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課堂改革的“七個必須”      邊會均

課堂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他主張“立德”,提出仁、禮;他主張無差別化平等教育,提出“有教無類”;他主張尊重個性化的教育,提出“因材施教”。歷經數載,課改人一路探索走來,有過喜悅,也有過迷茫,但始終堅守的是“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師生成長、有利于綜合素養的提升、有利于學校發展。結合平時實踐,筆者提出課堂改革的“七個必須”。

必須以立德樹人為“魂”。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們必須貫徹落實并以之為導向,“五育”并舉,實施育人工程。“立德樹人”要體現在平時教學的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中。

必須堅持強有力的行政力量推動。2021年4月30日,《陜西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陜西省中小學“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活動的通知》正式發布,向全省發出進一步推動課堂革命的號召。在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帶領下,師生自覺自律自愿參與其中,同時借家長之力,形成三位一體、協同作用的格局。

必須以一定的形式為載體。教師必須借助包括大數據在內的多種教學手段、形式開展教學,建立良好的互動通道,達到以學定教、以學立教的目的。

必須尊重常識。教育發展、學生成長、教師教學都有各自的規律,我們必須在做好常規的基礎上,結合校情、教情、學情,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推進。激發學生內動力是改革成功的關鍵。一是開展講座,增進學生對課改的認識;二是對學生進行諸如“小組建設”的方法培訓;三是提出明確的實操和考核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思考、學會總結,最終掌握方法、規律。

必須匯聚八方力量。課堂改革需要教師支持,需要學生響應,需要家長配合,更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必須強化執行力。必須做到“三有三沒有”:有方案、有計劃、有落實;沒有推諉、沒有懈怠、沒有半途而廢。

必須堅定信心。學校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兼聽各方意見或建議;另一方面要堅定課改決心不動搖,這樣才能行穩致遠。

總之,課堂改革無論何種模式、哪種方法、基于何種理論,必須要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有利于師生成長,有利于學校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楊陵區高級中學


駐足,只為多看那一眼       梁紅梅

在幼兒園工作的近十年里,我接觸了太多的家長。每天早上入園時,幼兒園門口總是擠滿家長,那凝視的雙眸、挪不動的雙腳、長時間的駐足徘徊,讓我心生感慨。

那些神色匆匆的年輕人,他們在家庭與工作之間來回奔忙;那些滿頭白發的老者,他們是兒女強大的后勤保障。無論刮風下雨、天晴天陰,他們準時打卡,往返奔波。

入園時依依不舍,離園時甚是歡喜。每當離園的音樂響起,幼兒園就成了歡樂的海洋。那響亮的哨音、整齊的步伐讓人褪去一身的疲勞。好多家長常常為了那句“第一個來接我”,提前一兩個小時在樹底下等候。在入園值班期間,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看一眼就走。那一眼,寫滿太多的不放心,藏著太多的欲言又止。最終,家長將信任留下,看教師給孩子消毒、排隊、一起走向活動室,家長眼中的期盼與不舍都慢慢化作了對孩子的放手和對教師的信任。

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人的呵護與陪伴,融入陌生的環境,邁向嶄新的集體生活。他們要獨立面對許多事,要自己吃飯、喝水、如廁……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新本領、結交新朋友。我想對所有家長說:相信孩子、相信教師、相信幼兒園,你們的放心放手、教師的關注關愛、孩子的自立自強,定能讓每個幼兒期的孩子在園里快速適應、快樂成長。

一個駐足,讓我在慢鏡頭里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需要平靜平和,需要細致細膩,需要耐心細心,讓我帶著這愛的修養繼續前行。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中心幼兒園

班級小報:為學生的習作插上飛翔的翅膀    曹雪柏

寫作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在多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我深刻感受到,部分孩子不喜歡寫作,甚至害怕寫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閱讀積累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興趣不足,動力不夠。

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對寫作的畏懼感,進而愛上寫作。筆者認為創辦班級小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班級小報,習作展示的舞臺。教師可以把學生平日的小練筆、日記以及單元作文中的優秀習作收集整理,編撰成班級小報,一份份班級小報,從文字校對、美術編輯、版面設計到一篇篇小文,都是學生展示才能的地方,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

班級小報,激發興趣的良藥。創刊伊始,我在班上征集小報名稱,學生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先后征集了“文軒報”“新綠”“逐夢”“小荷”等富有創意的小報名字,然后我讓學生在全班演講,闡述小報名字的意義,由學生投票評議,擇優選取,這種方式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我鼓勵學生協作完成每期小報的編撰工作,發揮每位同學的特長。擅長畫畫的,做插圖設計;擅長毛筆字的,給報頭題詞;擅長電腦操作的,做版面設計……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班級小報,素材積累的寶庫。每期小報,刊登的大部分是學生的小練筆、日記等。學生可以在閱讀、對比和借鑒中,互相學習,積累素材,開闊視野。除了刊登學生的優秀習作之外,小報還融入了校園見聞、班級活動和學生成長足跡,開設“校園短波”“一句話新聞”“班級大事”等欄目,豐富小報內容。

班級小報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芳草地”。在它的引領下,學生逐漸養成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動筆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寫作話題和素材,到了寫主題式作文時,學生就可以從自己所讀過的班級小報中迅速搜尋到所需材料,再進行細致加工,使得作文更真實,內容更豐富,真正解決寫作時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局面。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隴縣西大街小學


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      董海蓮

勞動課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進課表進課堂,歸根到底是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樹立勞動觀念,掌握勞動技能,形成健全人格和價值理念是勞動的育人功能,也是勞動成為獨立課程的意義所在。

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和特點開展勞動課程。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學會不同的生活技能,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檢驗、鞏固了教學成果。

按照學校的值班安排,本周輪到我帶班。周四早餐后,陪著聽障學生打掃完餐廳衛生,兩位學生小飛和小杰告訴我:周六想包餃子吃。我把學生的想法跟學校領導及管伙食的小牛教師溝通后,他們欣然答應。

星期六早餐后,做飯的師傅們早早就做好了包餃子的準備工作。在師傅的安排下,我帶著女生擇洗白菜、剝蔥蒜、剪香菇根。男生在師傅的指點下,擠出已剁碎菜蔬中的水分并進行拌餡。這是個力氣活,在師傅的幫助下,小軒將師傅提前泡好的一大碗花椒大蔥大料水,少量分次加入肉餡中,待肉完全吸收了料水后,再打入幾個雞蛋,朝著一個方向不停攪拌,等它們充分融合后,又將熱油潑在餡上,濃香的味道立刻撲鼻而來。

在同學們的互幫互助下,一個個或可愛或瘦弱的餃子包成功了,大家興奮得手舞足蹈。師傅煮了幾十個餃子讓大家品嘗味道,學生讓我第一個試吃。之后,他們才一個個品嘗,大家一致豎起大拇指。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就知道餃子的味道棒極了!看著一盤盤餃子,成就感洋溢在每一個小小勞動者的臉上。

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勞動,享受美食、感受成功、分享快樂,勞動實踐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勞動的樂趣和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陜西省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