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學科閱讀是指根植于所有學科,以提高學科素養、拓展學科視野為目標,實現課內與課外、科內與科外、知識與能力的銜接與整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閱讀策略。全學科閱讀打破了“閱讀從屬于語文學科”的壁壘,將閱讀內容從文學類拓展到實用信息類、藝術及影音欣賞類等范疇,讓多形式、多種類的閱讀信息刺激學生的大腦神經元,促使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增厚,使得左右腦信息傳遞更迅速高效。

一、全學科閱讀的意義

1.培養學習能力,奠定終身發展基礎

傳統閱讀大多局限于文學文本閱讀,注重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忽視對圖表、符號、影音等信息的閱讀。因此,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從“學習閱讀”向“通過閱讀來學習”轉變,讓閱讀成為服務各學科的有力工具。教材受各種因素影響,內容、容量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要立足于學科教學,精心挑選閱讀文本,將閱讀文本引入課堂和學科教學中,使學科與閱讀無縫銜接,相輔相成,促進師生知識、能力、價值觀的多向發展。

2.豐盈精神世界,培養幸福生活能力

幸福生活是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悅納自我,自知自制,更需要智慧處世,永葆仁善之心和生活勇氣。讓學生從小浸潤閱讀中,就如同悄悄給予他們一把開啟幸福大門的鑰匙,帶給他們獨特的閱讀感悟與生命體驗,促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自我升華,最終掌握幸福生活的密碼。

二、全學科閱讀實踐策略

1.完善管理機制

推進全學科閱讀,需要集全校之力共同完成。為此,學校應堅持校長主導、主管副校長分管、教導處全面落實、后勤保障的路線,從氛圍營造、內涵挖掘、師資力量提升、資金保障等方面縱橫聯動,內外齊攻,確保全學科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2.豐富全學科閱讀內容

(1)補充配套書籍

要想讓教師做“有米之炊”,學校要為教師提供較為豐富的資源,一是要有相應的學科閱讀理論書籍,幫助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使教師掌握一定的閱讀指導方法;二是要擴充學校圖書館及班級圖書柜的書目類別,讓學生有條件涉獵各學科相關書籍,拓寬閱讀視野,為各學科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2)精心設計全學科閱讀內容

除教材外,教師應積極完善第二閱讀體系。即年級集體備課時,要圍繞教學目標尋找閱讀點位,與教學內容進行匹配設計。這里需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學期有規劃,即閱讀內容要落實到每節課的具體教學中;二是緊扣教學目標,即閱讀內容要服務于本課教學目標;三是有明顯的學科特點。

3.提高教師閱讀指導水平

學校推進有質量的全學科閱讀,關鍵要轉變教師的理念,讓教師充分認識學科知識與全學科閱讀的辯證關系,通過理論學習、課堂觀摩主動進行全學科閱讀研究,并按照自主實踐—總結反思—再次實踐—經驗提煉的步驟進行探索,最終掌握全學科閱讀教學的解鎖方式。

4.營造閱讀氛圍

學校除增補大量的全學科閱讀書目外,還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開辟全學科閱讀空間,將紙質版閱讀和電子版閱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時時處處見圖書,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

5.借助閱讀共同體

在全學科閱讀中,我們不能止步于課堂教學,而應借助多種閱讀共同體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是建立家校共同體,制定閱讀計劃,讓學校閱讀與家庭閱讀相結合;二是建立師生閱讀共同體,鼓勵師生同讀同享;三是建立校際閱讀共同體,適時開展校際閱讀交流和展示。三個共同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助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6.活動助推成效

為了實現以活動促提升的目的,學校緊緊圍繞十個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一是堅持閱讀與課程相結合,二是堅持閱讀與教學相結合,三是堅持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四是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五是堅持主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六是堅持自主閱讀與合作閱讀相結合,七是堅持閱讀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八是堅持紙質版閱讀與電子版閱讀相結合,九是堅持閱讀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十是堅持校內交流與校外交流相結合。

三、全學科閱讀評價導引

1.考查和評價閱讀教學

學校要對閱讀教學進行考查和評價,并通過評價給予教師具體、可操作的指導意見,促進教師全學科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2.完善全學科閱讀評價體系

學校通過“每周一查”“每月一評”“每學期一賽兩驗收”“書香班級”“書香教師”“書香狀元”等活動,全方位、高質量積極完善全學科閱讀評價體系。

3.建立學生閱讀檔案袋

學校采取活動評價、作品展示、讀書記錄卡等形式,記錄學生閱讀經歷,收集學生閱讀成果,積累學生閱讀收獲,讓學生養成時時閱讀、處處閱讀的好習慣,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作者單位   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