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勞動教育項目化實踐活動新路徑
作者:張 娟
發布時間:2023-10-16 15:53:3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面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要求,學校要基于課程標準,打破學科壁壘,依據項目化學習理念,嘗試把勞動教育與項目化學習有效融合,探索“在勞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勞動”的雙向勞動教育模式,推動勞動教育真實、完整且有深度,以此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培養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新課標將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精選和設計課程內容,設置“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各門課程要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綜合性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強化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學依托學校勞動教育特色,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跨學科融合課程,以跨學科融合構建“五育”并舉的“勞動+”課程,通過勞動實踐達到凈化心靈、培育精神、塑造品格、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立足核心素養,開展項目式探究實踐
項目化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強調借助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整合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形成敏銳的問題意識。
結合學校特色,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學將項目化學習融入勞動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校依托校內“云中籬園”、校外“崖畔牧歌”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項目化實踐活動,以任務驅動為目標導向,引導學生在選擇項目、設計方案、完成項目、交流展示等環節中解決實際生活中真實而具體的問題。
中國自古就是以農業立國,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國蠶桑絲綢文化。學校開展了《蠶的一生》主題項目式學習課程。學習活動前,確立了項目開展的核心驅動問題:“母親節前,學校要舉辦一次制作蠶絲皂的活動,并將制作成功的蠶絲皂作為禮物送給媽媽。怎樣才能順利完成蠶絲皂的制作呢?”在核心驅動問題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分解驅動問題:如何幫助蠶寶寶更好長大,怎樣養蠶,怎樣制作蠶絲皂,還可以進行哪些拓展等,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養蠶知識、經歷養蠶過程、完成觀察記錄、組織養蠶經驗交流會、制作蠶絲皂以及展示創新勞動成果等。學生除了制作蠶絲皂之外,還完成了養蠶日記或手賬、“蠶房”設計比賽、蠶繭工藝品制作等。
二、項目實踐助推“五育”,學科融合激發活力
學校在以項目化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形成了以“設計驅動問題—明確項目內容—設計項目規劃—進行成果展示—落實項目評估”為主線的基于國家課程的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施模型。
(一)問題驅動,感知項目主題
勞動教育應面向真實生活。實踐表明,每一個具體的勞動場景都具有轉化為真實的項目化學習活動的可能性。驅動問題僅僅符合“能引起興趣”是不夠的,驅動問題的提出要體現“四性”,即一致性、聚焦性、開放性、現實性。驅動問題要與課程標準一致,要聚焦核心素養內容要求,融通學科內外,強化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將學習結果外顯化。
例如,立夏時節,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學“云中籬園”“崖畔牧歌”實踐基地里的各類蔬菜在學生的精心照料與呵護下,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收獲了近50斤的勞動果實。這么多辣椒怎么辦?學生們議論紛紛,一致認為銷售辣椒最為合適。經過反復思考,師生大致確定了核心驅動問題“校外開設義賣點,用于銷售基地產出的辣椒,然后將銷售所得用于各類公益活動”。這一核心驅動問題的完成需要融合勞動、數學、美術、語文、科學等多個學科知識,有助于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跨越學科界限,提升自身勞動素養。
(二)厘清思路,明確項目內容
項目化學習的本質首要體現在必須有大目標、大計劃,通過項目來整合學習活動、明確學習內容、推動教學組織,從而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場景,為學生提供體驗、探究、交往、互動的學習經歷。如針對基地辣椒采取“銷售”以實現其價值的研究方向,教師先要引導學生認真梳理各類問題,最終把驅動性問題確定為核心項目,即“校外開設義賣點,用于銷售基地產出的辣椒,然后將銷售所得用于各類公益活動”,并將其分解成4個探究子項目,同時合理規劃各個子項目的具體內容及所要達成的目標,并設置項目關聯學科,以勞動課為主,以其余學科為輔,各學科教師協同對學生驅動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推進項目順利實施。
(三)明確目標,設計項目方案
學校要統一規劃,保證項目穩步推進。項目實施以年級組為單位,擬訂項目計劃,力求每個項目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先要明確學生通過項目要掌握的關鍵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擬訂項目學習計劃。學生要根據自己研究的問題組成不同的研究團隊,查閱資料、實地調查、討論分析,制訂本小組的項目實施計劃,并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修訂項目實施方案。在跨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真實的問題情境,整合各學科相關知識,完成具體的活動任務。
(四)實踐總結,開展成果展示
階段性勞動成果展覽是跨學科學習成果的綜合展示,也是圍繞勞動成果開展的項目式學習匯報,可以在學期末開展,也可以在最后一次項目式學習成果匯報中進行,學生可以通過分角色講解、匯報分享等不同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五)多維評價,落實項目評估
評價是項目式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科學的評價結果可以為學習過程提供有益反饋。目前,部分教師對項目式學習主要采用終結性評價,教師主要根據項目成果是否全部實現了預定功能,是否滿足了預定要求來進行評分,但是有關于學生在項目過程中涉及的學習方法和步驟、情感和態度等因素考慮較少。
評價形式多樣化。項目式學習強調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以“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成長性評價體系扎實推進勞動教育的實施。
評價主體多元化。項目式勞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除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外,還應大力引導家長對孩子的家庭勞動進行合理適切的評價。
評價結果激勵化。學校運用“‘五育’并舉 成就楓藤少年”的評價體系,設制“楓藤貼”“楓藤星”“楓藤幣”等分層爭章機制,對學生的勞動實踐、項目探究、成果展示、勞動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營造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
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勞動探究活動,致力于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制訂問題的實施方案,并得出勞動成果,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