培訓機構強強聯合,通過每周訓練、校際聯賽、公益活動、傳統節日、期末展演等多種形式,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特長,錘煉學生品質,培養幸福感受。

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多種形式的實踐鍛煉機會,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智和體魄,使學生形成了積極、樂觀、進取的良好思想品質,在學生心中播種了正能量的種子。

立足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立足學生實際,著眼學生發展需求,培養健康人格和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是子洲一小實施幸福教育工作的重要立足點、著眼點和教育改革方向。

在德育工作中,子洲一小將幸福教育全面滲透到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和每個環節中,形成了濃厚的德育氛圍。“三八節·我和媽媽換崗位”,真實體驗媽媽的辛苦;“植樹節·我為祖國栽種花木”,還一片青山綠水;“清明節·緬懷先烈寄英魂”,更加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五一勞動節·我和爸媽共勞動”,培養勞動意識……傳承實踐,守正創新,這些實踐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促進了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讓中華博大精髓根植于心,而且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感恩思想、理想信念,落實了“正德、正心、正言、正行”校風和“自主、自律、自信、自然”學風。

開展“學科育人”教育活動也是落實幸福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我們將傳授知識與學科育人有機融合,語文的傳統文化根植,數學的創新思維激發,英語的每日問候常態,科學的實踐操作堅守,體音美活動的有效開展……減少了學科教學活動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問題,提升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工作效率和活動質量,也使得學生獲取了更多的成長與幸福。

規范教師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以教師發展為基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是子洲一小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規范教師管理,引領師德師風,創造多種學習發展平臺,讓教師享受職業的尊嚴與幸福感,也是學校實施幸福教育活動的重要策略。學校在開展教師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除了關注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外,還十分重視師德師風的建設工作,希望通過發揮教師思想和行為示范作用,為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行為習慣培養以及個人發展起到良好的激勵和榜樣作用。將學校建設成為“學生自主、健康、幸福成長的沃土;教師自然、幸福持續發展的家園”是子洲一小實施幸福教育建設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努力踐行幸福教育,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的落實途徑。

在師德師風建設活動中,子洲一小充分關注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定期邀請省內外專家名師開展培訓,安排教師外出培訓,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專業指導和引領,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觀念,提升教師教育工作的專業技能,為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開展高效、創的新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目前學校擁有省級教學能手3人,市級教學能手5人,縣級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32人。“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是子洲一小教風的體現。

優秀的教師隊伍,科學的管理工作,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師資力量,為學校的創新發展和踐行幸福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力保障。

豐富教育平臺,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以家長發展為橋梁、以學校發展為根本”是子洲一小家校合作平臺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十分關注家校合作教育平臺的建設,重視學生家庭教育重要作用的發揮。利用自身科學、專業、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指導學生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旨在為學生幸福成長,構建更加和諧的教育、成長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家校合作教育平臺的建設,需要學校和家長之間通力合作,發揮各自教育優勢,使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各個方面接受到更多正確的指導和引領。

子洲一小開展的家校合作教育活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轉變家校合作教育理念。我們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家長進校園等多種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家長轉變育人理念,改善教子方式,培養陽光心態,享受幸福陪伴。二是豐富家校合作教育活動。子洲一小在開展家校合作活動中,與學生家長建立平等關系,以相互交流、信息互通、團結合作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通過家校合作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學校接受到的科學思想、良好的道德教育和規范的行為習慣,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實踐和延續。同時學生家長通過改變自身行為,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等方式,為學生營造了更加和諧、輕松、自由的成長空間,增強了學生的成長幸福感受。三是構建家校溝通平臺。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為家校合作平臺的構建提供了更多途徑。學校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開設公眾號等多種方式,搭建了家校溝通平臺,使家校合作教育活動的開展實現了雙向甚至多向互動。學校和學生家長之間、學生家長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營造了濃厚的家校合作教育氛圍,為構建幸福教育環境提供了基礎保障。

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師生幸福感受

子洲一小十分重視文化育人理念的落實,將努力讓每一個生命成長為具有“本土情懷、植根祖國、國際視野”大格局和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重要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以學校理念文化作為核心,通過開展年級文化、班級文化、小組文化建設活動等,實現了文化理念的層層滲透與落實,營造了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多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全員參與、人人都是主人的活動形式,充分發揮了集體智慧作用,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開展學校文化理念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還設計出了校徽、校歌、校旗標志符號以及“芪寶、福娃”兩個校園吉祥物。文化育人教育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師生的凝聚力,增強了團結合作精神,營造出了溫暖、友善、健康、幸福的大家庭氛圍。

踐行幸福教育,讓生命幸福成長。將學校建設成為師生幸福成長的沃土與家園,需要科學規范的管理做保障,先進的教育理念做引領,家校相互融合做后盾。目前幸福教育實踐活動仍處于創新實踐初期,只有在不斷地摸索中積累成功經驗,大膽創新,才能真正踐行幸福教育,真正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