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構對單元主題的認知,以發展能力,形成素養。六年級學生經過五年的英語學習,聽、說、讀的能力已初步形成,寫作能力亟待發展。

一、分析學情,制定目標

我校自1998年參加“浸入式”英語課題實驗,“浸入式”是二語習得的重要教學模式。學生在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中聽、說、讀的能力發展較好,能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可以圍繞相關主題和所讀內容進行簡短敘述和交流。根據平時的教學,筆者發現學生的寫作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因此教師要發揮學生在聽、說、讀方面的優勢,提高詞匯、句子和語法的正確書寫和運用,以落實寫的目標。

二、以讀促寫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許多語言學家都一致認為,閱讀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發揮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基礎作用,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借助閱讀積累的知識和技巧來帶動寫作,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國學者王初明以互動協同模式為基礎,提出了“互動?理解?協同?產出?習得”的外語學習路徑。他認為語言理解和產出的緊密結合就是一種協同效應。兩者之間的結合越緊密,協同效應就越強,語言學習效果就越好。

三、以讀促寫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

(一)以說帶讀,感知核心句型

以主情景圖呈現單元話題。筆者在教學中先開展與主題相關的交流,然后觀察主情境圖。以Unit 4“I have a pen pal”一課為例,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hobbies:What are your hobbies?I like reading/swimming,然后讀主情景圖的句子:What are his hobbies ?He likes doing kung fu and swimming. 師生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不斷強調核心句型:I like doing sth, 促進學生準確朗讀主情境圖的句子:He likes doing..., 在說和讀的過程中,學生感知核心句型,為寫做鋪墊。

(二)以讀帶寫,積累核心句型

每單元有A、B兩個Let's talk,筆者利用對話文本,在教學中開展朗讀、速讀、角色扮演、背誦、口頭改編、改寫等活動。朗讀、速讀、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感,角色扮演能促進學生對核心句型的理解,改編對話能達到核心句型在真實情境中的運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改寫對話,學生能模仿核心句型寫出連貫的句子。

(三)以讀帶寫,搭建語言支架

筆者發現詞匯教學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的,以Unit3“My weekend plan”為例,創編故事:National holiday is coming,Sarah is going to visit her grandparents this afternoon, then they will see a film tonight. ChenJie is going to the surpermarket this morning,she is going to take a trip tomorrow.They will have a nice holiday. 學生在閱讀理解后學習詞匯visit my grandparent, see a film,take a trip, go to the surpermarket,再與同伴合作交流。學生在閱讀和交流的過程中,強化了語法知識、詞匯和句型的運用,為寫作搭建了內容支架。

(四)先讀后寫,搭建結構支架

Read and write是教材中的讀寫內容,通過閱讀語篇、理解大意,提取主要信息,以完成任務。以Unit 5“What does he do? ”為例,在仿真世界夏令營中,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后完成:I want to be a scientist.My father is a doctor. 隨后仿照課文的段落,學生寫出了自己的愛好及向往的職業。作業反饋中教師發現,基于課文段落搭建的結構支架,學生能寫出幾句意思連貫的話,且創造性的表達居多。

(五)仿寫作文,提升寫作能力

學完整個單元后,筆者引導學生仿寫主題作文。高頻錯誤全班重點講解,個別錯誤個別糾正,糾錯再寫,直到語句流暢、無誤。六年級上下冊共十個單元,學生經過十個單元的仿寫、糾錯、再寫,寫作能力逐步提升。

聚焦大單元開展的教學實踐都是通過以讀促寫的途徑,幫助學生實現閱讀技能向寫作技能遷移過渡的重要環節,模仿閱讀文章的結構與寫作手法,學生可以在寫作任務中實現對閱讀材料的結構遷移和語言創新,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